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滇中山色入梦来——景点游记 ◆>>神州之旅>>西藏故事——羊(本系列完全真实)

主题:西藏故事——羊(本系列完全真实)
发信人: wangbbbbb(贫嘴大民)
整理人: clarafire(2001-10-12 23:51:51), 站内信件
188. 西藏故事——羊(本系列完全真实)

     (贫嘴大民,   2001-10-12 11:10) 

95年去的西藏,在最寒冷的冬天,呆了3个多月,虽然没有到达阿里等极偏远的地区,也算把西藏的主要风貌收获在心里了。特别是那年春节和藏历新年赶在了一起,于是在底下的小县城度过了平生很少遇到的一个远离温暖小家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是为了拍摄一部电视系列片来西藏的,主要考察宗教习俗和风土人情,经常要下到县乡的山沟里去拍戏。由于我们是新闻机构,当地政府的接待还是很周全的,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实在太差,因此我们经常要自己动手来解决困难。
我们一共出动4部车子,都是4轮驱动“巡洋舰”级别的,两辆是客车,一辆设备给养车,一辆备用车,大约10来个人。每次出发,少则3、4天,多则2星期后才能回到拉萨。因此,我们的给养车里总是塞满土豆、萝卜、面条、大米、冻牛羊肉、腊肉腊肠等食物。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给养是富裕的,但这一次,却出了问题……
在一个小山村拍了7天,由于素材很多,大家开心得忘了原来的计划,把原本准备4天使用的给养储备消耗一空。刚刚开始发现缺肉的那天大家还忍着,说坚持两天就回去了,但到了第3天,给养车里只剩下面条和咸盐了,这时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西藏这样的低压高寒地区,热量和营养的补充是关键。每天人体必须补充大量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因此,我们在拍戏的期间吃肉就象野兽一样,是平地上的好几倍。而且拍片子是一项体力劳动,绝对是蓝领干的活,所以我们必须象工人一样胡吃海塞,狼吞虎咽,吃嘛嘛香,干活才能倍儿棒!但是现在,村里没有商店,出去采购来回要2天,能量来源没有了,我们就是每顿吃三碗面条,还是无精打采的。
我们制片部门开了紧急会议,导演希望再拍一、两天,尽量多留下好的素材。于是我们不得不就地解决这粮草问题了。
“跟老乡说说,买2只羊。”有人建议。
向导说:“很困难啊,因为这里的牧民不需要钱。西藏的老百姓主要分两类,一类在高山牧场放牧牛羊,是牧民;一类在低洼一点的地方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是农民。他们之间用粮食和牛羊来交换彼此的需要,不用钱,因此,给他们钱他们并不实用。一个游牧的牧民,一年可能需要使用的现金只有100来元,买些生活用品。他们养羊,一部分用来交换粮食。一部分用来自己吃。现在是冬季,羊对他们很珍贵。不一定会卖的。”
“但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你也要努把力去说说啊,大不了多给点钱……”
向导一个人去村里耍嘴皮子了,过了1个多小时,带回一个满身油腻的牧民。
“好说歹说,只有他才同意卖两只。”向导说。
那牧民身上很脏,脸上都是胡子和皱纹,看上去有40来岁,看见我们还有点羞涩。
我们和他讨价还价,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商量余地,他涨得脸红脖子粗的,就一口价。
向导说:“别说了,他们很直的,再争他就不卖了。”
于是我们妥协了,230元,两只羊,明天早上来拿,现杀现宰。
牧民很满意地走了,我们也偷笑着觉得非常便宜,向导偷偷告诉我们:知道他多大吗?22岁!
我们统统晕菜!……

第二天,大家兴高采烈地起床,善于屠羊的藏族同事准备好了刀和器皿,只等日上三竿来血溅五步。
谁知道,快10点了,那牧民才顶着太阳,溜溜达达地走来,空着手,脸色也极痛苦。
坏了,我们心想,出变故了。
果然,那“小伙子”说:他想了一夜,觉得还是不能卖……
我们正要和他理论,向导偷偷用汉话说:“他们这里也有不少出去见过世面的人,估计昨天他回去被别人怂恿,知道我们非买不可,今天来宰我们了……
我们说:那也没办法,现在这个样子,再不吃肉大家都爬不回去了,要多少钱也得给他啊……
我们又劝他半天,他支支吾吾就是不卖,最后,向导急了,大喝一声,叽里咕噜说了几句藏语,大概是什么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况杀羊乎,来个痛快的……之类,他这才嗫嚅着说了几句话,脸涨得通红……

听完了后,向导铁青着脸向我们走来。
我们心想,完了,天价羊,不得1000块钱一只啊!
向导走过来说:你们知道他要多少吗?……他说,我想了半天,230元两只羊实在是太便宜了……不能卖!……不过,你们如果给234元钱的话,我还是可以考虑的……

多么淳朴的讹诈!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也锁着,一个声音高叫着:我靠,全锁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