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btx()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0-04 05:10:31), 站内信件
|
国学略说
(一) 引言
中国文化按古代的神话来说从盘古开天就已经开始了,按科学来说是从炎黄时期开始(因为目前出土的文献只到那个时期)!有系统体系的文化是从先秦之前的大汶口文化开始的!宗教和哲学文化按吕思勉先生的<先秦文化考>是从夏商周开始的.下面让我们从三代开始对国学进行一个简略的认识。
(二) 三代时期
夏,商,周时期由氏族改制为奴隶制国家,从而出现了律法和宗教.人民在劳动中发现劳作农耕和天气变化是分不开的,于是就有了天文学的发现,代表做是<竹石星经>.其后在长时间的摸索中人们又发现生命的五大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于是五行说盛行.从伏羲创八卦到易经在由夏的<连天易>到商的<归藏易>直到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和孔子做<系辞>[依古文家言],<周易>出现了从此以后中国有了流芳千古的易学!
(三) 先秦时期
先秦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杂家,阴阳家,小说家,农家,方技家百家鸣.
孔子的"仁义礼智"说,虽不为当势者所用,但由于他的门人遍布天下,再加上后世的推崇,尤其是子贡和孟子的推广(荀卿也功不可没),今天的儒学集合成为中国的国学(此国学非彼国学)。(不同于儒教,开始为学术门类,后被董仲舒篡改教义,成为儒教雏形,至宋由朱熹定四书,创理学乃为教也,清末康有为所提出跪拜乃实为教也。)
老庄的道家思想是"无为而治"是寻求思想上的解脱,当然其中包含的宇宙观和人世观也是不可忽视的.老子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它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的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但老子的学说实非宗教。(亦有别于道教,道教乃张道陵首创,其为宗教崇拜与初始道意已远之)
墨翟的墨家提倡"兼爱" “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等。穿麻衣,赤足,修苦行。推行农事,讲求吃苦耐劳,穿麻衣,赤足,身体力行,也是当时的主要学派.创始人是墨翟。首领称钜子。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其师鬼谷子不算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以《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代表。(有些类似今天的编修类书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实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著作《五德终始说》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小说家,是指《焚书》前之散文家,方技家即是炼丹求长生之门派。
(四)两汉时期
佛学是前汉传入中国的,张道陵首创道教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佛家以万物平等,六道轮回说深入民心,道教以长生,炼丹之术而盛行与宫廷,分符簏与丹鼎两派。虽然两汉佛道出生,但是两汉是儒学独尊, 自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出世,加之他和门徒为汉武帝所重用,汉代就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独特现象,并且将儒学变为宗教了.
这一时期是经学高度发达的时期,秦时焚书坑儒上古典籍大部份被毁灭,前汉所流传下的经学都是口授的,后来立官学以隶书写成书册,故称“今文”。当时有十四博士。后汉时,“鲁共王坏孔子壁”得古文经书(以古文写成的)故称“古文”,后刘向立官学。(故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说古文为伪造,其“新”即指王莽之新朝)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学之风是自两晋而始的,其也是从经学变化迩来。当时玄谈浮夸之风严重,晋人因为是氏族尊贵,讲究门第,世家子弟不用学习就可为官,所以他们就不太叫求实际,玄谈浮夸之风严重,这也正是两晋不长久的原因!但晋人将玄学与书法艺术想结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开创了楷书和行书,并使之艺术效果达到了顶峰。实是我中华民族一大盛事。
南北朝是佛学的鼎盛时期.普天之下庙宇林立,连皇帝也为佛奴,实为可叹啊!庙宇太多,强占民地,加之分裂的时间太长所以南北朝很快就灭亡.但是禅宗一派却因达摩祖师东渡而流入我国,形成了佛家的一大宗派。
(六)隋唐时期
隋朝承接南北之风佛教鼎立,但因其朝运短暂没有出现特殊的成就.到了唐朝因为老子是李姓,所以当政者被加推崇道教,将老子追为李氏祖先.道教天师也封为正二品.所以道教地位大增,但佛家亦是地位尊贵,皇上曾亲迎佛骨,由此可见一斑。唐代的基本策略是“外用儒术,内尊黄老”,所以儒家的地位也是高于其他各家的,因此就出现了三教鼎立的局面。
有唐一代,诗歌盛行,诗歌亦由原先的民歌形式和古风转变为了律诗。初唐四杰和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大历十才子为初,盛,中,晚唐的代表人物.(诗歌的四时不同于朝代的四时,可见钱钟书<谈艺录>)
(七)两宋时期
理学是宋代由二程首创,后由朱熹将其发展到及至,以<四书集注>为代表,把中庸,大学变为独立的篇章.推行礼教,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另一派的陆九渊则讲“尊德性”。女子之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既是从那时开始的。
宋代在诗词书法上继承了唐代的风气,并且有所发展。诗有苏轼,黄庭坚,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词的发展更是巨大,由唐初的为乐谱词变了独立的艺术篇章。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辛,婉约派的有欧,秦,慢词则有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此外“琴棋书画”被立为国学(亦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国学),由专门的教授场所,大力了发展了我国的艺术水平。
(八)元明时期
元朝蒙古人执政,对于我国南朝文人实行了抵压制度,于是文学性不是很强。但在经学上仍旧依承宋之理学,更推朱熹以配享文庙。
元曲的出现又为我国的艺术园林增添了一朵奇葩。“曲”是元曲的简称。分南曲和北曲以及杂剧和小令。小令是文人用来当作咏志抒情的文学样式。杂剧则真正意义上的戏剧。
明朝亦是理学的天下.明代小说风行,尤其是侠义和艳史,代表作是<七剑十三子>,<金瓶梅>.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此外出现了讽刺小说 ,代表作是<儒林外史>.此外就是小品文的出现,开创了文学的又门类。此外还有集时代大成的综合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九)清朝时期
朴学是清开始的,考究之学虽然精准但并无新意.但清代的经学又是空前的发展。其对石经的考据,经文的义疏超越历代了研究成果。当时古文派,今文派,宋学派都是人才鼎盛。出现了大批的经学大师,如戴震,段玉裁,江藩,皮鹿门等等。
但当时的文字狱使得文人遭殃,真正的精华作品所剩无几.《四库全书》收录虽广然增减太过,已失其原味。惟有<红楼梦>一书名流千古(可惜未全,后四十回是高鄂伪作).再者就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出现。
(十)民国时期
民国是新学丛生,亦是百家争鸣.所谓新学是指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现代科学和白话新文学!出现了很多大师在各自领域各领风骚.古文有章太炎和辜鸿铭为代表,新文艺有陈独秀和胡适,教育家有蔡元培,陶行知.生物有严复翻译<天演论>为代表!小说有鸳鸯蝴蝶派和武侠的出现!(其余的大家都比较清楚就不再赘述了)
(十一)尾声
本文过于粗略,语言也未曾细究。对于经学和诗歌曲词也只是做了浅略的叙述。大家若想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有深入的了解,还是要从原著下手,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简略的介绍我的文化传承,使大家对我国的国学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皇霸天下仅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