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ev7(sev7)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18 22:29:12), 站内信件
|
帮死亡兄的文章加点注解:
【中观】
(术语)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遍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为中观,三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为中观,天台宗以观三千诸法一一绝待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历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为隔历之中,圆教所说,为圆融之中。隔历之中,于空假之外,有绝待之中,乃但中也。圆融之中,为空假绝待之中,其中即不但中也。盖别教之义,原隔历空假之二者,故随于空假之外不得不隔历中道。然空假本来非为别物,空即假,假即空也,然则离此空假相待之绝待之中,亦非在相待之外。相待即绝待也,绝待即相待也,故空假中之三者为一法之异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空之外无假,假之外无空,空假相待之外,无中之绝待,中之绝待外,无空假之相待。是为圆教至极之中观。
【大自在天】
梵名Mahes/vara ,巴利名Mahissara 。音译作摩醯首罗、莫醯伊湿伐罗。又作自在天、自在天王、天主。传说为噜捺罗天(梵Rudra )之忿怒身,因其居住地之不同,又有商羯罗(梵S/am!kara )、伊舍那(梵I^s/a^na )等之异名。此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信奉此天者被称为大自在天外道,此派以天为世界之本体,谓此天乃一切万物之主宰者,又司暴风雷电,凡人间所受之苦乐悲喜,悉与此天之苦乐悲喜相一致。
【大自在天外道】(大自在天派)
印度古代十六种外道之一。以大自在天(即摩醯首罗)为世界之创造神,奉祀大自在天,期得解脱之外道。又称自在天外道、摩醯首罗论师。其教徒涂灰于身,故又称涂灰外道。提倡三神一体之说,以摩醯首罗为本体,并谓梵天及那罗延为其所化现。
依外道小乘涅槃论载,摩醯首罗论师主张摩醯首罗常住不变,三界中一切有命与无命之物皆由摩醯首罗天而生。又以摩醯首罗之身而言,虚空是其头,地是其身,水是其尿,山是其粪,一切众生是其腹中虫,风是其命,火是其暖,罪福是其业,一切生灭涅槃皆是摩醯首罗。
【二世间】
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迁流;间者,事事物物之间隔。总别为二,即:(一)有情世间,五蕴假合而有情识,以为鬼、畜、人、天等之差别者。(二)器世间,四大积聚而为山、河、大地、国土、家屋等,以容受有情者。有情世间为有情之正报,器世间为有情之依报。[俱舍论卷十一世间品]
【一切法】
梵语sarva-dharma,巴利语sabba-dhamma。乃泛指一切有为法(梵sam!skr!ta -dharma )、无为法(梵asam!skr!ta -dhrama )及不可说法。又作一切诸法、一切万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之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之存在者’。[摄大乘论卷三十一、大智度论卷二]
【法】
梵语dharma,巴利语dhamma。音译为达磨、达摩、驮摩、昙摩、昙无、昙。(一)于佛典中,法之用例极多而语意不一,总括之,可类别为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意指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轨生物解,指能轨范人伦,令人产生对一定事物理解之根据。就任持自性之意义而言,法乃指具有自性之一切存在;就轨生物解之意义而言,法乃指认识之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教说、真理、善行等。
于色法、心法等一切诸法言之,法系指所有之存在。同时,诸法又分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等二法。又就诸法之分类而言,最常用以赅括诸法者有俱舍宗之五位 七十五法、唯识宗之五位百法。
——摘自《佛学词典》
---- 国内最丰富的奥修中文资料静心家园
获得奥修英文全集
南无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