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ko2002(妖精·张灯结彩)
整理人: hearter(2001-10-09 03:10:05), 站内信件
|
那年,偷偷的去学校旁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聘,做了个小讲解员,每天无数次的讲小萝卜头和江姐的故事,无数次的感动游客,很沾沾自喜。
背着家人跟“红岩魂”巡展去了甘肃。一行四人,四个女人。背着20多重的展板在省城博物馆的超级大厅里一块一块的装,装齐了280多块,然后发着烧,流着鼻血躺在旅店的床上,感觉很兴奋。
接待参观者的空隙,跑到楼上的展厅去看国宝“飞马踢铜雀”,后来和博物馆书记的儿子混熟了才知道真正的国宝锁在仓库里,门口喂了一个排的狼狗。于是怂恿书记的儿子犯错误,来了超级贵宾团,跟着进去看了真的国宝,还有玉器,如意,飞天。。。。。很美。(后来此事曝光,我和书记的儿子都得到惩罚)
去省博旁边的好吃街,好东西不少,两尺长的铁钎穿的羊肉串,三毛钱。我一次可以吃一把。瓜果更是无数。买了猪骨煲,差点放到隔壁回民档头的桌子上,戴小白帽子的老板挥舞着菜刀把我赶出来。结果后来吃馒头的日子占多数。
19岁的时候是很喜欢抒情的,一个人在傍晚走半小时的路,到黄河边上,买瓶黄河啤酒慢慢喝。末了还用树枝在河滩上写个“我爱黄河”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很酷。这经历不错,如果有人说他在长城上看过长篇小说那我就可以说我在黄河边喝过黄河啤酒。
兰州是去新疆的中转站,中外游客很多,当时看到国外的背包客,只觉得那背包像座山一样,他们一来,我一定会说,看,又来一座山。
兰州风沙大,特别干燥,很多挂着防风帘的餐馆里都看得到当地人胡噜胡噜吃着1块7毛一碗的兰州拉面。现在谁和我说起兰州,我耳边都还回荡着那胡噜声。
兰州有很大的清真寺。屹立在并不繁华的城市里,很醒目。周末路过,看得见门口成千上万的鞋子,不过只有穆斯林才能进去,如果你不是,只好在门口数鞋子。
那是98年的初夏,稚嫩的我开始想要出来看看,开始感受不同的人,事物,心情。开始好准备谈不同的恋爱。
不知道主任的儿子还记不记得我,记不记得我们在半夜跑出去黄河边大声喊“祖国,我爱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走漆黑的街道。还记不记得,那个19岁的我。
---- 吃吃喝喝过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