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广告原动力>>参考文摘>>【广告心理战】>>第三章 消费动机,亦明亦暗(中)

主题:第三章 消费动机,亦明亦暗(中)
发信人: 83187(只爱陈超嫦)
整理人: lanyu111(2003-10-13 19:06:04), 站内信件
第三策略:体能测验策略

  对于有些广告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采用“鸡尾酒策略”和“TAT策略”,但可以借助于科学仪器来测试消费者的体能变化,进而分析他们的情感状况。 
  例如,一家广告公司大商场安置一架摄像机,观察购物者每秒钟眨眼的次数,分析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紧张程度,这种紧张可能来自商品的外观、质量以及价格等。 
  这种策略被许多公司所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心理测试已成为广告心理战的经典之作。 
  事实上,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电图”测试和侦探中的“测谎仪”,消费者在观看到一些图中或者听到一些声音时,会有某种情绪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仪器记录下来之后,即可作为销售时的参考。 

  休克疗法 

  每个人都有一道心理防线。在他神智清晰的时候,职业刺探者也束手无策。 
  “怎么办?” 
  “将他击昏。”心理学家的回答肯定让你吃惊不小。 
  事实上,并非真正去把消费者打昏,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催眠,让他们“神智不清”,甚至“休克”过去。 
  催眠的方法很多,暗示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暗示过程实际上是使人不发动自己判断力,陷入某种精神状态(头脑不思维)或采取某种行动(下意识的行动)。 
  催眠可以强化回忆的能力,使人想起意识以久的往事。例如,一位男士经过催眠之后,竟能将20年前的汽车广告词一字不漏地讲出来。 
  利用催眠术探究消费者的潜意识,就是通过暗示的方法来控制别人的行动。刘小姐经服务小姐的暗示(“这件衣服很不错”),就不加思索地买下了衣服。 
  例如,一家电影院放映过程中,突然插入了一段冰淇淋广告,时间很短,一晃而过,观众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时,广告已经消失。但在潜意识之中留下深刻印象。看完电影之后,大家都到剧院门外的售货亭买冰淇淋,效果极佳。这则广告对于人们的购买行动起到了暗示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也用过这种方法,结果发现,影院旁的可口可乐销量提高了18%。 
  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看到维它命的广告词“疲倦是疾病的开始”,就会受到“我是不是病了”的暗示,于是就感到愈来愈疲倦,只好遵从广告宣传,服用那种维它命,疲劳就自然消失。也许消费者根本就没有疲倦,只是由于暗示的影响而产生了这种幻觉。 
  哪些人更容易受暗示影响?女性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男性一般比较理性,不易受影响。 
  所以,以女性为对象的商品,利用这种暗示效果一定不凡,如“乌溜溜的秀发谁不爱(洗发精)”、“让你提前下斑(化妆品)”。一句“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更是让国人皆大欢喜。 
  按年龄来讲,年轻人较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特别是儿童。 
  某家食品公司,印制了一些儿童玩具画册,与一般画册一样,只是在每页的左下角若无其事地印有自己的商标图案,这些图案,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商标印象。儿时的记忆对于将来的购买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它如赠送有商标的汽球、广告儿歌等。一些开发儿童智力的产品,对孩子及其父母都有一定的暗示。下次见到商品时,会有购买的冲动。 
  暗示不是随便之说,需要讲究策略暗示过程一般经历两个阶段。首先使消费者产生某种想法,然后再根据想法而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命令性策略。

  这种策略是使消费者直接了解内容和目的,使他们产生某种危机感,迫使自己采取行动。如“数量有限,欲购从速”,“紧急行动,除夕大赠送”,“清仓大甩卖”以及“放血”、“跳楼”之类的暗示。 
  命令性策略要求暗示语言精练。 
  现代生活都非常紧张,消费者没有时间去考虑你为什么甩卖,因此,这种暗示要让消费者产生条件反射,“跳楼大甩卖”会使消费者想到降价甩卖,于是就会产生购买的冲动。 
  这种策略特别适合于“感情购买”的消费者,他们对便宜商品有一种“见到就买”的潜意识,暗示就会使之表露出来。 


建议性策略

  这种策略是采用温和的语言,提醒消费者想起某种商品或采取某种行动。如各种报刊、杂志中的订单报纸上的调查问卷,总有一段话:请剪下寄回。再如,在每年的教师节,各商场都提醒消费者,享受一份优惠。 
  建议性策略适合于所有类型的消费者。 
  消费者的潜意识探究,对于广告诉求方式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它本身距真正的购买行动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广告人去“对症下药”,诱发消费者心中的潜意识,完成购买行动。 


