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集 邮>>收藏知识>>专题展品的素材和说明(上)

主题:专题展品的素材和说明(上)
发信人: reverie()
整理人: danhan(2001-11-10 19:50:34), 站内信件
* 专题展品的素材和说明(上)

  本文作者:江苏 圣刚    ,文字录入:南飞雁(呵呵,好辛苦哦)

     美国集邮家玛丽安.欧文思有两部很著名的专题邮集,一部是《大

象》,一部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前者曾在1990年伦敦世界邮展中

获大金奖,后者也两度在世界邮展中获金奖。笔者有幸得到两部展品的

复印件,并把它们译为中文。在翻译地程中,有一些心得,现总结出关

于素材和说明文字的一些观点,以供同好者参考。

    一. 关于素材

    1. 邮戳:看了两部邮集,感觉各种各样的邮戳已取代邮票成为专

题展品中最主要的一类素材。因为邮戳往往比邮票更体现收集难度。值

得一提的是,盖有专题销票邮戳的实寄封、片、简已不再整个展示在贴

片上,除非是邮政用品或非常难得的封、片、简。因为除了邮戳、封、

简的其余空间并不能提供专题信息,放在贴片上是浪费空间,在评审员

看来,则是缺乏相关素材而凑贴片。最好的做法是把这些封、片、简制

成邮戳剪片展示或开天窗展示,笔者倾向于前一种做法,因为天窗开得

过多,对展品的外观是有影响的。

    2. 封、封、简:因为一般的盖有邮戳的封、片、简已不能整个展

示,所以在专题展品中,采用的封、片、简主要是邮政用品和一些难得

的早中期封、片、简。对于近期的邮政用品,趋向于用它们的附图 (因

为附图面积大 ),而如果仅邮资图有专题信息而其他部分没有,这种近 

期邮政用品应该慎用,否则,会被视作是浪费贴片空间。而对于那些难

得的早、中期封、片、简而言,与其说作者看中其附载的邮票或邮戳上

的专题信息,不如说看中它们的珍罕性。

    3. 素材的多样性:关于多样性,笔者在此只想提两点。一是早期

费用票(或可称税票),尽管FIP 已把税票单独列为一个集邮类别,但把

费用票纳入专题展品的做法,倒是未有所闻,而在《大象》中,作者用

了相当多的早期费用票及其样张,或许,这种做法可供国内的专题集邮

者们借鉴。二是水印。《大象》中用了一件1948年10月12日上海永宁加

盖金圆邮票,是用1944-1946年百城凸版中信式中山像邮票中3角的一枚

加盖“金圆壹圆”的字样。作者指出,印刷该邮票的纸是从印度的Tit-

aghur 进口的,纸上印有大象吼叫的水印,以象征印度。而在笔者所见

到的包括《中国邮票图鉴1897 -1949》(马任全著)在内的中国邮票目录

上,均未有此记载。玛丽安女士的考证之细,令人叹为观止。

    4. 素材的珍罕性:《大象》与《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中,均用了

很多古典邮票,以及各种早期印样、样票、变体票。甚至用了三页贴片

对一枚古典邮票进行了版式和变体的研究。对早期素材进行传统化的研

究,这应是实现专题珍罕性的一种较好方式,很值得我们思考。此外,

珍罕性的重心应放在“罕”上,很贵的邮品却不一定“罕”。如“猴”

版票的价格几乎双倍于大龙阔边五分银新票,但放入专题展品中,后者

远比前者令人瞩目。上述两部展品中,都用了不少早中期邮戳,其价格

不一定昂贵,但收集难度却是不言而喻的。

                                     19981224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96.151.22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