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iyunz(兿云)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0-05 21:01:21), 站内信件
|
北京的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要地位,因而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住宅的典型。
早在距今3000年前殷商故都的宫室遗址上,已有几座房屋围绕着院子组合。西周时有了比较严整的四合院。宋代沿用汉以来的前堂后寝的传统,但在待客和日常起居的庭堂与后部卧室之间,有穿廊连成“丁”字平面,堂寝两侧有耳房或偏院。到了明、清,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造型。四合院的布局原则,除了某些例外,可以说一直沿用了两三千年。影壁是北京四合院与大门配套的装饰性、标志性极强的一种砖砌建筑。它分为大门外和大门内两大类。
大门外影壁:在王府大门及等级高的广亮大门外,正对大门处设有影壁。有一字形的与八字形的两种。八字墙两边向内形成一个角度。大门外影壁一般是贴着大门对面胡同的墙而建的。只有少数面临广场或胡同极宽时,才有独立而建的。大门外影壁一方面起着标志某宅在此的作用。
大门内影壁:影壁迎着大门而立,与左右对峙的屏门,四者共同组成北京四合院的第一道空间。大门内影壁有独立式的与跨山式的两大类。从影壁心的做法上分,又有硬心的与软心的两种。还有极少见的立于后罩房院内对准中轴线上房屋的后窗处的。
独立式影壁:影壁就是一堵砖墙。正规的影壁下面做须弥座,顶上做筒瓦屋檐,屋脊、蝎子尾俱全。墙面上用砖雕表示出柱枋的形象,俨然是一座压扁了的砖造建筑。硬心影壁的影壁心用斧刃方砖斜摆,磨砖对缝,影壁心上加砖雕花饰。
软心影壁:影壁心做的是混水墙,白色的抹灰墙,周边用木条做成花纹图案的边框,中间挂上匾牌。更有在影壁心上绘壁画的。
跨山影壁:影壁做在大门以内正对着的墙上,通常是东厢房或东厢房盝顶的南侧山墙上。这种影壁用在大门内地皮较紧,做独立式影壁太局促的条件下。它的装饰繁简程度,相差悬殊。这样使人进门时,眼前见到的是一块方整的形状,是象征性存在的影壁,多用于很小的四合院,等于画出一块影壁。
木影壁:原来在雨儿胡同某宅,有一座中间开有圆洞门的木制影壁,十分别致。在泰老胡同某宅的后院,有一座上边有五蝠捧寿图案的木影壁。另外,在垂花门之内再加一座木影壁的例子,见过多处。这种木影壁,相当于固定位置的屏风的作用。
燕翅影壁及看面墙:燕翅影壁俗称“撇子墙”,是位于大门左右斜向外伸的两堵墙,基座、墙身、屋檐俱全。这种影壁与大门檐口成一定角度,致使大门向里退进一些。这样门前可以有些空地,供车、轿回转。这种影壁使大门显得庄重气派,一般不用于住宅。另有在垂花门左右两侧的墙壁,也属这个性质。也是与影壁做法相似,不过装饰常比影壁略简化,称为“看面墙”。就是为使往垂花门走的时候,给人以一个完整美观的墙面看。
从广义上讲,北方四面房屋围绕中心院落的住宅很普及,但北京四合院有许多装饰独特的细部构件如门环、门敦儿、垂花门、天沟、清水脊、烟囱,使北京四合院有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造方式,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