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83187(只爱陈超嫦)
整理人: lanyu111(2003-10-13 19:05:54), 站内信件
|
。
由吃冰淇淋到畅游北极
我们听到一大群人捧腹大笑的时候,就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大笑呢?这个原因正是接近的典型例子。
当我们心中联想两个经验或物体时,这些经验或物体就会同时出现在意识之中。这种现象对于广告制作范围的扩大会有很大帮助。
广告设计者一想到商品时,马上能够联想抽象的品质,臂如以家具来说,想到地毯,就会联想到柔软、耐久、豪华,或异国情调;想到床,则联想到弹性、舒适、浪漫。至于时装,所联想的就是高尚、潇洒、优雅及独特等。
在食品广告中,我们可以从粉状果汁联想到鲜果、乳制品,乃至清洁卫生的乳酪工厂……而使得我们的广告文案更具魅力,使人折服。
于我心有戚戚焉
李斯特作曲的匈牙利狂想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是一段低音大提琴的低沉旋律。某家外国厂商制作的“胃下垂带”广播中,男播音员就随着这一小段沉重的旋律,用其暗哑的声音低诉:“我的胃好重,食欲全失,全身软绵绵的。”
这个广告的目的在于使听众听到沉重的音乐之后,联想感受到胃部沉重的痛苦,使用的乃是类似所产生的联想原理。
因为这种症状,这些感觉恰是每一个胃病患者都有过的。
正象古人所讲:“于我心有戚戚焉。”
它所使用的乃是类似所产生的联想原理。
心理学称呼这种透过音乐、声音达到目的的联想为“声喻法”,商业上用以做广播广告的技巧为“追忆幻想”。
推出广告之前,必须先检查某种商品对于广播有什么情调,反应上的要求,以便选择适当的制作过程。
有个性的商标图案(tradecharacter),也大多是利用这种类似所产生的联想的原则而制作。例如桑斯达(Sunston)牙膏的企鹅图案,就是意图以冰原的纯白,使读者产生牙齿洁白的类似印象。
关联的原理
我们大多数人在看到横写文章时,总会自然而然从左向右读起。我们想某一件事时,大多往前想而较少向后想。
这便是联想之中关连的原理。
可是,这种前后关连的方式也有中途出轨的可能,而使得读者的兴趣因而褪色。譬如,有两家公司各自推出一项新式的事务机器广告。
其中一家的广告,首先介绍机器,然后再说明特长,使读者的兴趣被激发,转移视线至下一个部分而看到机器设计的大概,使用的速度和效果,最后,再导引读者的视线到厂商名称、地址、商品目录……等,可以说是一则效果极佳的广告。
而另外一家的广告则是在说明机械的大概设计、使用的速度效果之后,就来一节长篇大论,讨论全面自动化之后,能够节省多少劳力的问题,结果因为全文太长,读者的兴趣逐渐减弱。
所以,视线尚未抵达最重要的厂商名称、地址之前就已经转移注意至另一则广告,所以综合而言,广告文案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注意各种事实的条理排列。
红色“凶杀案中的线索”
色彩宣传也是广告商不能放过的一步妙棋。
日本资生堂曾为其化妆品打出“甜蜜色调”的猛烈攻势。
提出口红的宣传口号:蜜糖粉红(SugarPink)——两人共饮咖啡有多甜蜜呢?柔和色调的淡粉红、香软的甜味就是你的魅力,从青春少女到中年妇女都适合使用。
迷人的境界可谓将此化妆品更加显露出来。
对于色彩的心理效果方面,许多人曾经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现在,我们首先以心理学的立场将各种色彩大致分为三种,其中包括暖色、寒色及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色。
暖色 红、橙等接近阳光的颜色
寒色 蓝、蓝绿
中间色 绿、黄绿、紫
照以上的分类来说,若我们从最暖的色彩到最冷的色彩依次排列,则其次序为红→橙→黄→绿→黑→蓝。
严格的说,黑、白两色并不能够算是颜色,因为白色是所有颜色的混合,而黑色则是色彩有否定,亦即在肉眼所能见到的光线下存在时,我们所拥有的感觉。但是,从联想的立场来说,黑、白也可以说是原色之一。
白色总是令人联想到诚实、清晰、神圣和品质的优良,所以,如果食品的包装呈现白色时,会令人联想其纯净、卫生及有效的管理。另外,白色的新娘服、女装也令人感受、联想到少女的纯洁。
