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英雄无敌>>【 英雄无敌系列 】>>『 英雄无敌相关 』>>〖英雄无敌III代〗>>人城兵鉴(全本插图版)

主题:人城兵鉴(全本插图版)
发信人: highlandz()
整理人: sy55555(2002-04-08 14:43:53), 站内信件
这次补齐了资料,请大家批评指正。下次可再不敢写这么大的题目,累到半死。 ;(


枪兵和戟兵。
枪兵也有翻译成长枪兵的,从NWC的中文资料看,正式的名称是枪兵。不过我想其最贴切的名称,应该是长矛兵或是矛兵。无他,因pike就是矛,pikeman就应该是矛兵(不过打字的时候跟“毛病”实在是太近了,所以以下还称之为枪兵)。我们先从枪兵的武器谈起,pike的英文解释如下:ancient and medieval infantry weapon consisting of a long, metal-pointed spear with a heavy wooden shaft 10 to 20 feet (3 to 6 metres) long. Its use among the Swiss foot soldiers in the 14th century contribut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feudal knights.从解释我们知道,pike在14世纪用于瑞士步兵抗击骑士,通常比较长,有三到六米,最长有十米,较重,木杆前有铁尖,铁尖后通常有一段铁制护套,防止枪尖被砍断。在中世纪欧洲,枪兵是基础步兵,作站时通常排成方阵,向敌阵进逼或组成枪林抵挡敌人重骑兵的冲击。因为长矛比骑兵的骑枪长许多,可以轻易刺死骑兵的战马成为骑兵的杀手(骑兵可以是六级兵种啊)。在罗马军团,将枪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近十米的长矛,排成六排或更多,后面的步兵将长矛搭在前排兵的肩上,排成方阵,如一面带刺的铁墙向敌军冲阵,横扫欧洲。从游戏中枪兵的形象看,长矛过于短了,停留在公元前4一3世纪,古希腊及其他一些古国长矛兵水平,长矛约长3米,可用于投掷和刺杀。看来,枪兵应该归于远程兵种。欧洲戟跟中国的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戟是青铜所铸,矛与戈的混合物。欧洲的戟,戟背为钩镰,戟面呈斧钺,顶端置枪矛。长度约3米,可刺、挑、劈、斩、勾,在单兵作战中,戟兵极强,而步兵方阵中则罕见戟兵。从游戏设定来看,戟兵强于枪兵应该是合理的,另外说一句,有些人称戟兵为长斧兵是错误的,虽然欧洲戟形如斧钺,但确是戟之一种,这是戟的英文解释。The halberd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medieval shock weapon without classical antecedents. In its basic form, it consisted of a six-foot shaft of ash or another hardwood, mounted by an ax blade that had a forward point for thrusting and a thin projection on the back for piercing armour or pulling a horseman off balance.。

图为部兵作战场面,这里是枪兵而不是长矛兵



弓箭手和神射手。
作为远程射击兵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欧洲就出现了简单弓。简单弓是利用木头的弹性,由韧带拉紧的,能把箭射至30米左右远,箭头是用骨头或石头制成的。它既用于狩猎,也用于打仗。中世纪欧洲战场上,最重要的是长弓和十字弓(也就是十字弩)。长弓这种类型的弓由复合材料制成,通常是把紫杉木狭板做成同射手身高一样高度左右。弓脚头是用牛羊角雕刻而成,弓弦是大麻纤维搓制的。战弓大约需要36公斤以上的拉力,再加大力度,射的就更远,更具威力。长弓射出的箭可达300米左右(在古代兵器中已经是非常远的距离了),如果配以锥形箭头可以在二○○米开外穿透锁甲。由于长弓开弓需极大的膂力,所以长弓手要经常练习保持力量和射击技术,在古代长弓手的身体条件非常严格,1.75米的身高是必须要求。历史上,长弓手是骑兵杀手,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克莱西一役,英国的长弓兵以壕沟与尖木桩为掩护,以极其微小的代价,消灭了6000名法兰西重骑兵。长弓兵通常携带24支箭(这是游戏中高级远程兵的配置),作战时喜欢将箭插于前面的地上以便于取箭。在步兵方阵中,长弓手藏身于枪兵身后(游戏中我们也是这样使用),以抛物线射击,因为箭落下时可以杀伤重骑兵的战马,通常重骑兵马背的护甲薄弱或没有。在末日之刃GELU带幻影射手的战役动画里,幻影射手采用的就是这种射击方式。十字弓即十字弩,与弓不同,弩以机簧发射,通常威力更大,射程可达400米,近距离可以穿透一头野牛,远距离可以穿透任何胸甲。在十字弓出现伊始,骑士强烈要求禁用这种卑劣的武器,原因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射击训练的卑微农民,可以躲在草丛中偷取高贵骑士的性命”。在射速来看,一个技术娴熟的长弓手,一分钟之内可以射出12只长箭。而使用旋转机械装置上箭的十字弓手,在相同的时间里只能发射两只短矢。在多数游戏中,包括英雄无敌,弓手升级兵种均是弩手,不过从战力来看,弓手应该更强。在游戏中我们看到,弓箭手和神射手装备的都是十字弓。下面是一段关于欧洲弓箭手的描述:“脸耳用布包紧,肩披锁链,手腕用皮绳和皮革块保护,手指关节处有保护皮套,腰带上挂有短剑和皮囊。他们穿着各式护甲,有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夹层紧身衣。”游戏中的弓手形象与之形神俱似,nwc制作游戏的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图为英国长弓手,不过看起来跟游戏里的不太一样



