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人物探讨>>黛玉和宝钗(候鸟与大牯的讨论)>>小议“黛玉之死”

主题:小议“黛玉之死”
发信人: yikeshu90(候鸟)
整理人: unlimited(2001-11-11 22:52:46), 站内信件
看《红楼梦》最感人的篇章,一般说来,是在“黛玉之死”,续作者很聪明,他写不出来与曹先生一拼的结局,编了一个奇巧的安排,即是一生一死,这没什么少见,只是安排得巧了些。一边是宝玉同宝钗的新婚大喜,双宿双栖,一边是潇湘馆内残灯鬼火,一代绝色屈愤而亡……看之动容,感之落泪,特别是戏曲里,唱词唱腔更填加了不少悲剧的气氛,忍不住闻得一片哀鸣之声了。。。。。 

起先以为这结局也不错,符合人物的悲剧性格,就好象黛玉一出场就是要死在贾府,而且是为了宝玉而死的,至于死的方式,那一出来就有的病态,也看出是一个引子,早早晚晚要应在这上的。也不奇怪了,最后的吐血,最后的薄命,最后的焚诗……以前看时,只是觉得悲,恨,其他的,也没想那么多,只是看得次数多了,慢慢觉得这个结局好怪,为什么怪呢,就是怪,没有出那劳什子的俗套,这样的一部书,每一个人物的死都很特别,比如可卿之死,就有人说起先少了许多不堪的文字,不然,为什么她的死那么的不连贯,也没有任何可推断的理由;再如晴雯之死,屈辱了至及处,再加上身上受了风寒,一恨再恨的夭了生命;再如尤三之死,剑一横,玉山倾倒再难扶……为什么黛玉的死就这样的文弱呢? 

黛玉之死,应该比先前女子的死意义更为重大,抗诉的更为刚烈,她那要强的个性,那小心的神态,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听到宝玉要娶宝姐姐就倒了吐血,不可能听到那一边爆竹声声喜乐鸣鸣就一死以拒天下!什么焚诗、毁稿、述衷情。不要忘了,她的诗有的是用来写爱情,更多的是在写自己的心境,为什么要在宝玉大婚时焚了一切?她的衷情是藏在心里的,紫鹃与她那么要好,却也不见她肯表露明白,怎么又想了以死表白?——最破的是临终的一句:“宝玉,你好——”,好什么?她什么时候何曾说过自己心属了宝玉了?只在这时就没羞没恼的喊了出来,就不怕辱了自己吗?高洁与美质,不是空中楼阁挂在黛玉身上的,她的高洁与她的美质,就在于她不肯让人拿到一点点伤害她自尊的尾巴,所以她小心谨慎,所以她孤芳自赏——怎么如今宝玉娶了宝姐姐,她会如此不堪的喊着,如此不堪的死去?若是先前有过表白,也就算了,只是表白从未有过,一直是宝玉在表白,黛玉在回避,那一句——你的心,我明白,也没有让宝玉再说下去,可见她的羞涩,她的缠绵,现在,却以死相抗,为什么?——怪,不合理,不合乎最初的黛玉形象。 

质本洁来还洁去,可见,黛玉之死,应该是以死表白自己的洁碧无暇的本性,那么,又是什么污了她的本性呢?是流言飞语,是上下的猜忌,不是人前人后那些劳什子的话,不是人家的嘲笑她的穷苦,而是对她人身的攻击,这才是最要命的污辱。那么又是什么事污辱了她,什么人污辱了她呢? 

晴雯之死影射了黛玉,晴雯是屈死的,黛玉也一样。“卿何薄命”四字最恰当的表达了黛玉的死与宝玉的关系决不是宝玉的大婚,而是与宝玉有关的流言。王夫人为什么一直怕宝玉与黛玉在一处就出了事?为什么问到晴雯是“眉眼象极了林妹妹的”就咬言切齿,不分清红皂白的赶了出去?还是流言在作祟。其实在王夫人心里,黛玉与宝玉间有可能会发生不干不净的事一直是块心病,特别是听了袭人的话之后,她更是往黛玉的身上想,这也是平日里宝玉口没遮拦让人上了心,老妈子婆子们与丫头小撕都知道二玉的婚姻是可能的,凤姐最聪明的也总是提及,二玉又整日里在一处吃住,也就少不得碎语闲言。对宝玉,他是听不到的,黛玉最初时可能就留心了人嘴两张皮,所以格外的小心,也终是逃不过“人言可畏”四字。“质本洁”的黛玉,与宝玉间是清清白白的,却背负了莫虚有的名声,晴雯之死一节也点出了黛玉与晴雯要好,更可看出黛玉的处境分外的艰难。她的“洁”在被努力的维护着,却也改不了别人的心思别人的口了…… 

如果黛玉本是要“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那么续书的黛玉之死,最是大大的败笔,她的死反而会加重这个“不洁”二字。即使黛玉再是个凝情种,也不会做出这么不堪的反映,所以,我的一点小小拙见,续书的黛玉之死是不足取的。除了眼泪,跟本没有任何意义。 

有人推说黛玉是投湖自尽,不过,从她对葬花的看法,及后来的《葬花词》,都可以推翻一下。她说那流水虽清,只是经过了不干净的人家也就不清了,词中也自许过要“一坯净土掩风流”,她即使要死,也会如尤二姐那样,死得漂漂亮亮,让这高洁与美质的才色,留在斑斑竹枝的潇湘馆!至于是不是病死的,这却有可能,因为一是她没有治根的法儿,二是贾府日渐落魄的时候没有人再来想到要于她作什么药,三是她本是个心重的人,不堪被人数落了不是,也不愿多事惹人嫌,四是她若真的被辱没了,等不得宝玉的回来,或者宝玉的消息已经完全封闭,她没有了一点点的希望了,也就不会再吃什么药了……这才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啊! 

黛玉之死,是死在贾母之前还是之后,是死在贾府的没落之前还是之后,是死在宝玉的成亲之前还是之后……这都是问题与悬念。也同时认为薛宝钗与黛玉之死无关,她们之间立场的不同并不等于说是情敌,情敌二字即辱了宝钗也辱了黛玉,黛玉的死究竟是在何种状况下发生的真的无力解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逼她而死的,一定是比宝玉大婚更为可怕与阴冷的环境,更为孤独与无助的悲愤造成的。 

“晴雯是黛玉的先声”,其实这话一些也不假,黛玉是芙蓉仙子,宝玉为晴雯写就了《芙蓉女儿诔》,那些暗含的话语都有为黛玉而作的影子,比后来续书里哀哀的哭几声表达的意思更为深刻。黛玉如花,似芙蓉出水,不肯被污了本性,所以才会有“冷月葬花魂”的命运自结。 




----
人生是一本仓促的书,翻烂了,还是仓促……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