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法律空间>>法律史话>>WTO专题>>雄关漫道>>破冰之旅(二)

主题:破冰之旅(二)
发信人: twobears()
整理人: tj0707(2001-10-27 19:02:07), 站内信件
香港凤凰卫视6集专题片《复关入世十五年》,尚未播出——

PART  2                    破冰之旅
                         (阿忆撰稿)

  【节目主持人曾子墨:无论多么艰难,80年代的谈判都充满希望,美国甚至把谈判议定书拿给中国人看。但,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使一切回到零点。西方世界决计制裁中国,制裁的手段之一是,停止与中国的复关谈判,副部级以上的官员不接触。而随之而来的苏联解体,又为中国复关雪上加霜,美国终于改变态度,从对中国百依百顺变为中国怎么作都不对。所有航道都封冻了,如果复关再向前行,中国必须拿出双倍努力,破冰而进。

   为了打破坚冰,李鹏总理煞费苦心,写信给关贸总协定的每一位官员,企图缓和空气。在这种凝重的气氛中,中国人自然又想到关贸总干事长邓克尔,希望通过他,在冰天雪地中撕开第一道裂缝。为了直接见到邓克尔,李鹏邀请他参加十分不起眼的黄麻会议,事实上松动了高官不接触的严格禁律。
1991年,中国对所有产品出口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补贴后亏损的商品主要通过汇率调整和出口退税获得补偿。这种做法,提前达到了3年后关贸总协定第16条的规定。但这一切的努力,在八九风波凝结的恶劣空气中,都显得轻描淡写。就在这个严寒的季节,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佟志广教授临危受命,出任外贸部副部长兼第2任复关谈判首席代表,他的中心任务依然是,谈判破冰!
   搁置已久的复关谈判终于重新启动,但旋即陷入低潮。
   美国代表团团长是希尔斯大使,她是律师出身,在世界政坛上与撒切尔夫人齐名,是另一位有名的铁娘子。她留给世界的印象是,态度强硬。巧的是,把美国代表团成员的姓连在有一起,刚好可以串成一句话:“莫斯科郊外遇到一头狼。”佟志广遇到的,正是这些强硬的对手。他必须绞尽脑汁,与希尔斯大使周旋。而他的原则必须是,在中央批准的范围内,尽量做到“少给多取”,谈判难上加难。
   那段时间,佟志广那只在日内瓦出了名的大烟斗,微弱地发着暗红色的光亮,而袅袅升起的烟丝飘向何方,并不由烟斗的主人所能左右。
让佟志广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经济经过3年治理整顿,发展速度反倒呈下降趋势。佟志广完全不知道,这也正是邓小平正在思考的问题。

   1992年元月19号,88岁的邓小平巡视广东深圳,从内部踢碎了冰层。
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邓小平说:“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在前往珠海的海关快艇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有些政治家理论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来到上海后,邓小平又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

  【节目主持人曾子墨: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讲话,虽然没有马上传遍中国,但却在很小的圈子里给复关工作带来了鼓舞。1990年,台湾以“台澎金马关税区”名义申请复关,并多次公开表示:“只要能够加入,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如果台湾地区先于中国复关,客观上会造成“一中一台”,因此中国谈判代表团振作精神,一方面澄清几年来中国经济制度的变化,一方面和欧盟谈判,谋求解决台湾复关问题的出路。