三、带刺激的性广告

  一个广告牌上。 
  第一天,一位身着“三点式”比基尼装的舞女宣称:“明天,我将脱去上装!” 
  第二天,她真的脱去了胸罩,并宣称:“明天,我将全部脱去!” 
  第三天,她也真的全部脱了,只是背向大家。 
  这则广告曾在巴黎引起了巨大轰动,已成为一个经典广告。它的成功在于,巧妙地运用脱衣舞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了舞女的“性魅力”(脱衣暴露),而又不违背社会的“性道德”(背向大众)。 
  每个人都有性的渴求,希望能被异性或者同性认同,欣赏甚至爱。 
  文明社会中,性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文学家将它视为一束带刺的红玫瑰,漂亮而又刺手。正因为性的神秘、敏感和社会诸多禁忌,“性”的广告始终都是广告人无法摆脱的主题。其功能是非,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无性不成广告” 

  自有广告以来,“性”一直是广告中的重味菜。 
  随着时代的进步,性广告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的变化早期的性广告,主要是用美女来作广告,将女性胴性符号化、道具化,呈现在广告画面里。广告的目的就是靠“性的吸引”来推销产品。 
  这种“性吸引”的广告策略,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消费者购买后容易失望、愤怒。例如,50年代的美国化妆品市场、香水市场,普遍采用这种广告画面,并承诺:用了之后能得到心中白马王子的青睐。许多消费者购买之后,并没有达到广告所强调的效果,使她们丧失了对化妆品的信任。许多女人的化妆台上堆满了“冷却的热望”——变质的面霜,不曾打开的瓶子和一些准备扔掉的化妆品。 
  50年代后期,这种强调“吸引男人”的广告形式在美国已失去了市场,趋向于“男女平等”的表现方式。现代女性对“吸引男人”的花招不再抱有幻想和热望,她们要的是更深一层的关系,希望男人尊重她们,把她们当作地位相当的伴侣。 
  例如,一般女性在选购衣物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感觉,她们希望穿出自信和女性的韵味,其次考虑到的是其他女人的看法。至于一般广告所强调的吸引男性爱慕的眼光—— 
  反倒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一家制造内衣(女人)的厂商拟定了一个的广告策略:让一个女人穿着该厂牌的贴身衣站在一面穿衣镜前,以沾沾自喜的口吻推荐别的女性也照着做。这个广告所迎合的是具有自恋的倾向的消费者。广告刊出之后,效果很好,使该厂的紧身衣在两年内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消费者思想认识的变化要求广告中应包涵更多的成分,不再停留在只是卖弄女性身体的阶段。诸如诗情画意的联想、罗曼蒂克式的情调,以及含蓄表达性的趣味。 
  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例如女用胸罩和束腹的广告变得愈发露骨,除了暴露胴体外,有时还带着被虐狂的滋味。有一个广告出现一位妙龄女郎,披散着一头闪闪发亮的金发,身上只穿胸罩和束腹,被一个现代的野人揪着头发,在地上匍匐而行。主标题上的文字是:“亲爱的,走出野蛮时代!” 
  另外一个胸衣广告,则出现一个少女和她的男友在一个荒岛的风洞口,任凭海风将她们裙摆整个儿掀起,露出穿着束腹的下半身,而画面中的女郎满脸微笑。 
  这类惹眼的广告中,最招致非议的是媚登峰公司的一系列广告。 
  主题:“我梦见我穿着媚登峰胸罩,造成交通阻塞。” 
  画面:一个女郎,下半身穿戴得相当整齐,腰部以上却只剩胸罩,徘徊于衣冠楚楚的人流之间。 
  有人对这种穿戴有看法,广告公司却振振有词地表示,既然是梦境,她这样穿并无不妥。 
  事实上,在广告推出之前,公司内部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一派认为画面的景象和许多妇女有过的梦类似,会引起焦虑和不安。另一派认为我们大都有着在大庭广众面前裸露或是少穿衣服的欲望。这个广告正好把我们私底下的愿望,美好地呈现出来。 
  广告实行“地毯式轰炸”之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为此,媚登峰公司又提供一万元的悬赏,为这类梦境征求新的构想。 
  有时侯,性的象征在心理专家的手中,被扭曲成一种怪异的形式。 
  美国中西部一家钢笔工厂特别为笔在性的含义上作过一番研究:钢笔在某些人心目中是男性的象征。虽然较便宜的笔一样书写流利,但有人宁可花十五元买一枝经过形象化的笔。 
  摔跤运动亦包含强烈的性暗示。摔跤虽然是一种激烈的男性运动,但是职业摔跤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存在,完全有赖于女性观众的支持。一项民意测验显示,电视摔跤节目,女性观众以2:1的比数压过男性观众。 
  这项运动的倡导者深知掌握女性观众的密诀。他们刻意制造虐待狂(男性在痛苦中角斗),刻意展示男性健美的体魄(胸膛的起伏和肌肉的伸缩),同时也满足了她们追求时髦的心理(表演者的服饰,日趋高贵华丽)。 
  尽管如此,广告圈内的人对性广告仍然推崇备致,而且功法日臻成熟。 
  针对不同的对象,性广告的表现手法略有不同。 
  如针对青少年广告比较直接、火热,如旅狐(TravelFox) 
  运动鞋、卡文克莱(CalvinKlein)运动鞋。 
  以成年人为诉求对象的广告,比较具有成熟美,着重在营造气氛,如洋酒、香水广告等。 
  一般来讲,可以增加或展现个人的性魅力,或提升自己对异性吸引力,且通常是个人使用的产品,最常采用性广告。如香水A古龙水、化妆品、内衣A内裤、香皂、沐浴乳、丝袜、壮阳药酒A药品等是。 
  旅狐进军台湾市场,以其一贯的性广告手法,在台湾引起相当大的注目与震撼,有人鸣鼓攻之,有人拍手叫好。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旅狐的知名度随之大幅提升,为其顺利登陆台湾市场奠下良好的基础。 
  豪门子弹型内裤也是藉此崛起江湖,从产品本身,到命名“子弹型”,独特的包装设计,乃至于广告表现,在在都具有浓厚的性暗示。 
  它企图让男人相信,穿上它可以让自己更突出、更具男人味,并让女人相信,穿这种内裤的男人一定深具男人本色。结果,它以一个小兵的姿态,竟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大受欢迎,并引起许多大厂牌纷纷跟进。 
  澎澎香浴乳聘请著名的女演员,以性感、妩媚的方式,在荧幕上享受沐浴的乐趣,让人们拥有“一被子的芬芳”。至于拥有一被子芬芳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则让观众自行想像。不过,以其产品包装上所呈现的性感女体,以及其先后推出的浪漫赠品,再加上演员精彩的演出,叫人不与“性”联想确实太难。 
  结果,借用这种暗示性手法,澎澎在市场上一举成名,声势锐不可当。 
  保健品市场是台湾市场上的一块大饼,在早期,诸如白马牌、好兰迪、增益大等产品,采取比较明显的性广告,曾经在市场上风行一时。如今维士比、保力达等领导品牌中虽不循此途,但广告片里,都经常会有美女陪亲在旁,配合上旁白的描述,其中仍有性暗示的成份在里面。 
  毕竟,对于保健品的饮用者而言,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刺激他们的情绪。 

