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anglaifu(张来福)
整理人: navi(2001-11-06 22:01:22), 站内信件
|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奥萨马成为主要嫌犯,庇护奥萨马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自然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重要目标,从而使得塔利班政权的主要后台巴基斯坦顿时处于困境。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国内伊斯兰教逊尼派激进力量的尖锐反对下,巴基斯坦军政府领袖宣布全面支持美国打击由塔利班窝藏的奥萨马,可是同时又公开表示,如果美国支持阿富汗北方联盟取代塔利班,将是巴基斯坦政府无法接受的局面。
为了看清巴基斯坦面临的困境,让我们先列举几项明确无误的政治前景。
巴基斯坦内外危机重重
第一,由于各种国内国际因素,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主要嫌犯奥萨马已具必讨之心,箭在弦上,绝无可疑。
第二,奥萨马与塔利班两者关系至深,甚至可谓难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塔利班来说,实在难以主动将奥萨马捕获交出;在美国来说,即便解决了奥萨马问题,也绝难允许塔利班政权以目前形式继续存在,以遗后患。
第三,塔利班在阿富汗坐大,几乎全拜巴基斯坦之赐。借用北盟领袖之话,没有巴基斯坦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塔利班。九一一之后,巴基斯坦军政府如果敢公然对抗美国举国之悲愤,无异政治自杀。但是如果听任塔利班政权被彻底摧毁,巴基斯坦国内逊尼极端派的威胁不论,巴基斯坦也将面临极大的国际地缘政治危局。
这几种情况的会聚综合,使得巴基斯坦处在严重内外危机之中。巴基斯坦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不肯与塔利班正式绝交的的国家(编按:据通讯社消息,巴基斯坦正考虑和塔利班断交);不顾希望渺茫,巴基斯坦屡次派遣高层代表,企图说服塔利班交出奥萨马。巴基斯坦一面表示全力支持美国,一面又开出不能让北盟取代塔利班的先决条件。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巴基斯坦面临的困境。
要了解目前这样的局面,不得不追溯到英国撤出南亚次大陆殖民地时的印巴分治。从立国之初起,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基石,就一直是力图建立和维持与印度之间的战略均衡,而印度的外交政策则正好相反,即印度必须成为次大陆霸主。
五十多年来印巴之间的风风雨雨,可以说一直是上述两种外交策略的对抗。但是印巴两国之间的人力、自然等资源的不均等,非常显然,以致巴基斯坦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印度一直能维持文官政治,而巴基斯坦军人干政不断,就是这种不均等实力对抗的副作用。
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获胜,造成原东巴基斯坦分离成为孟加拉国,是这一不均等竞争的自然结果,也是前述巴基斯坦军人干政的恶果之一。但是这一失败,更加刺激了巴基斯坦竭尽全力与印度抗衡的决心。
在冷战期间,由于印度与苏联结盟,美国成为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在中印和中苏关系恶化之后,巴基斯坦与中国自然靠近,于是在次大陆形成了十分微妙的中—美—巴轴心。尼逊时代的中美解冻,巴基斯坦的这一国际地位功不可没。
1971年的印巴战争,是关系刚刚开始解冻的中美两国首次国际合作的要例,在基辛格的回忆录里有详细的说明。事实上,如果当时巴基斯坦军队在东线能够再支撑若干天,而不是迅速溃败,美中之间很有可能作出挽救巴基斯坦分裂的有效努力。
19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中—美—巴反苏轴心迅速投入运作,成为苏联惨败的最主要因素,也最后导致苏联的全面解体。当然也因此造成阿富汗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和奥萨马组织发展坐大,而损及中美两国各自的利益,这是后话了。
损及中国利益
苏联瓦解之后,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一方面,印度丧失了原来苏印联盟靠山而必须另外寻求国际支持。另一方面,随着苏联的解体,中美事实同盟消失了存在的前提,华盛顿日渐将经济急速发展的中国视为潜在主敌。于是在两届克林顿政府任内,美国与印度日益靠拢。
这一发展引起了巴基斯坦的不安,巴基斯坦于是在国际上加强寻求所谓“战略纵深”(strategic depth)以抗衡印度。通过阿富汗向中亚和里海发展势力影响,是巴基斯坦建立“战略纵深”的主要部分。另外美国退出直接干预阿富汗而出现的政治真空,巴基斯坦绝不能容忍“大国梦”膨胀的印度来填补。塔利班运动应运而生。
必须指出,巴基斯坦扶植塔利班这一伊斯兰教逊尼极端派,不仅因打击阿富汗国内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力量而恶化了巴基斯坦与伊朗的关系,也刺激鼓励了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各地的伊斯兰教激进势力,而损及中国的国家利益。其结果是伊朗、俄国、印度合作支持阿富汗北方联盟,而中国也一直只承认北盟为阿富汗的合法政权。九一一事件之前,美国对北盟冷淡,也与上述情况有关。
九一一事件给了印度极大的外交机会,迫使巴基斯坦军政权不得不在美国和塔利班之间选择前者。但是如果塔利班政权被摧毁,而印度支持的北盟出主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仅十余年来的“战略纵深”外交付诸东流,更在东、北两面都直接面临敌对势力。巴基斯坦政府日前表示强硬反对北盟立场,良有以也。
毫无疑问,印度将会利用目前的外交局势,加紧逆转巴基斯坦多年“战略纵深”外交的结果,而美国国内鹰派也力主彻底摧毁塔利班政权。但是从实际情况而言,北盟要在阿富汗取代塔利班,几乎完全不可能。塔利班以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族(又称阿富汗族)为主体,几乎清一色逊尼派,而北盟则主要是操伊朗标准语(即波斯语Zaban Farsi, 阿富汗人称为达利语,Zaban Dari)和塔吉克语(与波斯语非常接近)的少数民族和操突厥语少数民族组成,包括了不少七伊玛目什叶派。
要北盟真正掌握阿富汗全国政权,相当于要建立仅包括维吾尔族和藏族的中国全国政府,困难可想而知。就是拉离开阿富汗已经几十年、垂垂老矣的前国王出山,也无法置换塔利班在普什图族中建立的根基。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多年来为了抗衡印度,可谓穷兵黩武,包括发展核武、扶植塔利班、从事克什米尔战争等等,造成了国内的巨大经济危机。这次巴基斯坦政府决心支持美国,换来美国解除对巴经济制裁,缓解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困难,在短期内不失为精明的决策。
但是从长远看,阿富汗局势及塔利班政权存亡,仍然是对巴基斯坦的极大政治挑战。这绝不只限于国际外交层面,巴基斯坦国内的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运动之外,巴基斯坦西北地区的大量土生或避难的普什图族人口,也完全可能成为爆炸性问题。
应该指出,巴基斯坦扶植塔利班伊斯兰教极端政权,已经损及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有负中国长期对其支援之恩。但是如果巴基斯坦因为内外交困无法自拔,陷于万劫不复,则会彻底动摇北京几十年来对次大陆外交政策的根基。所以巴基斯坦目前的危机,也是对北京外交的严重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