发信人: yikeshu90(候鸟)
整理人: unlimited(2001-11-11 22:54:13), 站内信件
|
【 在 faquirpang 的大作中提到:】
等等……纠正你个错误:李纨和凤姐,哪个是宁国府的媳妇?
还有,若论薄命,探春巧姐,虽远嫁乡居,但并未遭逢不幸,把他们归进“薄命司”似乎略显牵强。
:......
很抱歉,打错了,多谢您的指正。
对于探春与巧姐两个人物的悲剧分析如下:
一、探春。远嫁,在古代,是女子最为悲哀的命运,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没有看到探春远嫁的悲剧性,多半是受了后四十回的误导,以为她是做了正牌的王妃,而事实上, 最应该以判词来理解——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可见她是一去再难回了。远嫁的本身意义在于,女子入外国,不得回,从外族语,从外族的习俗,从此与娘家(如果说祖国也可以)断绝往来。
为什么这样说探春不可能再回来而且也是悲剧呢,因为探春远嫁是坐船远嫁,与明君出塞不一样,明君出塞,只是出了中原,从此两国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了。探春远嫁要坐船,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而且探春很显然也是一位王妃,且这个王妃的地位与那个做本国王妃的元春似乎很想象,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王,也不可是附属小国,李纨将她与元春作了对比,如果是小国,是附属于中原的,是不会这样子对比的,也不需要坐船了,那么是什么地方要坐船才能到呢?在古代需要坐船而且行过大海的地方可不多,还要是个国,那就难了,有人推是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到也有些道理。不论是什么地方,探春是一去不归的了,“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真正是[骨肉分]!——请问,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呢?
二、巧姐。同样的,这个人物也不能单单来看后四十回,从她的判词中来推断一下吧: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巧姐在后来贾府败了的时候,被狠舅奸兄卖进了烟花柳巷,刘姥姥将她救出了火坑,她的结局应该不是嫁于什么小乡绅,而是那个板儿,记得刘姥姥讲过一个故事给贾母,其实就是在构勒贾巧姐的结局。如果这样也不算是悲剧,也就没有什么悲剧好谈了。
悲剧的本身并不是单指死亡,它有很多种情形,作者笔下的人物没有在重复命运,而每一个命运都逃不掉悲剧的手笔,这才是一部真正的“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人生是一本仓促的书,翻烂了,还是仓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