而黑色则令人联想到庄严,在印刷广告中使用时特别惹眼,所以,有很多广告都喜欢用黑色,但是千万必须注意,在使用过度时,往往会令人联想到死亡、忧愁等不幸。另外,黑色也可能使读者产生不正、黑暗、罪恶及悲哀告状感觉。
红色除了显示温暖、热情和快活之外,同时还能使人联想到危险、斗争,或愤怒。甚至,广告中的红色也能吸引读者的视线,给予其强烈的刺激。但是,也要小心使用过多时,会使整体效果呈现出一种粗俗的感觉。
粉红色能引起性的冲动,橘黄色则令人联想阳光的温暖。
黄色代表快活和阳光的和煦,使人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因为具备此种引人注目的刺激的力量,所以,黄色经常被使用在户外广告中。此外,黄色也令人联想到黄金,所以,能够使人进一步联想到财富或高贵。
蓝色使人想到宽阔的天空,浅蓝色令人联想远方和冷淡;
意大利蓝具有夏日微风、和平、安详的感觉;海洋蓝使人联想到的壮观、魁梧和活力。总之,蓝色(Blue)曲调如布鲁斯乐曲(Blues)中,所代表的是一种悲伤、寂聊,而淡蓝色却能和白色一样,令人联想纯洁和清净。
绿色是大自然本身的色彩,令人联想到广大的田园和牧场,对于都市生活者而言,绿色是令人向往田园风光的颜色。
紫色使人联想到高尚、威严,同时也有让人的眼睛获得休息、优美、满足、希望、生气、成长等感觉。要使人联想安详、松懈的时候,紫色是非常适合的颜色。最后,我们再谈谈青色和灰色,这两个颜色大部分和其他更明亮的颜色互相搭配使用,能够使人联想到稳重。
把握成功的时机
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非能轻而易举,否则商海中也不会存在那么激烈的火药味式竞争。
在精心调查后确定出战的时机,可谓广告稳操胜券的捷径。
以日本酒类为例,啤酒以前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较新而够的酒类。许多日本人喝啤酒只凭印象而无视厂牌。
扎提啤酒公司做过一次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调查后,得知各种啤酒的作法和品质几乎不分上下。消费者对各种商标无太深刻印象,根据这一结论,自一九七五年春天开始将“扎提”啤酒市场化,自此以后,销售指数大大上升,几乎垄断了日本啤酒市场。
他们还推出“啤酒的故乡——扎提的味道”为中心口号,加以“慕尼黑.扎提.密尔瓦基”的世界口味的标语,使扎提啤酒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广告宣传中尽占先机,给消费者心中刻下名牌的印象,值得其信赖,便产生了购买的欲望。
三、欲望也需创造
树立了商品在消费心中的印象后,并不能马上引起他们的购买行动。
如果能把消费者潜在的欲望引发出来,广告业者无疑会从容地赢得消费者的。实际上,行销商应用大众心理分析方法,针对我们的需求、渴望、期待、为产品添加了动人的形象。
强调安全感
一家广告公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了一个心理研究。调查人员发现冰箱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为一般家庭所采用。当时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安的心情,他们担心的不仅是食物问题,也为生活的一切感到不安。
这些人开始想起过去那段幸福而无安全之处的日子,潜意识中,母亲的爱似乎总是和食物密切连系在一起,动机研究专家由此推断:“电冰箱提供了食物供给永不缺的保证,食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几乎就是家庭、温暖、安全的化身。”
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欢在家中贮藏超出自己所够吃的食物,冰箱制造商可以应用这种心理,争取更多的顾客。
肯定个人的价值
普通的清洁剂广告只强调清洗、保护玉手、保持清洁的功能。自然受到家庭主妇的冷落。