狮鹫和皇家狮鹫。
狮鹫出自于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我到是看过一点,不过实在想不起来出现在那些章节。传说是一种正义感很强的生物,我想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归入人城的兵种。Griffin also spelled griffon , or gryphon composite mythological creature with a lion's body (winged or wingless) and a bird's head, usually that of an eagle. The griffin was a favourite decorative motif in the ancient Middle Eastern and Mediterranean lands. Probably originating in the Levant in the 2nd millennium BC, the griffin had spread throughout western Asia and into Greece by the 14th century BC.上面是《大英百科全书》对狮鹫的解释,大意是狮鹫出现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在公元前十四世纪从西亚传入希腊。狮鹫是古中东及地中海地区常用装饰物,是一种复合的生物,有狮的身体(有翼或无翼)及鸟的头,通常是鹰头。在希腊神话中是战神、风暴之神阿瑞斯的圣物。阿瑞斯的头盔上就刻有半狮鹫。狮鹫还象征速度与威严,从这一点来看与游戏中的设定还是非常吻合,英雄无敌中的狮鹫形象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而且速度相当不错。《希腊罗马神话辞典》里狮鹫的解释详细一些,狮鹫是希腊神话中的动物,上身有鹰的头和翅膀,下身是狮子。住在里派山中,守卫着北方的黄金。阿里马斯亚人骑着马去偷盗黄金,从此马和狮鹫之间出现了不和。《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镜中游》中也有狮鹫的身影。其中狮鹫说话专横武断,语无伦次,语法错误百出。据说,其作者在这里借用狮鹫讽刺一些多愁善感的大学毕业生,当时牛津大学毕业生中这类人颇多。而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的纹章图像正是人城三级兵狮鹫。狮鹫的另一用途是战将的跨下坐骑,在《龙枪传奇》中,刚萨爵士的战马就是一头狮鹫兽。而在游戏《万王之王》的设定中,狮鹫曾经是暗骑士的座骑。

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狮鹫图,注意前脚是鹰爪



剑士和十字军。
剑士在英文版的名称为swordsman,中文翻译成击剑手,现在一般称体育运动中的击剑选手就是swordsman。而现在的击剑手的兵刃为刺剑,于游戏中我们所见的剑士手中的剑显然不是同一种。刺剑最早出现时并不是武器,而是为了检验铠甲的质量,用剑在上戳刺看能否贯穿,因而得名。后来成为装饰品,或者决斗中的兵器。刺剑重量轻,为欧洲剑客喜用。因剑轻导致出剑如风速度极快,可充分展示剑客击剑技术,打斗起来令人眼花缭乱,飘逸潇洒。加之刺剑无刃,威力小,不用于战争,通常决斗时取敌咽喉心脏等要害方可制敌。我想配刺剑的剑客地位,应该相当我们所说的侠客,而名侠佐罗和小说《三个火枪手》中使用的都是这种剑。从剑士的形象看,手中配剑应该是英国宽刃剑,是中世纪欧洲军队最普遍的装备。长3英尺左右,不算太重可单手挥动。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护把为十字形,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注铅以维持用力砍劈时手腕的平衡。在电影《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使用的就是此剑。另外在实际作战中,持剑步兵并不会像游戏中剑士的形象不手持盾牌,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战场上,不持盾而逼近敌人必毙于弓箭之下。所以剑士的实际形象应该接近于游戏中的十字军,是重装步兵的一种。欧洲重装步兵,头戴鸡冠状顶饰的铜盔(十字军的头盔也有顶饰),身穿金属铰片护甲(后来穿锁子甲),腿套胫甲,脚穿军鞋。左手持青铜面圆木盾牌(也有持半人高狭盾),右手持长剑或铁矛,全身装备重达30公斤。步兵方阵中的长矛兵如果给重装步兵近身,由于手中长矛太长且重,根本不是其对手。在英雄无敌中,剑士的优势也在于欺身近战。再说说十字军,十字军给人的印象可谓如雷贯耳。关于十字军东征的这段历史我不了解,实际上我一直以为十字军东征共有六次,经翻阅资料才知道共有八次。不过在历史上,十字军最出名的在于其骑士军团,而非英雄无敌里设定的重装步兵。所以在我看来,作为剑士的升级兵种,英雄无敌前作的金甲游侠比十字军更合适些。

