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eronghai(海风)
整理人: ykch1966(2001-10-21 16:42:24), 站内信件
|
版权所有:retroforward 原作 发布于:2001-09-19 12:09
新内容:
(一)贴膜在国外普遍吗?
回答:普遍是普遍,但决不是每车必贴,美国大约有20%-30%的私人车辆贴太阳膜。公家的车通常不贴膜。贴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后汽车温度急剧升高,相对减少了能源消耗(空调使用)。但也有人追求黑色窗户所带来的“COOL”(酷)的效果。
(二)贴膜有必要吗?
回答:没有绝对的必要。但也有很多优点。除了上面的相对节省能源以外,还有美观,保护车内的隐私等等。但所谓的“防爆”是很模棱两可的原有。我查了大半个Internet,也没有看到一篇有关论述,所以很难作出理论上的判断。前挡风贴膜更是一个令人怀疑的举措,用牺牲视觉(特别是晚上)来换取一些不太常有的优势是得不偿失的。有人距离说这可以防止汽车在撞击时头脑碰撞后造成二次创伤。首先,前挡风是钢化玻璃,在撞击下不会破碎,而只会产生裂纹,所以这本身就是防爆的功能。另外,如果前座位的乘客不系安全带,或坐姿不正,恐怕到事故发生时,前窗有贴膜也不会降低任何受伤的几率。要上了安全带,脑袋是不太可能顶上去的。
(三)除贴膜外有其它什么代替方法吗?
回答:很多,现在新出的很多车型都广泛使用了绿色隔热玻璃,这种玻璃的效率比普通太阳膜要高,而且美观大方。另外,汽车玻璃的发展很快,有些新产品不光可以隔光隔热,而且还可以吸收能源。现在市场上新出的一些电/汽混合型节能车就大量采用了节能技术,比如双橡胶封条,高质量的隔热/隔音材料等等,效果都比传统的贴膜要好。
(四)找贴膜好的要花时间和功夫
贴膜质量的好坏差异行大,而且往往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要得到满意的结果,一定要货比三家。要认真的做作业。我个人的体验是,不能太听信“人云亦云”的东西。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和真正发生的情况是有出入的。最好的例子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很多领袖都是出了名的抽烟者,他们都很长寿,这是否就是证明抽烟对身体无害呢?显然不是。所以,要研究具体技术细节,找真正的科学论断来下结论。
其实膜本身的质量都差不多,差的主要是贴膜人的手艺。建议贴膜之前应该在城里多转转,到不同的几个贴膜服务点看看(至少要看3-5家)。最好是现场看他们是如何给别人的车贴膜的。如果你发现,这些人粗手粗脚,干活马马虎虎,特别是在一些非常需要精细的地方老想糊弄过去,就应该另选地方。其实,我肯定很多人在把车取走后发现瑕疵而后悔不已的时候都清楚,他们开始大多都犯了“嗨,懒得找了,就这家吧”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贴膜点滴 - 梁山博与RF的对话 - 全面扩充版
梁DX:我由于对太阳膜的作用一直怀疑,得知你在国外,想知道国外的汽车是否也是每车必贴膜?
RF: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定。比如我们这,法律要求后面的不能高于35%(隔光比),两侧的不能高于25%。而很多人都不遵守这个法则,所以路上经常看见贴得特别黑的(有些人用后面50%,两边35%的膜)。不过香港好象根本就不允许贴膜,考虑到能见度降低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我只听说中国在前挡风上也贴膜的,我跟我这里的美国同事讲,他们都感到惊异。
美国经常发生汽车不慎掉入河里或湖里或积水的地方,有时明明不太深也淹死人(每年死100多个)。主要原因是当车入水后,四周压力增加太快,门根本打不开,再一紧张,水一上来,就玩完了。所以规定是,用脚或任何相对尖一点的利器就可以将侧窗打碎。倒也不是说让人从窗户出去,主要是窗户一碎,里外压力平衡了开门就相对容易了。所以即便是有膜,也要能打碎才行。另外,都说帖高规格的膜会拿罚单,我还没见过。
梁DX:明白了,那么号称降低x外线多少多少,隔热率多少多少的莫非压根就是就是厂商的宣传?这里的膜透光率号称都在80%以上,证实了我的想法:在这个不成熟的市场产生的市场营销神话
RF:这我就不清楚了,因为问那些贴膜的人他们都说自己的好。可笑的是,他们都有自己专营的牌子,比如什么Sunguard啦,LeMars啦。他们都攻击别人的牌子有毛病,自己的最好。最后,我的结论是这些膜都差不多。有一些带金属膜的可能效果更好一点,但如果你的车的音响天线是印在窗户上的就千万不要用。另外,一个最常见的毛病是用过一段时间后有掉色的情况(受紫外线影响),膜也变得发紫发粉,特难看。如果有这样的掉色情况发生,撤一个已经贴好的膜,比贴一个新的还难很多。
国内贴一个要多少银两?这里一般一量普通4门轿车是250美刀。理论上所有的贴好的膜都有终身维护(我个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梁DX:3m全车2780大元,是最贵的,其余2000上下。
RF:有关贴法,我们这里有两种,一种是把侧窗彻底从门上拆下来贴,然后用烘烤灯照。这样做的好处是,贴完后可以立即放下窗户,贴得质量也很平整。缺点是,每辆车的车窗机械结构都不一样,尤其是电动的,拆不好或没装好都造成不便,甚至还经常有把某些塑料部件给搞坏了的情况。另外,通过照明灯烘干的膜要比阳光下自然烘干的寿命短一点。
另一种是传统的方法,想必大家都很了解,我就不多说了。这个方法要求手艺高而且心很细很稳。它的缺点是,首先,由于窗户的轮廓曲度不同,贴的难度也不同,所以有时贴出来的效果不尽完美(边角有气泡和折印等现象)。另外,他们要贴之前还要喷好多肥皂水,流到门上的织物或皮革的装饰上很让人心疼,肥皂水流入门内电路系统还可能造成短路。另外一个缺点,是帖完后一两天之内不能摇窗户,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大意了就会失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用怕机械毛病。
《终》!
---- 来亦风,去亦风,
流浪是海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