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美文华章篇★
>>〖品味人生〗>>人性与网络

主题:人性与网络
发信人: knox(黑啤)
整理人: lnfs1980(2001-10-05 16:10:56), 站内信件
人性与网络

一、人性的剖析

二、网络的特性

三、网络的精神分裂

四、网络人生


前言

近来网络发展迅猛,很多人对网络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认识网络,必先认识人生,而直面人生,必先剖析人性。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有清楚了人的本质特点,才能够在网络江湖中立足,才可能尽快的找到你的知音。此书是专为网络痴迷者所作,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章 人性的剖析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两个事物不断的探索,这就是天和人这个古老的话题。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探寻。那为什么还要不断的探讨人本身呢?难道人连自身的行为和心理都不能有所认识吗?

事实上,人对自身的认识是十分浅薄的。中国古代曾经就人的本性的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甚至于发展到一场战斗。儒家学说坚定的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孔夫子说这是他“吾日三省吾身”所得到的真理。孔老师每天早中晚都要深刻的反思自己在一天中的思想行为,来认识人的本性和意义。有人说他是在修身养性,但事实上他是在研究人是什么东西。《大学》里说的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看出儒家对人本身的关注,其目的是为了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人性的参考。那么儒家的性本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孟子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人的善良的本性。他说,你看,如果现在有人要将一个婴儿丢到井里去,你们看到的人就会很恐怖,非常舍不得这个孩子就这样死掉,这样的一个情感是人人都有的,而这种不忍的心情,就是人性中善良的最好的明证。因为人人都有这样的情感,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在这里大家要首先弄清一个概念,就是人的本性是指人的本来的面目,而不是人的经常的行为,不然你会说,这个人为什么要将婴儿投入井里,这本来就说明了人的凶残可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们很容易得到人性本善的结论,这是很多人共有的感悟。人的善良,是维护这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试想如果人人都是凶神恶煞,一出门就打砸抢,就杀人放火,人类的文明恐怕早就结束了。但人们在肯定人性本善的同时,对人性的另一面缺少足够的认识,以至出现很多的遗憾。

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的两个方面的。人有善良的一面,就会有丑恶的一面,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善良,就没有丑恶,没有丑恶,就没有善良,你不能只说人很良善,而不说不善良的事实。但是有一个极端的观点说,人性本来就是丑恶的,何以见得?古代有位荀子说,人的本能是喜欢满足自己的个人的需要的,比如说,我的眼睛喜欢美丽,五彩缤纷的景色,健美诱人的胴体,都能使我产生愉悦的感受;而我的嘴巴喜欢美食,如果有
甘甜的美味,就会刺激我的胃口,使我馋涎欲滴,口水有十三尺那么长;我的躯体则喜欢舒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所以人的本性是罪恶的,人只是好吃懒做,只想满足自己的本能和欲望,而有时不能满足他的本能和欲望时,他就会去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于是就有了犯罪和战争。

荀子的观点并不是要否定人的存在的价值,而是说人只有认清了人的丑恶的本性之后,才会正视自己的丑陋和缺陷,才会努力完善道德体系和社会规范,来防止罪恶和战争,减少人类的痛苦。这个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但是两家学派展开激烈的辩论,是就人性的本来面目是善是恶,来作为理论的标准的。儒家说:饱暖思淫欲,人是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存在的时候,才想到好吃懒做、狂嫖滥赌的,如果他连饭都没有吃,连衣服的没有穿,怎么有条件谈七情六欲呢?可见人性是善良的,罪恶不过是后天形成而已。这时有人出来打圆场,他做和事佬,对大家说,大家就别争来争去了,人的本性么,这人生下来就是一团肉,所以,人之初,一团肉,没有善恶之分的。

这个和事佬不说不要紧,他这一说,就更加使这个人性问题复杂化,以至于数千年来,大家吵个不停,就连新加坡的大专辩论会,也把它当做决赛的话题,引得汹汹涌涌的唇枪舌剑,让学子们的伶牙俐齿,阴谋诡计,张牙舞爪,昭昭于天下。还更有意思的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专门描写人性问题,使的四大恶人的名声,天下皆知。可见人的善恶之分,到现在还是没有结论。

虽说人是个什么东西的问题一直没有结论,但在近现代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却有利于人们认识自己的真面目。这就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人性问题的深入的研究。

