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ev7(sev7)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38:38), 站内信件
|
【 在 lu_lin 的大作中提到:】
:我只记得一个“伤别离苦”了
:......
“七苦”通常指老、死、忧、悲、苦、恼、大苦聚等七苦。
佛教有二、三、四、五、七、八、十八苦的说法。
二苦:指内苦及外苦。
内苦,即四百四病之身苦与忧愁、嫉妒等心苦。
外苦,恶贼虎狼之害与风雨寒热之灾。
三苦:
1、依苦之性质,分为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梵duh!kha -duh!khata^ ),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之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
坏苦(梵viparin!a^ma -duh!khata^ ),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
行苦(梵sam!ska^ra -duh!khata^ ),除可意非可意以外所余之舍受法,为众缘所造,难免生灭迁流,故圣者观见之,于身心皆感逼恼,故称为行苦。
2、苦谛四行相中之苦有所取苦、事相苦、和合苦等三类,系唯识宗所立。
所取苦,又作取苦。于遍计所执性上,执持实我、实法,遂于能取之心感苦。
事相苦,又作相苦。于依他起性上,见苦苦、坏苦、行苦等三相。
和合苦,于圆成实性上取苦之义,即真如与一切有漏有为之苦相和合,故称苦,然其体实无。
3、因食所生之界不平等所生病苦、欲希求苦、求不允苦。
4、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中之数论学派将世间诸苦分为依内苦、依外苦、依天苦三种。
四苦:
1、指人间四种苦:生、老、病、死。
2、指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盛苦、死苦。
3、指无色界之四苦。
(1)空无边处之苦,其苦如疮。
(2)识无边处之苦,其苦如痈。
(3)无所有处之苦,其苦如病。
(4)非想非非想处之苦,其苦如箭入体,此乃观无色界苦果之相。
五苦:
1、指五趣苦:诸天苦、人道苦、畜生苦、饿鬼苦、地狱苦。
2、指逼迫苦、众具匮乏苦、界不平等苦、所爱变坏苦、三界烦恼品粗重苦等五类苦。
3、指生、老、病、死、爱离五苦。
4、指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
七苦:见上。
八苦:
1、指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
2、指寒苦、热苦、饥苦、渴苦、不自在苦、自逼恼苦、他逼恼苦、一类威仪多时住苦。
十八苦:
即七苦加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等十一苦,合为十八苦。
摘自佛学辞典
---- 国内最丰富的奥修中文资料静心家园
获得奥修英文全集
南无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