  “妻子战情妇” 

  有些商品,表面上与性没有关系,但经常由于约定俗成的观念或厂商刻意的经营,而被“性意识化”,如洋酒、洋烟、轿车、机车、服饰等。 
  美酒佳人仿佛是难舍难分,尤其是事业有成的男人,在享受美酒的同时,几乎都会有佳人相伴。许多威士忌、白兰地酒厂,均采用这种性广告而将产品推销出去。 
  名车美人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在美国,某一段时间内,汽车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兼有性的象征意义,如感性的轿车如同娇妻,奔放的敞蓬跑车如同情妇。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情妇对妻子”广告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推出了几种新车型,在汽车展览会期间,大多数男人都喜欢活动敞蓬跑车,但最后都买了小轿车。 
  心理分析发现,男人将这种跑车视为情妇的象征,因而他们联想到年轻、浪漫和冒险,但男人都知道,只有良母贤妻才是最佳选择,情妇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受到梦想的诱惑进入展览会场,非常迷恋于敞蓬车,但离开时却选择那种适应性很强的小轿车,可以说“他娶了四门轿车”。 
  那么,怎样结合这两者呢?克莱斯勒公司作了一下调整,将活动的敞蓬放在最为显眼的地方,使其情妇形象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把妻子和情妇的形象结合起来——妻子的优点加上情妇的年轻、浪漫和冒险……。克莱斯勒公司生产出一种“坚顶型(Hardtop)的小汽车,能自由地将车门掀起来,类似敞蓬车。 
  不到半年时间,成为美国市场最成功的一种车型,至今仍十分畅销。” 
  汽车如此,摩托车也不落后。例如,摩托车的座椅后端翘起,是为了让骑士们带女朋友时,她会不由自主地往前倾,进而紧紧抱住他。再配上“你爱、我骑”之类的广告标题,也会使男士们毫不犹豫地去购买。 
  事实上,男人和女人在性方面最主要的需求是一种肯定和保证。多数的女人希望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女性气质; 
  多数的男人亦急于证明自己的男性魅力。 
  本世纪初以来,女性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急剧的改变,她们开始介入了传统由男性所参与的事务,在办公室的表现也力求不逊于男性,下意识里,却不希望丧失女性的特征,因而需要借助外在的保证,来证明自己依旧保持有女人味。 
  因此,广告应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男人注重威猛,女人则强调温柔。 