能找到品质这么好的图我自己也很意外,当然也很满意,而且有宽刃剑的特写。而从盾牌来看,应该是十字军战士



僧侣和狂热者。
游戏中的英文名称是monk,直译即僧侣。为获知其更准确的解释,还应该从英文资料来看:man who separates himself from society and lives either alone (a hermit or anchorite) or in an organized community in order to devote himself full time to religious life. 大概意思是说monk是为献身宗教事业而脱离社会隐居的人。按照我们常讲的说法就是出家之人了。不过从欧美的角度来看,应该称其为修士,是基督教修道院中的神职人员。而修道院在公元10到12世纪,更是欧洲主要的学术和艺术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修士最初是为了反对基督教会而产生的人(出现与罗马接纳教会之后),是一个反教会的机构,认为教会的世俗化违背教义,人应该追求来世生活和精神上的拯救。他们坚持原始基督教义,以独修方式出现代表了个人的意愿,生活简朴、孤独,最早在埃及出现,后来发展到叙利亚等地。为了约束这些人,将其发展为共同的修道活动,于是最初的修道院开始建成。当时没有任何严格的规定,这种方式随着罗马灭亡而传至欧洲西部。起初并不受官方和教会的支持,但是随着它的扩张,人数的增多,开始有人主张将修道院组织起来,教会也看中重它的功能并希望能将其与自己联系起来。同时,修道院内部也开始出现一批人,认为不能与社会脱离,应该将修道院建于城市或热闹地区的周围,并开始订立严格的规则、院规和信条等。 而且这时修道士的来源大都为富家子弟,自此修道院开始和教会接近,双方的目的达成一致。教会也开始利用修道士的思想内容去对抗异教徒,修道院成为与异教徒争夺地盘的机构,后正式被纳入教会分支,使两者形成了结合。 历史上修道院出现了多种分支,一类以军事活动为主,对十字军东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类仍以基督教义为主,坚持宗教修行;还有一类逐渐偏向学术研究,演化成为大学。据说牛津大学就是从修道院演化而来。monk的升级兵种是zealot,语意为狂热者,可以理解为狂热的宗教分子。不过从NEW WORLD COMPUTING的中文资料看,其职业为祭司。祭司就是司职祭祀活动的人。祭司从历史上看,也是修士的升级版本。从基督教义来看,教众需要依靠修士行圣礼,如举行婚礼,赦罪礼和临终时的涂油等,而在行圣礼时神职人员接受金钱酬金使少数修士成为重要的祭司。而这些人通过金钱交易更获得一定之政治地位从而形成一个独立而强大的社会阶层。在英雄无敌中,修士和祭司依靠其修炼的神秘力量远程克敌。

