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nylu()
整理人: dannylu(2001-09-10 05:39:27), 站内信件
|
与“马的”司机的缘分
1994年8月中旬第一次到新疆,在霍城的惠远参观钟鼓搂,我结识了 一位赶“马的”的维族老汉并与他合过影。老汉十分憨厚和蔼,交谈中知道他家 境不怎么好,下车时给他10元的车资,他推了几回才收下,从中我感受了这里 人情的纯补。
3年过去,他怎么样了?他的家境今又如 何?我真希望能再见到他。 来挂职之前,我找出了当初的合影,可不知怎么没有带上,翻了几次行李也没有 找见。大约到清水河5周的休息日,我来到了相距约30公里的惠远,企望能在 众多的“马的”里找到他,但失望而回。于是,让广州的朋友在我家找到照片寄 上。
大约过了10多大,我带上照片和一些礼物又来到惠远。在惠远的路口, 把照片拿给在那里等客的“马的”巴郎(维吾尔语“小男孩”)辨认,他们告诉 我老汉叫吾玛尔江,住在离路口不远处,然后把我带到老汉家。
这是当地很传统的庭院,一边是住宅,另一边是厨房和马厩、牛羊圈,中 间是葡萄架、果树和菜地。时已至冬,葡萄藤已从架上拉下埋上,果树的叶子几 乎全部落下,只剩枝条,菜地也没种上什么。院子里只有老大妈和一个带着孩子 的小媳妇,我向她门说明来意。也许是因为语言的问题,我猜她们没有完全听懂 我的话,不知如问打发这个陌生人,只告诉我老汉赶着车出去了,大约要到傍晚 才回。我把照片拿出来,试图再说明来意,大妈似乎明白好些,便叫住驾车过路 问口的巴郎,吩咐了儿句。我不懂维语,想大约是到镇上如遇上老汉叫回家之类 。
约过了半个小时,老汉驾着“马的”回来了。寒暄后,问他记不记得我, 他摇头;拿出照片给他还是没有印象。其实也是,都3年了,他每天要接送那么 多人,对一面之缘怎么会有印象?我详细说明来意,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笑出了道 道的灿烂。也许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的遭遇,对我来讲也是,这或许就叫缘分 。
之后,几乎凡到伊宁出差路经他们家我都去看望。往来多了,彼此自然熟 捻起来。遇到维族的节日;我也像回家那样在他们那儿过。1998年6月我调 往奎屯市开发区工作,让送行的维族朋友给老汉家买上4只羊。第二年的古尔邦 节到他家,还看了那4只可爱的小羊。
1999年8月底我去伊宁办理返粤手续时到他门家道别,大妈专程在巴 扎给我买了一顶小花帽,分手时大妈和老汉都以泪相送。我实在不忍看,只好叫 司机赶快开车。
在老汉家虽然没有丰盛的筵席,没有烫人的话语,但我深深地感到本色的 人性之美。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新疆更富有人情味,更具人性本来的美。在这 里,有过交情的人们分手后,尽管好些年互无音讯,再见亲切依然,情感依旧。 就连男女私情也是如此,没有被物质、金钱、地位听站污,只要彼此有感觉就行 。这里太、大、太艰苦,人与人相遇所需的缘分超过城市和人口居集地方很多很 多。所以,人们常常顾不上情谊和情感之外的东西,很好面对,尽量不让彼此遗 憾。我想这种风气起源于游牧民族,在杳无人烟的茫茫原野上,常常一面之缘便 成永远远。
--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网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