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集 邮>>收藏知识>>张巍巍谈青少年类邮集

主题:张巍巍谈青少年类邮集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danhan(2001-11-10 20:02:02), 站内信件

* 张巍巍谈青少年类邮集

  采访张巍巍之前,记者在脑海中构思了许多问题,其中最想问的就是
“如何看待青少年邮集‘成人化’?”国内集邮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青少年邮展、如今作为国际邮展评审员的张
巍巍,对此如何看待呢?
  张巍巍笑着说:“一些人每当谈起青少年邮集的‘成人化’问题,总是
非常愤慨,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实话实说,我以前也曾有过这样的看
法。目前,一些青少年在制作邮集时,有的家长或辅导老师亲自披挂上阵,
从幕后走到台前,搞起了‘包办’。这样‘包’出来的所谓青少年邮集,除
了邮集作者的名字挂的是青少年的名字外,邮集的构思、邮品的编排……等
等一切,都是成年人一手操纵出来的。不可否认,上述现象在一些地区的确
存在,但不能因此就称青少年集邮走入了‘误区’,这种观点似乎有些‘过
火’了。”
  张巍巍指出,在国际上,一般把21周岁以下年龄段的集邮者视为青少年
集邮者,而这个年龄段又是青少年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开展青少年集邮活
动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飞速向前的社会需要青少
年储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只要青少年在编组邮集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和
乐趣,目的就达到了。
  张巍巍自幼开始集邮,所有的参展邮集都是他自己动手制作的。在制作
邮集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他说,对成人辅导青少年编
组邮集,有人认为这是越俎代庖,是张冠李戴,其实对此大可不必兴师动众。
很多成年人的邮集,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指导,甚至帮忙制作,就连全国集邮
联也成立了邮集制作指导小组,帮助作者参展。我们为什么非要求青少年集
邮者必须完全自己独立制作邮集呢?如果要求他完全独立制作邮集,也许他
的兴趣就会减少,以至于放弃集邮爱好。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青少年需
要学习、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我们希望青少年集邮者全面发展,并能够
保持集邮的爱好。
  张巍巍称,青少年编组参展邮集,一般是从编组专题邮集或传统邮集开
始的,但从当前国际集邮展览传来的最新信息表明,青少年类邮集已经发展
到了邮政历史、航空、航天、极限等多种类别。参展邮集更加注重编排布局、
知识体现和外观效果,邮品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9世纪5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的教师开始倡导青少年集邮,以此来激发
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国的青少年集邮比西方国家晚了大约三四十年,1880年
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就曾刊登宣传青少年集邮意义的文章,
称青少年集邮是“启迪蒙童之道也”。此后,我国沿海城市的许多青少年加
入到集邮的行列。
  80年代初期,青少年集邮活动开始在我国蓬勃兴起。1982年,北京举办
的“伟大的祖国 可爱的北京”邮展上,第一次出现了青少年邮集——张巍
巍的《初中语文与邮票》,并获少年奖。在次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邮展上,出
现了几十部青少年邮集。1987年7月20日至29日,全国集邮联会同有关部门
首次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中华全国青少年专题集邮展
览”,张巍巍的《蝶类世界》等7部邮集获得金奖。此后的历届全国邮展,
青少年邮集都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1984年开始,我国青少年邮集开
始向世界邮坛进军。受当时国内整体集邮水平太低的制约,在当年的保加利
亚世界青少年邮展上,首次参赛的中国选手全军覆没,连一块奖牌也没能拿
到。四年之后,卢森堡世界青少年邮展传来消息——我国集邮爱好者陆游的
《书法》、张巍巍的《蝶类世界》分别获得青少年类邮集的镀银奖和铜奖。
在这之后,我国青少年邮集不断走出国门,但获得的奖级都不太高。1994年,
杨王光的《信和邮政的来历》获得新加坡’94亚洲国际邮展青少年大奖。此
后,我国多部青少年邮集获得国际邮展及世界邮展的大镀金奖,从而奠定了
我国青少年类邮集在亚洲称雄的地位。
    本文原载于1999.4.9《中国集邮报》



--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百年梦蝶。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96.190.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