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prilflower()
整理人: jaja(2002-06-04 22:18:45), 站内信件
|
游广东名园品岭南文化
黄平
广东四大名园是: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四大名园不仅是岭南园林和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更是研究岭南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新教材。 因此,作为一种文化的延续,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认知四大名园的价值。 如果单纯从旅游观赏的角度去玩味四大名园, 你同样可以获得丰富而愉悦的精神享受。 佛山梁园 梁园是清代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寒香馆”、“群 星草堂”、“汾江草庐”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 规模宏大,主体位于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是闻名遐迩的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 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 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清雅脱俗,内涵丰富,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科学 和观赏价值,1990年被定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园布局精妙,在总体上,宅第、祠堂、园林浑然一体,具浓郁的地方色彩。 宅第区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布局整齐划一,这种融入当地“聚族而居”习俗的造 园手法,在国内古园林中并不多见。梁园的局部空间组织,以小巧玲珑见著,其 布局错落有致,聚散得宜。尤其是各种“庭园”的组景,不拘成法而富于创意, 有“石庭”、“山庭”、“水庭”、“水石庭”等多种形式,以群星草堂群体的变 化最为突出。“石庭”是在庭园中巧布太湖、英德、灵壁等奇石,既有象形石“ 苏武牧羊”,又有象征山岳岩壑的各种奇峰异石,是岭南庭园的一个典型范例。 “山庭”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叠山,通过高台与小山、小亭的组合,形成景物 的高低错落,视觉观感上的多种变化。“水庭”是庭园内的小型水池与园林建筑 的组合,群星草堂的“水庭”小巧别致,船厅、小桥、半边亭、假山、小岛以及果木 灌丛,布局得当,一环绿水,楼阁倒影,步移景换,美不胜收。其次,梁园的组 景立意,格调高雅,独具匠心。既善于吸取江南园林的长处,借景、对景等手法 的运用恰到好处;又能以其书画家的素养和创意,营造多种既如诗如画,又素雅 无华的意境。不仅有“群星草堂”群体的精巧玲珑,又有“汾江草庐”群体的疏 朗开阔,层次分明,以及岭南古园少见的大型水面,从而形成景观的多样化和鲜 明对比。在造景的构思上,注重景观的文化内涵,讲究诗情画意。湖中的韵桥及 桥堤犹如“一水画堤”、“彩虹跨明镜”。水松堤与“松竹寮”一带的意境,则 是珠江三角洲水乡田园风光的一种提炼和浓缩,反映了主人贴近自然,讲求变化 的追求。此外,梁园的水石运用颇有独到之处,园中大型水面的设置以及不规则 自然土岸的使用,是岭南古园林惯用小型规矩水面的一种突破,体现了主人追求 变化的独特构思。奇峰异石的设置和大量使用,是梁园造园的一个主题,尤以大 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梁园奇石讲究一石成形, 独石成景,相传园内奇石多达四百余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 梁园的园林建筑多式多样,岭南韵味十足。虽然多为小木作架构,但却小巧 精致,轻盈通透,青砖素瓦,特点鲜明。群星草堂群体的半边亭,结构奇特,首 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架构轻巧,显得轻盈畅朗。船厅三面是 大型满洲窗,四周景物尽收眼底,室内更是通透明亮,为岭南园林所特有。更为 突出的是荷香小榭,这座精美纤巧,装饰考究的临水建筑,集小巧玲珑、轻盈通 透于一体,是园主人的一个精心杰作。园内“苍松百株”、“修篁万棵”以及梅 林的精心设置,可见古人对“岁寒三友”的崇尚。岭南佳果遍植,是岭南园林的 特有风貌,园中荔枝、龙眼、菠萝蜜、番石榴、水蒲萄、杨桃、芭蕉等不下十余 种,其中高近20米的吕宋芒果,树龄已有一百余年。园内的奇花异草更是主人栽 培的重点,其中的一株白花玉堂春,相传是当年皇帝的御赐。桂花、九里香、米 兰、含笑、鹰爪、美人蕉等灌丛花卉的设置、点缀,往往在造景上起到重要的作 用,或与高大树木形成高矮搭配,使视觉空间层次分明;或造成空间分隔,使人 在绿树掩映之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梁园特有的绿化景观,体现 了岭南园林四季常青、佳果盈枝、鸟语花香的一大特色。 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全园建筑面积1598平方米,以 “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 园之一。 此园是清朝官吏邬彬(字燕天)为纪念祖先余荫所造。邬彬于咸丰五年中举 ,后签分刑部堂主事,为七品员外郎。其长子和次子亦先后中举,故有“一门三 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 ,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 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 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 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 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 异卉等,一应俱全。园景可分为东、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 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 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 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 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 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 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 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 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水榭东南 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周围还 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 “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 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 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 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 到了辅弼作用。 纵观余荫山房全园建筑,无不刻意雕砌,一砖一石,精心琢磨,是我国园林 艺术的精品。