说到现代的心理学,就一定要说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的学说。


费洛依德是奥地利的一位学者。他的学说主要是从人性的性的问题来入手的。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他的学说狗屁不如,但是每一个心理学的学生都要学习他的理论,来认识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费洛依德认为,性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原动力,他还把性称为libido,就是利比多。他经过对大量的精神病人的观察后,得出结论,一是每个人的利比多的力量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二是人的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利比多不协调,而且他的童年经历稀奇古怪,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产生精神分裂。精神分裂是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来测量一下你的心理状况吧。假如现在在你的前方放了一万元人民币,距离你的位置是二十米,而在你的后方是一个绝色的美女,距离你的位置是十米。你将可能只能得到一个,或者两者都得到,主要在于你的心理的选择。如果你选择美女的话,那一万元就没了,而你要那一万元的话,美女也许就走了。在这个两难的选择中,有很多的反应,可以来判定某人的心理状态和他的价值取向。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来了解费洛依德的关于人性的基本理论。费洛依德提出了人的本我和自我的概念,将人性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人的本能有饥饿的本能,性的本能,求生的本能,死亡的本能等。对于这些本能,我们在平时的时候是很少注意到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将会激发这些本能的力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费洛依德的潜意识的学说。而自我是本我的升华,是有意识的的行为的主体。人在本能的驱使下自动的行动来满足本我的欲望,这就是自我的表现。

还有一个比自我更高级的概念,就是超我,是一个自我永远在追求完美的象征。回到原来的话题,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选择之中,你的潜意识马上起作用,并驱使你做出判断。你如果坚定的向美女走去,那么你就是受到了本我的利比多的作用,如果你坚定的朝那堆钞票走去,那你是受了饥饿的本能的驱动。如果你一动不动,视若无睹,毫不受诱惑,你的自我和超我战胜了本能,或者是你失去了感官能力。

问题在于有的人不知如何选择,并由此产生了焦虑,并导致了精神分裂。你的本我可能要你去抓住美女或金钱,但你的自我和超我则发出了制止的信号,你的心理在这个冲突中变得很不稳定,你向前迈进,而又回首美女,你向后转身,而眼睛还注视着钞票。

这种焦虑的程度,就是你的精神分裂的程度。如果你无法做出判断或者丧失理智,你就会表现出狂躁和忧郁,并随着程度的加深,并成了精神病人。

这是一个有关人性的很简单的事例。现实生活里的情况远远要比这复杂,我们所受的诱惑和刺激也多种多样,由于人们的选择大相径庭,就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扑朔迷离。于是,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啊!这就显得很可笑了。所有的一切,并非天定,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说了一大堆,我们究竟要你明白什么道理呢?第一,人性是复杂的,人生的道路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你要把握机会,把握自己。

第二,社会是复杂的,网络是社会的虚拟,在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和诱惑时,你要清醒,你要正确把握你的方向,以免陷于绝境。


第二章 网络的特性


网络是一个大家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平台。

在网络出现之前,我们有过很多种的媒体,但我们一直是观众的角色,不能参与其中。比如广播电视,我们只是受众,能给我们
提供信息的是那些编辑记者,偶尔我们参与,也只是读者来信罢了。

但网络却是一个自由的交流平台,我们什么都可以参与,什么都可以自主,这就是网络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和特性。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自由自在,无所顾忌。我们可以从网站上得到无数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就这些信息发表意见,还可以许多人一起来讨论

感兴趣的话题。你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而你却不必显示你的真实的身份和真实的感情。我们以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身份登录网站和聊天室,

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扮演你想尝试的任何角色。你看,一个男生扮成了一个半老徐娘,在聊天室里骚首弄姿,一个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装作阳刚猛男,来体味她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受。

我们在网络上游来晃去,寻求各种各样没有体验过的刺激。

第一,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的平台,我们要好好的利用。

第二,网络是一个盛大的假面舞会,参加的人各怀鬼胎,千奇百怪。

网络的容量大,变化快,灵活性好,覆盖面广,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



第三章 网络的精神分裂


网络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园地,所以网络和人的心理一样具有精神分裂症。在这样的一个堆满各种各样的信息的大仓库里,招徕了如云的游客,我们今天不谈游客们拿了什么东西,我们只谈游客们相互之间的精神需求。

你为什么上网?除了浏览信息之外,很大的一部分人是到网上来相互交流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惜时间和金钱要到网上来交流呢?这和我们的每个人的精神状况的缺陷和这个社会的缺陷有关。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满意的地方。我们还有一句古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比如说,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有很好的精神修养,但或者是在高雅的环境中呆得太久,他的本能被道德和学问困得太死,一直没有得到渲泄,那么他在网络上毫无顾忌的行走时,他就将的内心里长久以来压抑的本能释放出来,并且可能达到疯狂的程度,将那些和传统的道德的对立的事情全都体验一番,来满足他的好奇心。如果你是一位学者,在网络上的胡作非为会有节制,因为你是很清楚这将怎样的毁坏自己和有害社会,但如果你是一位无知的人,或者是虽有学识,却对这种寻欢作乐的行径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的话,那这个没有节制的网络世界就变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猛烈的抨击网络文化,说他是洪水猛兽,科学怪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我的驱动力是无形的,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本我的驱动造成的。我们生理生存的基本保障就是本我的工作,比如饥饿,生育,对死的恐惧等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人们战胜自己和战胜自然的结果。所以费洛依德的学说就受到很多人的反对,这其中的最典型的学者,就是阿德勒。

