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诗风词韵我自狂——版友文集 ◆>>ch.r.liu个人文集>>技术时代的艺术

主题:技术时代的艺术
发信人: ch.r.liu(E网★風雲☆狂)
整理人: clarafire(2001-10-22 17:36:26), 站内信件
  这个题目的缘起是一场音乐会。“信雅摇滚之夜音乐会”,海报早早地贴在了师专的门口。作为铁杆摇滚迷,自然少不了去凑这个热闹;更何况在滨州这个尚欠发达的城市,上档次的文化景观并不是很多。机不可失。  
  观众很多。我不知道是因为热爱艺术的人的确是不少还是由于平时这样的演出太少了。我希望是前者。不过观察的结果很令人失望:大多数人图的仅仅是个热闹而已。这样已经是不错了,人来得多,别的不说,起码能给乐队和歌手一点安慰。  
  掌声不能称得上热烈,我觉得应该给乐队更多的掌声。不管别人如何,我的巴掌都快拍红了。虽然歌手的名字我都是第一次听到,而且到现在一个也没有记住;虽然他们仅仅是翻唱别人的歌,没有一首是自己写的,但我还是从他们的歌声中听出了激情、热情和思想。用一句歌词来说,“在我温柔的笑容背后,有多少泪水哀愁”,我没有想到,在滨州这弹丸之地,聚集了这么多有才情的人,一下子就让人改变了对这个城市的印象。他们的演出很投入,这一点最令我感动。“好好体会音乐,体会人生”,这样至情至性的话竟出自一位民间歌手之口,怎能不叫人感动呢?我差一点热泪盈眶—不要说我矫情,我相信这个情没有人能矫得了。在漫天飞舞铺天盖地的音符中,我想到了远在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地下乐队们。《音乐天堂》在描述他们时用到了“音乐势力”这个词,在对他们进行了有意识的跟踪考察后,我以为“势力”一词用的很到位。我欣喜地发现,这一群玩摇滚的音乐虫子们用近乎疯狂的形式吼出了滚烫的思想,他们行为的意义早已超出了音乐本身。在他们放荡不羁的形象背后是对现实人生的热烈关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垃圾场/人们象虫子一样你争我抢/吃的是粮食/拉出来的全是思想/”(何勇    《垃圾场》)歌词写的似乎有点惊心动魄,但仔细想来,在物质世界的酒红灯绿背后,我们逐渐荒芜的精神世界难道不正像一个垃圾场吗?我们的钱包也许正在膨胀,可我们的思想早已长毛,我们的灵魂已悄然堕落。我们这些“文明人”如果扪心自问的话,会发现我们距文明尚很遥远,因为“文明”一词更多的是就精神而言,而不是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已经到了几位数或者我们的体内聚集了多少脂肪。本来,如此彻底的声音从这些扎着马尾辫被许多人目为异端视为堕落的摇滚青年们的口中发出,不能不让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堕落,他们还是我们?  
  这个问题最应该请教那位退休干部模样的老年人,我亲眼看见他把在前排正看得带劲的小孙子连拖带拉地拽出人群并把大耳刮子贴到他胖乎乎的屁股上。我不明白他为何如此盛怒。我听见他说:不学好。大约这就是理由。我搞不明白的是:他所以为的“学好”是什么呢?  
  走了这一个,但音乐会还在继续。几段小插曲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高潮。观众之中有几位父母把孩子带到前台,要求主持人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示本事的机会。于是我们有幸欣赏到了两段二胡和一段架子鼓独奏。都是烂熟的曲目,而且说实话我以为水平都有待提高。但观众的掌声居然很热烈。我以为他们是为年龄而不是为艺术而鼓掌。我并不反对给孩子以必要的鼓励,但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那一张张志得意满陶陶然的脸让我感到一阵困惑,我想问的是:这就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吗?这就是他们让孩子学琴练鼓的目的所在吗?显然如此。他们满足的表情说明了一切。他们以为这就是艺术了。他们正是在这种自以为是中把孩子培养成了“匠”。在我看来,在节拍器机械的答答声中和蹩脚的音乐教师的训练下培养出来的能把一些烂俗的曲子搞的烂熟的小“艺术家”们与熟练工人没有多大区别,如此而已。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问题在于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他们把艺术混为一谈,以为这样的技术就是艺术。他们机心太重功利心太强,他们所图的是让孩子获得几声廉价的喝彩,为自己脸上贴金增光。别的他们顾不上去想。他们不知道艺术需要天赋需要性情,不知道真正的艺术家是百年不遇而不可以大量生产。正是在这样的对艺术的误读中,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艺术沦为了技术。我们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原本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被人为地教科书化了。技术时代的艺术已然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根本的问题是: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迷狂的情绪化的傻气十足的有赤子之心的,而我们的孩子们被大人们教导得太理智太聪明太早熟了。我并不否认如今这些背着琴拿着二胡抱着琵琶的小学徒们将来能出息几个,但至于出息到什么程度,我并不乐观。  
  不是老刘我恶毒。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