一位懂心理策略的肥皂厂商,懂得平时的赞语只能让主妇们感到从事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因而广告中多肯定她们所扮演角色具有积极而正面的价值,结果效益立竿见影。
就连那些信心十足、无所不知的医生,有时也需要一点实质上并无意义的保证。他们对现成的广告成见很深,因为这些广告使他们从首席治疗者的身份贬到配药员的地位。
一位博士建议厂商在广告中劝告病人听从医生指示,酌情服用药物,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如此,医生不再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自然也不抱敌对态度了。
增加消费者自信心
最懂得满足消费者自尊心的花招是一家美国出版公司想出的点子。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乌哈兰先生表示:“我们的作者事先要有花钱的心理准备。其他出版公司都会给作者经济上的承诺……我们只提供不朽的名声!”他的作法是除了将作者的语录文章付成书之外,并且还邀请各地书店、报纸社论和广告电台举行作品发表会。乌哈兰先生表示,许多人为了达到出书的目的,甚至不惜拿汽车和房子作为抵押。
让创造力得到适当的发展
过去蛋糕材料的包装总是教人:“不需要加牛奶,只要加水即可。”许多主妇不愿放弃创意,依然添加奶水而使蛋糕或松饼因含鲈量过高而无地发酵。主妇便埋怨蛋糕材料品质不佳。
有时候包装上明明写着:“不需要加蛋。”工厂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将牛奶和蛋调合成粉状,但是家庭主妇在接受调查人员的访问时,总会表示:“如果只要加水去搅和,我无法想像会作出什么样子的蛋糕!”
许多不同的心理研究机构都曾针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的研究,结果却得到相当一致的结论:蛋糕材料业者应该让主妇有发挥创造力的余地。狄克脱博士给通用面粉厂的忠告是,在广告中强调该厂牌的蛋糕材料需要主妇们的合作才能圆满完成,而不再像过去的广告,只强调蛋糕材料的神奇功效。
一家蛋糕材料厂商所推出的广告词是:“你把新鲜的鸡蛋加入,而后……。”把添加鸡蛋和奶水和工作留待主妇完成。
制造爱慕的对象
这种推销方法说来玄虚,但是电视钢琴演奏家莱伯瑞斯(Liberace)的经纪人,却成功地将他塑造成许多过了生育年龄的妇女所爱慕的偶像。
电视专栏作家克罗斯比(JohnCrosby)谈到莱伯瑞斯在英国所受到的欢迎时表示:“他那有些累赘的笑涡,总是如影随形跟随他,出现在英国的荧光幕前。”克罗斯比并表示:“美国所有的母亲都想摸摸他那头蓬松而带点淘气的头发。”
曾经观赏莱伯瑞斯节目的电视观众,可能还记得,在他演奏时,荧幕上经常映出他母亲的照片。照片中,她坐在摇椅或长椅上倾听儿子的演奏。
予人“有力感”
现代人对于任何能够使个人的力量得以延伸的商品,总是抱着莫大的兴趣。这对商人言,是有富潜力的一个市场。汽车制造商针对这种心理,全心全力增加汽车的马力。
美国中西部一家广告公司经过一番心理探索之后表示,许多人每隔几年,就想要换一部具有较高马力的汽车,这是因为“新车让他觉得重新拥有更大的力量,也肯定了他的男性气概,而一部旧车只会让他有陷身现状的无奈。
满足寻根的欲望
对于酒的观点,许多人在谈话中联想到过去家庭聚会的盛况或是逢年过节的热闹气氛。某些人几乎带着怀乡的口吻,将酒和过去那段美好的日子相提并论。
针对一般人思乡和怀旧的情怀,一家公司借用母亲和老家的意象作为广告的策略,其中一段广告词是“过去那段美好的日子——甘甜而醇美的祖传老酒——是老祖母所流传下来的秘方。这些思古悠情的广告词,使这家公司终于大获全胜。
制作不朽感
例如在保险广告中,要吸引男性投保人,必须放弃那些一味陈述保险公司的好处,而要注重强调男子是一家之主,也是一日三餐的来源,具有不朽的影响力。
保险公司在描绘一家人平安、和谐的画面时,必须把投保人置于最显著的地位,“他”是这幅美丽画面的伟大功臣,永远为家人带来舒适、保障和引导”。如此策划着又赢得了顾客。
把潜在的欲望刺激出来,还得广告商努力创造新的欲望。
不卖牛排,专卖吱吱声
销售商要使其商品为大众接受他该做些什么呢?
