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kbkroac(豺狼)
整理人: kaiyun.lin(2001-10-15 12:41:21), 站内信件
|
[2000年7月26日(信报)林行止专栏]
香港所苦者何?特区所事者何?
7月20日,笔者栏缕述香港现状并非一无
是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前天公开透露8 月份
公布的第二季经济数据可能进一步调升,全年
GDP 增幅由 5% 调升至6%;东亚和汇丰银行的
同期预测更在 8% 以上。财政司司长所以提前
揭示强劲的经济数据,大有为当前政经低压「
冲喜」的味况,可惜一如笔者过去多次分析,
GDP 的升降与实际民生关系不大,在负资产仍
甚普遍的情况下,GDP 近期的高增长对消费的
刺激不会太大,这从去月份仍绿得4.5%通缩可
见。无论如何,GDP 增长可观,总较负增长令
人好过,若非如此,目前困扰香港的各种是非
,真够令人沮丧。
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昨天在港区政协委员座
谈会上请「大家心平气和地评价特首在回归以
来的工作」那与笔者 7 月10 日的「在倒董声
中不要迷失理性」同调;不过,摆在面前的事
实是,回归後港人生活并不如意,97年的金融
风暴到今天不该再是籍口,否则就像当年共产
党数国民其之不是及其後把天下之恶尽归四人
帮一样。错误皆因「前朝」埋下「计时炸弹」
的说法,不但说服力不大,亦无法给执政当权
派以体面的下台阶。
香港人纳闷的原因,是我们感到所走的路
愈来愈窄,未来恐怕还会更崎岖,在不少人的
生活体验中,自由、安定、繁荣的目标,离我
们似乎愈行愈远。笔者把目睹的变化,归纳为
如下七种。
自由的空间
回归之前,很多人担心享有的自由会消失
於旦夕间,结果并非如此,不过我们生活的自
由空气确在不知不觉中起了点变化。从英国殖
民地过渡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有些人认为灌
输国家意识刻不容缓,但是刻意、人为地强调
爱国爱港,显然不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略
见作伪和牵强,那虽然是政冶正确的,却有别
於香港以往爱与不爱是无拘无束无所谓,当可
爱便爱、不可爱便不爱的空间没有了,自由空
气愈来愈稀簿而且来得不太诚实。
议论的噪音
议论时务可说是回归前後最发达的行业,
电子傅媒二十囚小时伺候、《烽烟》节目即兴
月旦、网上交锋肆无忌惮,报章评论不是「归
边」为天天捧场、日日护短的一类;就是无时
不在谩骂嘲讽的另类;电光火石间的嚣张表现
触目皆是、深思熟虑的见解难出生天。香港人
在振振有词、口沫横飞和自以为真理在我中骂
个痛快,情绪宣泄了,言论的放肆比港英时代
更甚,可是,到头来大家有什麽得著?议论时
事的最大目的是要有见解,因所见而有所思有
所解,社会发展步伐才能走得快一点,如今见
而不思遑论有解,管冶水平不能从众说纷纭中
获益,而民智在暄闹声中亦没有多少进步。
首长不安份
行政长官大概认为港英每做一事都埋下了
定时炸弹,因此地忙於「引爆」、「拆弹」,
什麽部门的工作都插上一手这种大有为的政府
,对中英港一度拚死维护港英留下的「一制」
,真是一大讽刺。大有为的结果变成太有所为
,所以出现教育部门明令老师考试、学生却取
消考试的奇特现象;同样道理,过度干预亦出
现了巴士空车阻塞交通、制造废气,但是环保
罚则却在的士、货车身上显神威的景象。
市民不守己
全民议政与全民讲股都有市场,政权变动
,香港人担心有所失,於是关心时务政冶,而
为争取本身权益,上街表达意见变得平常,这
是立法会代表性不足还是行政部门漠视他们的
诉求?两者必有其一,但在镜头之前,人们成
为与警方抗争、与政策抗衡的「刁民」;事实
上,立法会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政府部门因
府会之争以至和特首办之间不够合拍而渐失公
信与权威,香港社会的凝聚力、专业精神与埋
首苦干的毅力己渐渐消失於无形。过往香港遭
逢逆境,港人咬紧牙关共渡时艰的耐性、坚毅
已荡然无存;如今人们遇上不如意的事,首先
想到的是要求政府施援、要求不遂使上街要胁
!
公民素质降
吸纳新移民是任何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因为移民大都年富力壮肯做敢拼干劲冲天;回
归後香港对西方人士而言已逐渐失去「宾至如
归」的亲切感,这里的空气污染恶化、英语普
及性下降、歧视外国人、本地电视英语节目减
至最少以至官商事无巨细均向北望的倾向,令
外国人有愈来愈不自在的感觉,「优质」外国
人乐於来港工作、定居的己愈来愈少了。另一
方面,国内优才、专才来港数目远不及那些缺
乏生产力甚至是社会负累的新移民,这些人在
一段长期间内对香港社会和经济只有负面影响
。这种移民流向令整个公民社会素质下降,香
港伪钞、赝品、盗窃、扑头与刑事毁坏,确是
有年来更盛的趋势。这令居香港的市民十分气
馁的倒退。
权力不调和
行政会议与立法会各为「其主」,行政长
官视立法会为麻烦制造者,而府(行政)部门
和行政长官之间经常有「政出多门」的矛盾,
至於行政长官的偏信固执,特首办的人自行四
出活动而又可以选择汇报或不汇报的「坑渠」
作业,令香港出现严重的政不通、人不和现象
;此外,如陈方安生所说的选票区分,不但在
政治上分化了香港人,而且突显金权权力高涨
,民主人士受打压,社会建构的权势一边倒,
香港社会当然难有宁日。
好话说太尽
中国有不少东西是可供香港借镜的,但千
万不可学的假大空偏偏却在特区政府冒头;行
政长官的「八万五」便是假大空的头炮,虽然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其他一些诸如「明天更好
」、「办亚运一定得」等等,都是把愿望当作
「成事」,未来一旦无法落实,便会再编些虚
诳之言来掩盖。口号从来不能作为有效管治工
具,对有思想自由的香港尤其如此,为何特区
政府不务实一点?说话与做事都老实一点?
笔者无意数香港的「七宗罪」,但这七项
现象确令港人寝食难安,如果特区政府掌握情
况,从现实出发,特首办和行改部门充分合作
,逐一改善每个环节,香港低压才会消失,港
人生活才会称心!
[2000年7月26日(信报)林行止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