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bw(蝶之仙)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27:01), 站内信件
|
第四种思想是“宇宙思想”。记住,它看起来是集体的,但却不是。“集体”意味着属于某一社会、某一时刻、某一阶段、某一国家。“宇宙”意味着属于整个存在,属于存在本身。自我成熟后可以被丢弃;实际上如果有第四扇门,它会丢弃自己。这就是宗教的功能:使人能够达到第四扇门。现在的西方有这样一个问题:第三种思想已经发展到了顶峰,而第四扇门尚未出现。西方急切需要第四扇门。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一生中观察过成千上万的人,只得出了几个结论。结论之一是:大约40~45岁之间的人总是面临宗教危机。他们的问题不是心理上的,而是宗教上的。年近42~45岁时,一个人就开始寻找第四种思想。如果找不到,他就会变得狂暴。饥饿在那儿,而营养却没有。如果他能够找到,至福和天恩就会降临。
这很像你到了14岁开始性成熟一样。那是你开始寻找伴侣——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你需要一个爱的目标——在你14岁左右时。恰好在42岁左右时,你身上的另一样东西成熟了,你开始寻求“三昧”,寻求静心,寻求某种高于爱的东西,寻求某种高于性的东西,寻求某种可以导致更为永恒的兴奋的东西。如果你找到它,生活就可以保持平稳。如果你找不到那扇门——产生了饥饿而又没有营养——你怎么办?你开始崩溃了:你的整个组织动摇了。一个人崩溃时,他总是垮向第一种思想;他掉进最底层。
我称第四种思想为“宇宙思想”——自我可以被消释,因为自我已经成熟了。记住,让我重复一遍:自我只有在成熟后才会被消释。我并反对自我,我完全支持它——但我不把自己局限于它。一个人必须超越它。
那一天我在读弗兰克尔的书。他说:“我们必须欣然抛弃个性。”我们为什么应该欣然抛弃个性?如果它还没有长成,你又怎么能抛弃它呢?只有完全成熟了的东西才能被抛弃。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种角色,一副面具。它是必要的。儿童没有面具,所以他们看起来那么像动物。集体思想戴着一副面具,但那是外部强加的;它的存在没有内部的定义。自我本位着、个人思想具有内部的定义;他知道他是谁,他具有一种融合性。当然那种融合性并不是终极,它必将被抛弃,但是只有到获得它时才能抛弃它。
“我们必须欣然抛弃个性。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的。上帝爱个人,而不是爱人。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一个人具有一个自我定义,而一个个人已经抛弃了他的自我,并且知道他是谁。一个人是有一个中心的圆圈;一个个人是没有中心的圆圈——只是纯粹的空间。
“个性只是一副面具,它是戏剧上的发明,一种道具。”渴望自由、超度或涅槃只表示期望消除你所谓的个性以及它建造的监狱。
“自我的问题在于它源自于别人。”你的自我也源于别人。你为了你的自我而依赖他人。如果你去喜马拉雅山坐在一个洞里,你将具有什么样的自我呢?渐渐地自我将开始消失。它需要支持。需要有人欣赏它。需要有人对你说你是个漂亮的人。需要有人不断的喂养它。自我只能生存在社会里。尽管它力图挣脱社会,但是它仍无意识地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依赖于社会。
“自我的问题在于它源自于别人。它造出来就是为了尽力不辜负别人的期望。别人已经装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称他们为我们自己。”
自我不是你。它属于你周围的别人。它依赖于你,但它被别人所占有。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本位者那么容易受摆布。这就是所谓的奉承:奉承就是摆布自我本位者的一种伎俩。你去对他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就愿意拜倒在你的脚下;你在摆布他。他知道,你知道,任何人都知道那是假的。他也知道他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但是他会相信那句话。他愿意相信它。而且你要他干什么,他就心甘情愿地去干什么。世界上起码还有一个人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他不可能失去你。
自我依赖于你,但为别人所占有。它是牧师和政治家发明的最巧妙的奴隶制。它就像一个塞进你脑袋里的戴尔加多电极,听任遥控器的指挥。
社会是很聪明的。它先要把你限制在第二层。如果你超出了那一层,它就通过奉承来摆布你。