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 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 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 该园原址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别业,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嘉庆五年(18 00年),龙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就其址筑园奉母,后经子孙三代增建, 才逐渐形成规模。 据考证,现存建筑物中,碧溪草堂等建于道光26年(公元1846年),其它如 笔生花馆、归寄庐等均建于晚清。该园几经沧桑,至解放前夕,庭园已荒芜,破 旧不堪。195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恢复原貌,并将西北面的楚香园与 东面的广大园连成一片,辟作迎宾馆。近年又增建新楼,精心修葺,成为旅游胜 地之一。1996年,顺德市委、市政府鉴于该园具有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清 晖园进行有计划地扩建,面积由7000多平方米增至2.2万多平方米,重现名园精 髓,创造了更大的游览空间。既可给地方人士提供活动场所,又能接待海内外广 大游客。 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物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新建景点融为一体,集古 代建筑、园林、木雕、灰塑、书画等艺术于一园。原址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 堂、澄漪亭、惜荫书屋、竹苑、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等。扩建景点有红渠书 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造型构筑独具匠心,布局曲折,各具 情态。古今名人楹联、匾额琳琅满目。大部分门窗玻璃多为清代进口刻蚀加工的 套色制品,精美典雅,足供赏玩。 全园建筑物的配置以船厅一带为中心,因地制宜,互相衬托。船厅、南楼、 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建筑,古朴淡雅,彼此用曲廊衔接,古树穿插其间,建筑空 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船厅造型仿照昔日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十分别致。 由南楼(船厅后舱)登小梯,经迂回的露天平台可达船厅二楼(前舱)。凭栏眺 望,莲池水榭,山石花木,皆奔来眼底,一派迷人景色。 船厅西面景物以池塘为中心。一塘碧水,微泛涟漪,配上池边的水榭凉亭, 点缀着蔓草修竹,一片优美恬静的境地。池西北角有碧溪草堂,草堂屏门饰以木 雕疏竹圆光罩,工艺精美,形态逼真;屏门两旁池板则由96个不同形象的木雕寿 字组成,此外,槛窗下还嵌有道光年间制作的砖雕竹石图,线条简洁,苍劲有力。 船厅东面的景物主要由假山和花卉果木组成。四时不谢之花与八节长青之草 互相掩映,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有许多珍贵的花木,如玉堂春(又名 木兰),花大如碗,晶莹若玉,白蕾点点,芳香四溢。此外还有罕见的百年紫藤、 龙眼、银杏、九里香、米仔兰、佛肚竹等,皆能让人产生浓厚兴趣。 清晖园的造园艺术有其独到之处,不仅总体布局能因地制宜,配置得体,而 且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别具匠心。园内所有装修图案无一雷同,并且大都以岭南佳 果为题材,富有岭南特色,堪与江南名园媲美。 此外,园内的银杏、沙柳、湘白兰、紫藤、龙眼、水松等百年古木古劲葱茏, 游赏其间,可令人感觉到步移景换、心旷神怡的妙意。 顺德清晖园楚香楼举办:顺德风味美食节(1999年8月3日—9月3日) 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第一代园主人张敬修为世家子弟,官居江西按 察使。道光年间,张敬修辞官归故里,遂建可园。关于可园的名字,有不同解释,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个庭园“可堪游赏”。 虽然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造园 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全园 共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通过130余道式样 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设计精巧,布局新奇。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已失)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入门穿 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循环碧廊徐徐观 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 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可园的第一大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成为整 座园林的一大特色。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 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 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 可园的第二大特点是:雅意文风。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 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 步入庭园,展现眼前的是远近闻名的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 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 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过擘红小榭,第一处 景点是桂花厅,这是园中的餐厅,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清水鱼池和“人工 空调”。 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 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 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 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 中天”并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 下棋喝茶的小天地。从这里出后庭,广阔的可湖展现眼前,让人身心大畅。 “可堂”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 左右两廊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 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 人称狮子上楼台。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 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 可园最高地方是“邀山阁”,是主人观览远近景物的最佳处。“邀山阁”雕 梁画栋,造型秀丽,登临此处,俯瞰全园,则园中胜景均历历在目,犹如一幅连 续的画卷。纵目远眺,博厦一带山川秀色尽入眼底,深得借景之妙。“邀山阁” 下面是绿绮琴楼,是主人弹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人称小姐楼。相传清咸 丰年间,园主人得了一台出自唐代的古琴,名绿绮台琴,他建此楼专门收藏此琴, 命名为绿绮楼。现在的绿绮楼开设有琴书会友项目,重现150年前的大家闺秀琴棋 诗书生活。人们进入绿绮楼中,仿佛有时光倒流之感,实为雅俗共赏之处。 梁园的局部空间组织,以小巧玲珑见著,其布局错落有致,聚散得宜。各种 “庭园”的组景,不拘成法而富于创意。 梁园的园林建筑多为小木作架构,小巧精致,轻盈通透。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47.130] ※ 修改:.maylance 于 Aug 23 02:02:43 修改本文.[FROM: 202.104.208.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