修士的图片真要找的时候就真不好找,先空着



骑兵和冠军骑兵。
早在公元前两千年,马就被使用在欧洲战场上,最早用于车战,之后用于骑兵,不过此时的骑兵并不是主要的作战兵种。其原因是当时还没有马蹬和马鞍等装备,导致骑兵极易落马。另外由于马蹄铁还没有发明,使优秀的战马在冲锋陷阵以后很快变成跛脚的废马。以上两个原因直接制约战马和骑兵的作用。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夕,斯基泰人发明了马鞍。公元四世纪时,日耳曼人在马鞍两边安上环状皮带来放脚。到了公元八世纪,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灭亡时才有了马镫。到公元九世纪,才在马蹄底钉上铁掌。马鞍,马镫,马蹄铁都完备时,骑兵就成为中世纪时驾驭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力量。由于欧洲军事思想的影响,攻防双方均以正战为主,甚少出现机动作战,因而欧洲骑兵对机动要求不高,以厚装重甲的重骑兵为主。在后来蒙古大军西征时,欧洲重装甲部队因其机动力不足,给机动力强善于大范围迂回包抄的蒙古轻骑兵杀得一塌糊涂,这是题外话就不多说了。欧洲骑兵的盔甲不断演变,起初是齐膝紧身甲。它有袖,是用皮或厚布做成的,上面铆有鱼鳞一样的铁片,约15公斤重。从头部到肩,罩有一种形似风帽的有活动锁环的锁子甲,头上戴有护鼻的圆锥形铁头盔。可这时的马还没有任何的铁甲保护。十二世纪时,,袖口还有保护两手的连指手套,紧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或麻布作战服,以防甲衣上的铁片被日晒雨淋而生锈。衣服和盾都饰以醒目的标志,以便识别。到十二世纪末,头盔变成了圆柱形,把骑士整个头部都套进去,只有通风口和缝隙供呼吸和观看用。十三世纪末,齐膝紧身甲被鳞片甲所取代,鳞片甲不仅造价便宜,并穿脱较方便,它是把小铁片铆在皮衣或布衣里层,所以从外面是看不见小铁片的。十四世纪,一种坚硬的钢甲---大白盔甲取代了鳞片甲,把骑士的躯干,四肢和主要关节通通盖住。头盔让位于带不活动脸甲的轻头盔。约重40公斤,做工精致。用大白盔甲装备起来的骑兵军团十五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欧洲的唯一模式。不论在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骑士的装甲看不出任何区别,因为当时都是向同一制造作坊,特别是在米兰购买盔甲的。阿金库尔战役是重装骑兵的噩梦,那里连续下过两周的暴雨。当骑兵从两翼包抄时陷入了泥沼,战马纷纷被英国的长弓射倒。泥泞中挣扎的骑士无法自己站起身来,而被对方的匕首轻易的解决。骑兵的马甲也有讲究,战马常要求与主人相同甚至更高的防护,骑兵的本事全在马上。为坐骑制作马铠是件艰苦的工作,胸口脖颈的部位用钢甲,后胯等处用锁甲,还要加上各种饰带。由于步兵方阵中长矛兵人枪和一转动极不灵活,骑兵除冲击对方的方阵外,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本军方阵的两翼免受冲击。至于骑兵的升级兵种冠军骑兵,我想主要是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骑士之间的比武大会。方式有二,一是以木矛代枪,双方对冲单挑,自然是落马判负。另一种方式是用木杆吊挂铁环,骑兵高速冲击时准确挑落铁环,这要多轮竞赛,以挑中铁环最多者胜出。比武大会胜出之人为冠军,会被国王召见及赏赐。在今天欧洲一些民间运动会和活动上,还不时可以见到这样的竞赛或表演项目。


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两军的重骑兵军团互相冲击



天使和大天使。
天使广见于西方各类神话传说之中,一般背生白色双翅,常作人形(是常作人形,而不是总是人形),生得比较高大,而且一般没有性别特征(不像英雄无敌里的大天使是个满脸胡须的怪物)。所谓的天使,就是天之使者,也就是神的使者,从这点来看,天使在神的品位里应该是比较低的,大多数天使甚至没有名字。很多解释中,都说天使有庇佑人间的义务,不过事实看,天使只是神的使者,完全不能自主。在《圣经》中有一段故事,主耶和华降罪以色列人,令天使行之,天使领命后令七万人涂炭。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佛教中竟然也有天使一说,不过这个天使同基督教中的天使可谓大相径庭。佛教的天使称为“老、病、死”,取天之使然之意。《圣经》中,天使们分为九个等级,分别为:上级炽天使、智天使、座天使;中级主天使、能天使、力天使。下级权天使、大天使、一般天使。炽天使生有六翼,守卫上帝的宝座。本性为“爱”,象征“光明”、“热情”和“纯洁”。智天使,掌管神的知识。据说撒旦在堕落以前就是智天使。座天使主要作为上帝的座驾,同时也将上帝的审判带到人间。在大多数描述中,座天使不具备人类的特征,而是一个巨大的轮子。主天使。主要任务是管理下层的天使,同时也是智慧的神灵。能天使。他们一方面以控制各种自然现象(下雨,下雪等)维持着整个自然世界,另一方面又根据神的意志带来奇迹以改善物质世界。力天使。他们的任务是防守,主要维持天庭和人间的边界,以及和恶魔们作战。权天使直接管理人间,并且保护人间界不受邪恶的侵害。大天使有着比天使更高的品级。天使就是普通天使了,管理人间的事务。 

图中三个都是有名有姓的天使,不过我找到图片时并没有记下来,来源是某一幅油画。请注意图中持剑的天使,姿态十分优雅。



----
>>>>---------=> Highlandz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