你会惊讶地发现,印度从未发生过革命。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婆罗门——知识分子们许多年来一直受到极大的奉承,他们从来没有不满到要对社会翻脸的地步。只有知识分子会造反——只有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是最自我本位的人。他们是最有独立性的人——知识分子。因为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最高......没有人高过他们——即使是国王也低于婆罗门。一个婆罗门乞丐高于皇帝,以前皇帝还要触摸他的双脚向他致敬。现今没有可能发生革命,因为谁会干革命呢?这些人,这些知识分子是制造麻烦的人。而他们受到尊敬,他们被捧得很高......革命不会发生——不可能发生。
苏联也是如此。50年来,知识分子在苏联社会被捧上了天。院士、作家、诗人、教授——他们是最受尊敬的人。现在谁还会革命呢?不可能有革命,因为革命要向传统的社会模式、传统的社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印度没有发生过革命,现在苏联也不会发生。革命只有通过自我本位者才可能发生。但是自我本位者很容易受摆布。发给他诺贝尔奖,授予他博士头衔,他什么事都肯干。
现在世界盛行的是这第三种思想状态。如果它得到了满足,你就陷在了里面。如果它得不到满足,你就退了回去,而且会发疯。两者都不是健康的状态。
一个人必须超越它,第四种状态即宇宙思想必须产生。同宇宙的隔阂必须消失。你必须成为与整体合一的人。实际上你时合一的,只不过你认为不是。思想的障碍必须消除。然后就有了轻松、和平、非暴力。在印度我们说:Satyam,shivam,sunderam:然后就有了真、善、美。这3样东西随着宇宙思想而开花:satyam——真,shivam——善,sunderam——美。随着宇宙思想这3朵花盛开了,于是有了极大的快乐。你消失了,自我所含的所有能量被释放了。那种能量变成了美、善、真。
这是母权状态。集体思想是父权的;个人思想是兄弟关系的;宇宙思想是母权的。母爱是不严格的,宇宙对你的爱也是如此。它不要求什么,它是无条件的,它只向你倾注。随便你取还是不取,它只管向你倾注。如果你有自我,你的门便是关着的,你就不取它。如果自我消失了,它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你,滋养你,充满你。
第一阶段是混乱的,第二阶段是理智的,第三阶段是智慧的。第四阶段是情感的:它是关于爱和心。在第三阶段,智力达到了顶峰;到了第四阶段,爱开始喷涌。
这一状态可以成为“作为母亲的上帝”。当作为父亲的上帝死去后,作为母亲的上帝必须出现。这就是宗教的更高境界。当父亲重要时,宗教较为制度化,较为形式化——因为父亲本人就是刻板的、程式化的。母亲更自然,更有生物本能,更内在。父亲是外在的,母亲是内在的。
宇宙思想带来了母权状态。母亲变得较为重要。上帝不再是他,而成了她。对生活的思考不再依据逻辑,而是依据爱。
诗人席勒称之为“宇宙之吻”。如果你在的话,宇宙母亲可以吻你,可以拥抱你,可以再次把你送回她的子宫。“是”字再次出现,但它不再是从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你的内核。这是真的。集体思想生活在信仰里,个人思想生活在疑惑中,宇宙思想生活在信任里——shraddha。它不是信仰,没有人强迫你相信;它是你自己的观察,它是你自己的体验。
真正的宗教是:如果你能够成为上帝、三昧、祷告的目击者,如果你是目击者,如果你不是把它当成借来的东西——那么它就不再是知识,不再是信仰——它成了你自己的存在经验。团结性再次出现,但是它是与存在本身的团结,不是与社会的团结。创造性也回来了,但它不再是自我的创造性。你不是制造者——你成了工具——上帝是制造者。然后上帝流遍你的全身。你也许会创作出伟大的诗歌。事实上,在此之前你是创作不出伟大的诗歌的。自我会造出一黑影,自我永远不会透明。只有在宇宙思想里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性。
你们一定读过戈比.克里须那论空达里尼(注1)的书。他说当空达里尼激发起来时,巨大的创造力也就激发起来了。这是对的。但是他所举的例子都不对。他说斯里.奥罗宾多的空达里尼激发起来后,他变得有创造力了。但是斯里.奥罗宾多写的诗稀松平常。尽管那些诗没有创造性,但是至少还算得上平庸。而戈比.克里须那的诗甚至连平庸都称不上——简直就是废品垃圾。
是的,当你达到宇宙思想时,巨大的创造力便诞生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创造性的。
---- 飘飘似蝶
渺渺如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