   在佟志广任上,香港和澳门均已加入关贸总协定,台湾也想通过多边组织,改善狭窄的经贸环境。而关贸总协定规定,代表主权的中央政府,可以推荐领土内诸如港澳这样的地区以“单独关税区”身份入关。佟志广细细揣摩各项规则,决定从“经中央政府批准推荐”这个规定下手,完成“先大陆后台湾”的工作计划,即,中国先行复关,台湾作为不可分割的领土入关。从小平南巡一直到夏季来临,中国代表团在中美欧3方之间一字一句地谈台湾入关条件,文件简单得只有5段话,但5段话却卡了中国8个月。其中关键的原因是,“经中央政府批准推荐”这条规则没有先例。最后,中国人得知,关贸理事会的议事规则是协商一致,但如果理事会主席发表声明大家无异议,也算是“理事会意见”。于是,中国代表团通过大量公关,得到印度驻欧洲总部大使朱奇的支持。朱奇是理事会主席,他发表“先大陆后台湾”的声明,果然无人异议。
   现在回头看,“先大陆后台湾”确立,意义重大。尽管“经中央政府批准推荐”是关贸原则,但1995年关贸改组为“世贸组织”,而世贸组织没了这条规则。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没有在1995年之前激活这个原则,那将对后来的台海关系和中国入世极为不利。

   1992年秋天,邓小平南巡讲话传遍全国,中共十四大终于明确宣布,“市场经济”是中国的目标。这个时候,最高兴的恐怕就是佟志广!为了这4个字,中国复关谈判已谈了6年。此时的日内瓦同样是秋天,但佟志广春意盎然。在中国工作组第11次会议上,佟志广对全场代表大声说,我们中国也是市场经济!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爽快地承认在搞市场经济,因而震动了欧洲。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工作组结束对中国经贸体制的审议,转而开始对中国复关议定书内容的实质性谈判,即,中国复关谈判也从回答阶段转入涉及权利义务的实质性阶段。于是,复关一夜之间从知者甚少,变成了中国国内的街头巷议。1992年下半年有3大新闻热点,第一是炒股,第二是申奥,第三就是复关。

   10月10号,是签订《中美谅解备忘录》的最后期限。
   上午8点半,中美代表团开始最后磋商。佟志广要美国人把“美国承担国际义务,支持中国早日加入《关贸总协定》”写进备忘录,否则就不签字。双方僵持着,饿了就吃汉堡包,渴了就喝可乐。佟志广是高血糖,本不该喝可乐,但他顾不了那么多,整整1天,他喝了数十杯可乐。深夜11点半,佟志广依然态度坚决,毫不退让。
   佟志广心里有数。此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老布什第2天中午要在电视上和克林顿午辩论,特别需要谈判成功这张牌。面对镇定自若的佟志广和分分秒秒临近的最后期限,希尔斯大使妥协了。当时针指向零点,铁娘子终于把佟志广的话原封不动地写进备忘录。有了这一条,中国人可以随时依法要求美国人扫除复关障碍。 
   几天后,希尔斯大呼“上了佟先生的当”!她对自己居然在备忘录中写下“坚定支持”这样的“共产党式的语言”深感“不解”。

  【节目主持人曾子墨:1992年12月1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理状态还停留在盛夏。这一天,老一辈人记忆犹新的肉票和鸡蛋票寿终正寝,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来年的居民购货证也全部停发,以后买东西,可以全部自由使用现金。与此同时,中国在1年之内第2次大幅度降低关税,一下子降低了3771个税号的进口关税。但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新的冰霜已悄然降临。

   1992年,中国还开放了零售业。虽然外资在商业领域所占比重甚小,进入地域也十分有限,但它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却远远大于实际产生的市场压力。
   【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世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汉林博士:小平南巡的时候,中国仍然不太清楚关贸总协定是什么,但中国还是觉得谈下去,这体现了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而在以前,中国没有提出“市场经济”,和西方没有共同语言,现在西方欢迎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但你是市场经济,我就必须以市场去要价,谈判谈得很激烈。
   在激烈的讨价还价之中,中国不明白西方斤斤计较,西方也不理解中国何以寸土不让。于是中国认为西方没有诚意,过于贪婪,西方认为中国头脑生锈,顽固不化。而1993年冬天,APEC第5次贸易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江泽民在与克林顿会晤时,对中国复关阐述了3条原则:第一,关贸既然是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复关,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