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集 邮>>邮资票品>>曾经沧海难为水

主题:曾经沧海难为水
发信人: mumudong()
整理人: mumudong(2001-08-19 00:06:57), 站内信件

     九九年邮市并非像年初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是一个“艳阳天”,相反,市场未
能出现明显转机,低迷状况比之数年前的“邮市寒潮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综观
全年的市场走势,整体处于一个振荡筑底的盘整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
的特征:

新邮打折愈演愈烈。尽管有关部门自“钧窑瓷器”邮票开始,采用荧光油墨印刷
版号,并且有预订量减少20%的利好,但市场对比并不领情,新邮打折现象仍然
屡禁不止,全年纪特新邮中的8成以上的品种处于打折的尴尬境地,连邮资封片也
未能幸免于难。受其影响,92年以后发行的编年票跌势再起,“竹子”小型张再
度跌破面值,投资者已产生“恐新”情绪,一些邮市更是打出了“拒绝新邮”、
“禁炒新邮”的口号。所幸的是,此种现状已引起国家邮政局的重视,并相继推
出一些措施,但愿这些措施能够严格执行且行之有效,但愿2000年新邮不再折戟
沉沙,能够恢复“国家名片”应有的尊严。

老票表现差强人意。作为市场中坚力量的老票,受大势的拖累而下一台阶整理,
但跌幅有限,体现出较强的抗跌性。经过近三年的调整,不少老票的市价已大大
低于97调价表的价格,中长期投资价值正日益显现。一些集邮公司和投资者开始
入市收购老票,其中83年至91年的JT票尤被看好,“徐霞客”、“峨嵋风光”等
俏票的需求量大增,一部分老票的市价止跌回升,表明老票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内重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也是市场调整接近尾声的一个标志。值得一
提的是,市价高企的老纪特、文革票大全套却缺乏问津者,这是否意味着此类高
档票已进入衰退期?

短炒现象此起彼伏。在邮市大盘欲振乏力的同时,短线炒作却一直比较活跃,炒
作对象以纪念封等“编外邮品”及后期田村卡为主。先是年初炒作“火炬计划”
、“遗传学”、“人民日报”、“人民邮电”等纪念邮资封片,然后又拉抬“欧
元封”和建交系列封,涨幅之大、跌势之快皆令人瞠目结舌。紧接着又有“澳门
回归镶嵌封”、“建国50周年集邮展览封”的大肆炒作。由于这些炒作并没有得
到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散户的认同,因而行情更多的表现为庄家的自拉自
唱,无一不以惨跌而告终。这种手法凶悍的短线炒作行为对市场的走向产生较大
的负面影响,场内存量资金一旦参与,大多血本无归,从而导致其他正宗邮品的
价格越走越低。可以说,短炒行为消除之日,才是邮市真正健康发展之时。

反弹行情来去匆匆。在99年全年中,邮市共出现过两次力度较大的反弹行情,但
均是昙花一现,最终无功而返。一次是在3月初,在以“人民邮电”为领头羊的缩
量田村卡的带领下,邮币卡三大板块出现强劲反弹,个别品种涨幅超过一倍。另
一次是在6月中旬,领涨品种是编年小型张、“电子商务”田村卡及部分纪念币。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两次反弹行情极为相似,那就是上涨品种多为近年发行的新
品,具有明显的板块特征,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花,最后均在大量获利
盘、解套盘、割肉盘的抛压下重归沉寂,逢反弹出货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操作理念
。这说明试图以新品的上涨来启动大盘是不现实的,也难以有效地聚集人气。邮
市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任何匆忙的反弹都会给市场带来“旧伤未愈,又添新创”
的不良影响。

九九年是盛事之年,各项重大的庆典活动接二连三,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但这些均未能给邮市增添活力。经历了97年的暴涨暴跌和98年的持续下调之后,
邮市在99年显得步履维艰,行情启动决非朝夕之功。相信在管理层及邮人的共同
努力下,新世纪的邮市将逐渐恢复生机。冬天既已来临,春天也就不会太遥远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7.7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