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入门>>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1.1)(转贴)

主题: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1.1)(转贴)
发信人: bluefires(薇姐我爱你)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22:45:03), 站内信件
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认识佛教的伟大

第一节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第二节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第三节 佛教科学的奥秘
第四节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第五节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第六节 信佛不是迷信
第七节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第二章 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一节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第二节 佛教真实不虚
第三节 神话还是奥妙
第四节 超越您的经验
第五节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第六节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第七节 维护信教自由
第八节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第三章 轮回与因果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第二节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第三节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第四节 前生与后世
第五节 转世灵童
第六节 奇异的业力
第七节 因果规律
第八节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第四章 科学的缺陷与弊端

第一节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第二节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第四节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第五节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第六节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第七节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第八节 睁开眼睛看世界


第五章 科学家与佛陀智慧的比较

第一节 伏藏品之谜
第二节 授记与预言、预测
第三节 地球与四洲
第四节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第五节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第六章 到深山中去探宝

第一节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第二节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第三节 帝王将相亦学佛
第四节 佛法是座宝山
第五节 怎样学佛
第六节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第七章 出家修行

第一节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节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第三节 出家以报父母恩
第四节 追随先贤的足迹
第五节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阿诺德爵士则说:“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紧密的智力纽
带。”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慨叹:“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近代哲学界泰斗罗素则认为:“我并不觉得基督在智慧或德行上比其他一些有名望的人要高,我想,我会把佛陀的位置摆在基督的前面。”

  所以真正明智的科学家不可能排斥佛教,因为对科学与佛法都稍曾涉足的人都会明白,在追求世间的真理方面科学和佛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从出世间及世间的深层因果这一佛法更加侧重的方面,对科学来说却是一片全新的领域。本文试图通过两者之间的异同,并尽量引用各界知名人士对佛教的评价来阐明这个理念。


第一章 认识佛教的伟大

第一节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有些人,对佛教半信半疑,而在这个世界上,先起犹豫最后走向正道的人也很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思多德曾经有句名言:“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他因这个信条的驱动而在哲学、逻辑、生物、心理、政治、经济、美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它警示世人,人不只能局限于动物般的对生存的奋斗中,醇酒、美女、名车、别墅等不可能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怀疑可使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状态。

  世界上的人们一般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不怎么有智慧的,他们做事情不经过详细的考察和思考,就直接很随随便便地去做;另外一种人则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详详细细的观察后才开始实行,这就是比较有智慧的人。这样无论你是信佛教的还是不信佛教的,当你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现象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些怀疑,然后促使你去研究,深入研究过后,然后才得到了很正确完美的结论。这在佛教也不例外,比如你首先是对佛教教义产生怀疑,然后去进行接触了解和研究,最后也就得到了一种成果或结论,如德国的哲学家阿伯拉尔说;“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怀疑使我们认识了真理。”玛辛达在《幸福的蓝本》中曾讲过这样一个伟大学者的故事:“第一批将巴利语佛教文献翻译成英语的学者之一,是一位基督教著名神父的儿子。他选择这项工作的最初目的,是要证明与佛教相比基
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他的这个任务虽然失败了,但他取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个令人愉快的机遇,正是这个机遇促使他从事这项工作,使数以千万计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触到珍贵的‘法’。这个伟大学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维兹士。”这样,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佛教徒都认为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众多的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是哪一个朝代,任何一个科学家去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实际上都是不能推翻的,如果佛所说的这种理论教义真正是能被推翻,那佛教徒也不会去强求,我们自己在真理面前也只能低头。

  所以不管是信佛教还是不信佛教的人,你都应该去研究佛经。如果你想否定佛教的观点,那就应该进一步地研究,因为你要是真正地认为佛教是不合理的,那你必须要知道佛教的道理,否则你就没有权力来否定也没有能力来破斥它的观点。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去研究佛经,那佛法的一些道理和内容就会融入到自己的心,使自己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和好处,有的人也就逐渐地趣入了佛门。比如几年前有一位美国的研究生,他准备数年后考取博士学位,需要一篇论文,他拟定论文题目是有关宗教中佛教的内容,目的是想对佛教的观点进行反驳和否定,于是他开始到佛教圣地的印度以及不丹和锡金等国进行考察并深入研究佛教典籍,随着他研究工作的进展,佛经里那些博大精深的内容就已印入到了他的心,最后他不但不诽谤和驳斥佛教,而且论著的内容也变成了是对佛教里深深的轮回学说进行阐释的论述研究,结果他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的答辩,成功地获取了博士的学位。

  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一直至今仍保存在卷帙浩瀚的大藏经中。所以从古以来的各国家各民族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从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智慧食粮。比如除汉文大藏经外,还有巴利语、梵语、藏文、西夏文、蒙文、满文、缅语、泰语、日语等等文字的大藏经供各国人民学习研究。当代西方等科技先进的国家更是掀起了研究学习大藏经的热潮,比如有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立正大学、台湾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以及英国、法国等世界上有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地推进佛典大藏经的研究利用工作。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宗教研究院于1994年还成立了佛教电脑资讯库,目的是为了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把佛典大量输入光盘,以便为全世界各国研究大藏经的人们提供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现代
化手段。









----
我的主页是天枫文苑:bluefires1.home.chinaren.com,是记载了本人多年的文学摘录精华,敬请光临!  
推荐:值得一辈子去爱的女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