阿德勒的思想是典型的个体人格心理学。他早年曾经是费洛依德的学说的崇拜者。但后来他发现,人并不是野兽,而是不断的完善自我的。所以很快他就和费洛依德分道扬镳了。他提出了自卑补偿的学说,为心理分析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他的学说的基础是器官的补偿学说。

如果一个人双目失明,他的视觉就是零,但是这位盲人在不断的生活探索中,不断的完善他的听觉和触觉。因此,他虽然看不见,但你拿一张钞票给他,他能正确识别出它的面额。虽然看不见,但他有时比你更清楚,门外来了一个人,他是谁,你会很惊讶,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这就是他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听觉和触觉的结果。而这种人格心理的现象,就是阿德勒的学说的基础。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许多人的遗憾,使他们产生了很大的自卑的
感觉,我们应该用积极的人生的态度,来追求自我完善,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阿德勒学说对人类的巨大的贡献。

网络是无罪的,有罪的是那些张扬本能的无知的人,他们在亵渎网络的同时,也污染了社会的空气,有损于正常人的生活和工作,是应该切实加以禁止的。所以现在的打击网络的黄色的网站的行动是十分适宜而且是非常正确的。人类所追求的是自身的完美,而不是兽性的发作。

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一个很复杂的题目。网络和人性是怎样的紧密结合,这就包含了很多的复杂的因素,使我们的分析十分的困难。在网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他们的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别于现实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这是网络的特点造成的。

在现实的社会里,我们有选择的来和人交际。这个选择的标准,是据我们对对象的判断来决定的。我们常说:衣冠取人,就是说大多数的人是凭着自己的观察来判断某人的人格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并进而决定是接近他还是远离他。例如对面来了一个美女,我们的本能欲望被立即唤醒,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行动减速。如果她只穿着三点式,并且故意向你抛媚眼调情,你的利比多就马上被唤醒,出现某些局部运动。这时你的自我如果足够清醒,你将对这一切开始判断:这人为什么如此打扮?她为什么向我抛媚眼?我应该如何行动?因为现实社会是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所有此时你虽饥渴难耐,你的理智提醒你,你是一个负有道德和法律责任的自然人,你的行为将被送到社会法庭和法院审理,你不得做出不得体的行为,以至影响你的社会生存的价值和空间。这时,大多数的公民自觉做出正确的选择,对这个女人保持距离,从而保住你的自我尊严。只有很少一部分厚颜无耻、无法无天的卑鄙小人,敢在这时脱光了衣服,赤膊上阵。这时我们说,这些人是是没有人性的人。这个人性就是儒家的性本善的概念。可见我们的文化和儒家的思想是有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但是在网络上,大家都带着面具,你来我往中,将人的兽性暴露无遗。你看搜索引擎里半数是搜索与本能有关的字眼,这真是欲海横流啊!而聊天室里,大家在参加狂欢节的假面舞会,竟然有人赤裸裸的进行性交易!更多的人在心怀鬼胎的互相调情,来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畸形的心理需要。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不过是逢场作戏,但是对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来说,这对他们人格和道德的建设不啻于一种毁灭。我们在鼓励更多的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对网络的危害熟视无睹。这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

因此,请各方面都来注意网络的精神分裂的症侯,共同来医治这个社会的创伤,净化我们的灵魂,彰扬我们的文明。



第四章 网络与人生


网络是新的人类文明的代表,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对人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于今天人们对网络的不同的认识,我们将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因为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是否默许或鼓励人们通过网络来重组生活,或重新选择情感归宿呢?

我们总是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感来作互相沟通的理想境界,但现在人们却奇怪的把情感寄托于网络的神奇邂逅。希望网络能够创造出另一种伟大的爱情。或许我们在网络的巨大的信息交流中,会找到我们的梦里情人。但这种新的生活如何来安排?因为我们不仅是在接受你所爱的人,而且是在接受你爱的人的工作生活的全部外在和内在的环境。这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因此网络必然会带来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文化的融合和民族的融合。这其中所产生的道德和法律秩序的强力的冲撞,将使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从网络和报刊了解到,某少女编织美丽谎言欺骗了千万人,使她的假想的所谓患病的亲人成了人们同情的眼泪的可笑依托。又有报刊说,某少女因为和假想的网络情人分手,痛不欲生,悬梁自尽。我们更多的看到网路好友的会面,他们的悲欢离合,这一种社会现象,将会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说不定某一天,我们的婚姻介绍所将消失,代之以网络的恋爱,

或许某一天,一个人不上网,就可能找不到老婆了。

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一个汹涌澎湃的网络大潮呢?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因为网络而更加绚丽多彩、充满浪漫神奇呢?这个题目实在太大,请各位网友高谈阔论,敝人洗耳恭听。


(文/新民码 摘自新浪)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