  眼睛吃冰淇淋 

  美女与性的题材,经常被广告商视为护身符,甚至达到泛滥成灾的地步。 
  许多产品与性的吸吸力风马牛不相及,也如法炮制。 
  例如,某工业产品广告画面,在一堆破铜烂铁、烟囱林立的环境下,有一位身穿洁白晚礼服,手戴白手套,脚穿高跟鞋的美女,在搔首弄姿。这样的美女一定不会激起什么动机,只会觉得不合现实。 
  冰淇淋好不好吃?好吃!但吃多了也会倒胃口。 
  事实上,每一个广告都把美女当作冰淇淋,让观众大饱眼福,久而久之,消费者的眼睛就会开始减肥。 
  眼睛吃冰淇淋,也有吃腻的时候。 
  因此,在使用性广告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看客杀鸡”,即针对消费者的层次与喜好,设计出符合他们胃口的表现手法,过与不及,都会有损于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针对中下阶层、知识分子、中产阶级,或事业有成者,菜味的调配应该各有不同,才能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否则,不但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共鸣,反而会遭到负面的批评。 
  其次,使用性广告要避免喧宾夺主的状况,即消费者把注目焦点集中在“性”上,而忽略了商品,或忘记广告中是什么品牌。 
  某一名牌钢笔厂推出一个原木笔的平面广告,以“原始的诱惑”来形容产品的触感,画面上以一个女人的裸体为主体,原木笔则斜摆在其重要部位上。这则广告相当引人注目,但是,大家可能看到一个裸体的女人,一支斜摆在上面的笔,但可能忽略了它是什么笔,或是什么品牌。 
  最后,我们要注意性广告本身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个笑话是说,当男女朋友约会,而女孩子掏出箭牌口香糖时,就代表她希望男朋友吻她。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性广告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可能会让消费者有所顾忌,即使他(她)受到性广告的刺激而产生购买欲望,也会耽心购买这种商品,是否会引起亲朋好友,或其他人的鄙视,只好忍痛割爱。 
  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性诉求之前,行销人员应事先加以斟酌、评估,即使决定采用,也要对表现层次、格调,以及手法多加考虑,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 
  由于受到传统礼教的约束,国人一直未能以打开窗说亮话的自然心态面对性意识,于是,不断会有人问:以性做为诉求重点好吗?恰当吗?有效吗? 
  事实上,只要运用得当,性诉求仍然可以成为威力无比的武器,重点只在于:你要对谁表现,是否能迎合他的胃口,赢得他的赞赏。 
  一般人总误认为性广告一定要裸露相见,其实并不然,有时举手投足,眼神表情,都足以传达出许多弦外之音,而且可以留下宽阔的联想空间,让消费者尽情发挥他的想象力。 
  因此,性诉求未必粗鄙低俗,它也可以优雅而有格调,只是在采用之前,行销人员必须三思而后行,并对分寸的把握多加斟酌,以免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喝酒有时也是为了松驰一下绷紧的神经。 
  一个人的早年生活中,口腹之欲若没有得到相当的满足,日后会把自己唯一的满足建立在充足的食物上面,即使只是看上一眼,也能教他感到安心,特别是牛奶、牛奶制品、流质和软性食品等。 
  二次大战结束了,战场归来的美国士兵,都对牛奶有一种特殊的渴望。许多人对牛奶的喜爱程度,和牛奶本身的营养价值无关,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那些背井离乡饱受战火磨难的士兵,将牛奶当作舒适、安全和家居生活的象征…… 
  但是,对一般生活忙忙碌碌,没有风险的人来说,牛奶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喝不喝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美国家庭许多主妇潜意识里将食品视为一种奖赏或惩罚。她对家人充满温情,或是有喜事宣布时,餐桌上总会发现巧克力奶、水果色拉、冰淇淋等。相反的,如果她给家人菠菜、布丁糊、饼干或肝类食品,那么多少代表她对家中某一成员心怀不满。 
  事实上,家庭主妇是将食物当作她处罚、责备或鼓励家人的一种武器,籍以控制或影响家人,国内的许多家庭也有类似的现象。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