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咖啡文化>>◎☆咖啡教室☆◎>>咖啡的历史与由来>>寻找老咖啡馆的足迹——世界版

主题:寻找老咖啡馆的足迹——世界版
发信人: peng.w()
整理人: hyz1216(2003-12-27 13:31:08), 站内信件
寻找老咖啡馆的足迹——世界版 



  寻找老咖啡馆的足迹——世界版

  全世界都下雨了,于是我们都在咖啡屋檐下躲雨。

  有了咖啡屋,便仿佛接近了梦想。

  无论诗人、艺术家,或者凡夫俗子,都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里,各自守着属于
自己的桌子、灯光和心事,喝咖啡、谈人生、论理想,偶尔无所事事的嬉笑怒骂


  仿佛歌舞剧的序曲,咖啡屋不眠的灯光,投射着年轻人梦想的光晕,揭开了
一个个美好年代的布幔。

  因此,在欧洲遥远咖啡馆的一角,沙特坐过的椅子、卡缪写作的灯下、 毕加
索发过呆的窗口……,每天都牵引着不远千里而来朝圣的观光客,怀想他们做过
的梦。

  然而,更多的咖啡馆,早已功成身退,随着逝去的年代,走入记忆。

  *咖啡,交换友善温暖的代名词

  世界上第一家贩卖咖啡的商店,是麦加的Kaveh Kanes,虽然算不上咖啡馆,
但是人们很快聚集在这里下棋、聊天、唱歌,围着圈圈跳舞、喝咖啡。据说,阿
拉伯人从不独享一杯咖啡,麦斯威尔广告里的经典广告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
分享,一直是他们生活中最最真实的一幕。

  直到今天,如果你偶然落脚一家土耳其不知名村镇的小咖啡店,却接到临座
陌生人递过来的一杯温热咖啡,别讶异— —因为,咖啡,在阿拉伯人的定义里,
一直是交换友善温暖的代名词。

  *重温咖啡馆年代

  引领人们正式走入咖啡馆年代的,是落脚在威尼斯的欧洲第一家咖啡馆——
Bottega del Caffe. 

  欧洲咖啡馆的兴盛,与十七世纪新工作观的崛起休戚相同。每天早晨,人们
开始以一杯振奋精神的咖啡,替代啤酒,因此当酒馆一家家关起门扉,咖啡屋却
同时挂上开张的招牌。

  纸醉金迷的时代嘎然而止,理想赶走了颓废。

  西元一七零零年左右,伦敦已有三千家咖啡馆,以当时的人口比例计算,每
一百人就养了一家咖啡屋。

  *打开巴黎咖啡馆的门

  西班牙导演、超现实大师路易斯·布纽尔年轻时代常在巴黎香榭里舍大道上
的[精选](Le Select)咖啡馆消磨时光。回忆在巴黎的日子,他在自传里写着:[
如果说巴黎没有了咖啡馆,没了烟草店,没了露天阳台,巴黎就不再是巴黎。]


  对于痴迷咖啡的人而言,巴黎河左案流浪着咖啡香的街道,永远有最值得回
味的香醇空气。

  巴黎第一家咖啡屋——普各伯咖啡屋(Procope Cafe),开张于一六八六年。
十八世纪初,普各伯最忠实的座上客是作家伏尔泰(Voltaire),这位曾称[咖啡
是慢性毒药]的法国大文豪,却总像堵徒似的戒不了瘾,据说他每天都要喝上四十
杯咖啡。

  法国大革命前,有一天,普各伯出现一位貌不惊人的军官,喝罢咖啡,也许
是身上钱没带够,只好摘下帽子抵押在店里,这个穷得付不起咖啡钱的军人,就
是后来叱姹风云的法国皇帝拿破仑。

  此外,偶尔可以在普各伯发现身影的,还有作家卢梭、诗人雨果,和音乐家
萧邦。

  *咖啡夜未眠

  美国最早的咖啡文献,始于一六六八年。波士顿第一家咖啡屋,则是一六九
一年开张的伦敦咖啡屋(London Coffee House)。而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专卖店,
也出现在波士顿,设立于一八零八年,没想到这幢七层楼的建筑物,却在十年后
的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

  没有矗然巨响,咖啡店史上最宏伟的建筑,瞬间悄然化成灰烬,但咖啡馆的
故事却还没有完。

  一杯咖啡冷了,会有另一杯在灶上沸腾,一家咖啡馆死了,总有新的咖啡店
在另一个街角重生。角落一盏昏黄的灯、桌上一杯温热的咖啡,属于我们的咖啡
馆的故事,仍持续上演

--
秒针分针...滴答滴答在激动...
我的心跳...扑通扑通在震动...
你的回答让我..如此如此的感动....
明天我要见到你了....
明天终于见到你了....
你可知我的心到底有多么激动...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2.252.2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