究竟哪些要素才能够切实满足大众的需求?
美国销售权威爱尔玛的一句话值得详思:“不要卖牛排,要卖吱吱声。”绘声绘色一句记号隐藏着炸牛排时,所发出的吱吱声,诱使顾客垂涎欲滴,而此时顾客买东西是透过眼、耳、心,不是透过大脑去购买。
我们说广告者创造了顾客新的需求,其实是把他们心中的微微星火的欲望变成现实,有真正的购买行动,那你的创造作用也便发挥出来了。
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观点来比较三则照相机广告:
A照相机的广告在“只要将指针对准中央”的大标题之后,紧接着说:“一按快门,立可拍好,无须再动脑筋来决定光圈和速度。”并且附有照相机的照片和使用说明。
B照相机的广告,是在“是用奇妙的光圈薄片”大标题之后,紧接着说:“以光圈、焦距、速度一次完成为荣的B照相机内,藏有名为完整效果系统的发明结构。”
这两则广告的销售要点都是放在操作简便之上,使消费者引起操作这些简便照相机的欲望。不过,就其二者加以比较就可发现,前者的广告显然较具力量,因为,前者使消费者觉得操作简便,而后者则有一句令人难懂的“发明结构”,使人觉得莫测高深,不敢轻易一试。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则C照相机的广告,它是在小学生笔迹所写的“操作简便的C照相机……使我留下欢乐的照片。”大标题之后,紧接着说:“C使你享受到摄影的快乐。”
C照相机的广告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不但满足了顾客操作简便的需求,还给他们带来了摄影的欢乐。可见,创造出来的欲望对顾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而广告商瞄准假想顾客心中看似最强烈的动机,用广告来促其实现,才是最聪明的办法。而这广告必须能解释清楚商品或服务能给假想顾客带来什么影响和利益。广告需要消费者持续的欲望,这是不能目光短浅的。每一句宣传都能够掷地有声,让消费者把爱留在心底。
四、把爱留在心底
“你记得抗战胜利是哪一天吗?”
“我记得,因为那天正好是我妈妈的生日9月9日。”
“你知道联军是哪一日登陆法国的?”
“记得,是6月6日,因为年轻时看了一部电影《六月六日断肠时》,正好读了诺曼底登陆的史书,真感人。”
我们每个人从懂事开始,就不断地要求记住许多事情或东西,也许每个人都有一套帮助自己记忆的好方法。
从事广告业者,非但要善于发现使人们记忆良好的点子,更应该总结出大多普遍的记忆方法,当然第一步,总得弄清楚市场需求,记忆信息的原理,如此便令纲举目张,问题迎刃可解。
要当广告人,先学做顾客
广告人先站在顾客的立场,做一番身临其境的体验:
我需要一台电冰箱,这是自发而强烈的欲望呢,还是一种朦胧的忽左忽右的羡慕?为何我最先想到了“雪花”牌?
还有什么别的产品,怎么全忘了?其中的共性问题,广告心理学恰恰不可回避。
大脑仓库的储存
科学家对商品信息在记忆中存储形式的研究表明,消费者通常是将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先按商品的类别为标志储存。
例如“电冰箱”是以牌子为代表将所有关系某一牌子的信息聚集起来,此外还有以商品的重要特征为典型类型,如我们在谈到“电冰箱”时,自然会关联地想起包括“无霜”、“容积大”、“安静”及“双门”等信息。
被储存信息内容有时也可以成为组织类别的代号。如一句短话“上个月,老李在家中请客,电冰箱突然坏了,结果冰淇淋都化了,相当狼狈。那是白熊牌子。”这个信息很可能作为白熊冰箱不受欢迎的事实代表。
那么,信息接受者在更深层次处理新进来的信息并将其与原有信息合并加工中,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呢?
