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r.zhe(我佛山人)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0-27 18:40:07), 站内信件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明天九月初九重阳节了,想起了远别的朋友,万千滋味在心头。朋友们登高时有没有觉悟少我一人呢?有的,有的,一定有的!
重阳又称重九,《易经》中“九”是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称“重阳”。到了汉代汉高祖饮菊花酒、佩茱萸辟邪。于是万民效仿就成为了习俗。
重阳登高的习俗典出南朝(梁)吴均的神怪小说《续齐谐记》,据载:汝南人士桓景,师从费长房。费长房善占卜,占得九月九日将有祸患降于桓景家中,于是劝其离家登高,用包裹着茱萸叶的彩囊缚于手臂之上,饮菊花酒以驱邪避恶。桓景遵照他的叮嘱,登高避难,第二天返回时,发现家中所有的牲畜都已毙命,而他们一家却得以幸免。
重阳节所以有名,更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文人学士有关联:
陶渊明那年重阳节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不能一醉,多煞风景!他只得采一把菊花聊以为遣。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了。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咏重阳的诗是千古绝唱。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树叶羽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秋后成熟。果实嫩时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果实似椒子。《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西晋初期的周处在他所写的《风土记》中,说到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宴会,称作“茱萸会”,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登高,在秋高气爽、遍地黄花的重阳时节,上山登临游览,欣赏深秋的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怕的感受,此时此候怀念故人当然更充满诗意了。
唐代诗人邵大震诗云: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今时的重阳节,茱萸大概就难寻的了,就用小小纸风车代替茱萸吧。重阳节是要登高的,但好在叫“登高”而不叫“登山”。这样就简单了,我是准备明天手持风车,登上顶楼遥望蓝天,高举菊花清酒,祝愿朋友们好!祝愿老人们身壮力健!当然也祝自己转个好运。
---- 朝饮玉兰之坠露兮 夕餐玫瑰之落英
——我佛山人最常去的地方:WWW.C2000.COM.CN 佛山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