注意
注意的局限性及选择性迫使我们将有限的接收及处理信息能力,储存在最易被想起的地方。如果广告能充当增加记忆的积极因素,引起的记忆信息会储进大脑。
信息本身的信息性
有些信息本身包括信息相当丰富,如果能为我们进一步引申,那么它很容易被理解。而且快速地存在适当地方。
例如,在电视上我们看到一个广告呈现一个瘦小的女孩与男朋友一起到一家鞋店买平底鞋,而在另一个广告中见到一个身材几乎和她的男朋友一样高大的女孩,在店中买平底鞋,我相信前者所引伸出来的意义一定不及后者所引出的那么多而具体,同时我们也会很快的将后面这个广告的信息放入“买平底鞋的好处。”那一个档案中。
记忆中相关信息的结构
新来的信息如果和原有信息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把两者合理重新融合,加深记忆,反之,都有被淡忘的可能,如两次牙刷宣传为例,一次以“一毛不拨”的坚固性为优点,继而吹嘘保健牙齿的功能,不可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信息处理的目的
消费者如果未打算购买某项商品时,看到有关商品的信息会将它们机械存储。但他有心购买这一商品时,会进一步转化成他要的结构,
打开记忆仓库
在即将出现的购买行动中,接受到的信息肯定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可是怎样才能实现积极而充分利用它们呢?
这会儿,广告就要扮演一个保姆的角色,要让消费者被动地知道该做些什么准备。在需要某些信息之前,替他们未雨绸缪地留下一些找回记忆的特征。这些消费者熟悉的或与将来要找回的内容有关系去联系的特点,显然可以帮助将所需信息很快抽出来。
例如在购买冰箱时,我们常听到一台好的电冰箱首先是无声低噪的,那么,一想到“无声”这一优点,估计许多牌子的冰箱都会闯入你的心头,供你选择。
寻找记忆中的“她”
有哪一位小伙儿见到年轻貌美、体态婀娜的姑娘,就发誓非她不娶?
挑剔的顾客同样也要精细地从许多信息中加以筛选,进而找出合适的购买对象。
也许你有亲身体验,在决定购买电冰箱之前,先根据一些原则,如“价钱不可超过一万元”,“一定要两个门”,“厨房里放得下”等,先把牌子筛选剩下几个。
通过研究,通常消费者对比较熟悉的商品倾向于你“以准则为主”的选择,而且他们所用准则为数较少,而那些对商品不熟悉的消费者多偏重“以牌子为主”的决定。
另外,在筛选后作细选之前,多半你“以准则为主”的信息处理,而在购买决定后期,当消费者即将决定买什么牌子之际,他们多半作“以牌子为主”的处理。
消费者在作购买决定时,令利用到外来的即时刺激;以记忆中抽取的;以及从已有的、有关联的模式中推断出的信息。
究竟他们会利用哪一些信息?
1.信息进入的先后性
在消费者作决定的时候才进来的新信息常常会很自然地被利用,这称为后效(recency)。
2.信息评估的一致性(consistency)
它是指我们经常只会运用那些在评估上相当一致的信息,而将互相矛盾的弃之不顾。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某某牌电冰箱又安静,容积又大,那么记忆里有关这个牌子“无霜功能不强”的信息可能不会被利用,而有关它比较省电、间隔极理想等有利的信息会3.对商品的熟悉度对某一商品类别相当熟悉及相当不熟悉的消费者,在信息的利用方法上,与对商品具有中等熟悉程度的消费者不一样。
同时,对商品类别熟悉度高的消费者多半作“以准则为主”的决定,即是把各牌子在一两个关键性的准则上作了比较,即可决定。而对商品类别不熟悉的消费者则多半采用“以牌子为主”的信息处理,就一两个有名的、常被购买的牌子,比较它们的功能特性,然后作出决定。
与商品的熟悉度有很大关系的另一个因素,是消费者对购买此类商品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