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极限运动>>定向越野>>介绍*技术*装备>>国际定向越野地图(三)

主题:国际定向越野地图(三)
发信人: doltying(笨笨猪*失落)
整理人: doltying(2001-09-26 00:57:20), 站内信件
越野图的地貌 
地貌就是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如山地、平地、凹地、谷地等。当然也包括一些
附属于它的地物,如小丘、土崖、冲沟等。 
越野图采用等高线法表示地貌。能够熟练地应用等高线图形理解地貌是非常重要
的。这是因为,越野图上的所有要素都是建立在地貌的基础之上,并与地貌形成
各种关系。比如,地物的分布、比赛路线的方向和距离等,都要受到地表起伏与
变化的制约和影响,而且,在地物稀少的地方及森林中,地貌就是主要的甚至是
唯一的行进参照物。根据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的体会,在定向越野的激烈竞争中
,只有地貌才是最经常、最稳定、最可靠的向导。 
要想认识越野图的地貌,必须弄懂等高线显示地貌的方法和掌握利用等高线研究
地貌的方法。 
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方法 
等高线的高程起算面  等高线是按高程测定的。高程是地面上各点高出平均海水
面的高度,即海拔,又叫真高、绝对高。两点间高程之差叫高差,即比高,又叫
相对高。如图3—4。 
地球上的各个海洋都有自己的平均海水面高度,就是同一个海洋的不同地方也略
有差异。因此,我国采用的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也就是说,是按1956年依
据青岛验潮站的观测数据计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做为全国高程的起算面。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可以通俗地解释为: 
没想把一座山从下至上地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切开,这时山的表面便形
成了若干大小不同的截口线(同一条截口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将这些截口线垂
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形 
成一圈套一圈的等高线图,显示出该山的形态。如图3—5。 
如果切割山体的每个水平裁面都具有各自的海拔高度,那么我们就不难看出,等
高线实际上就是由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地图上的每条等高线都是实地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它既描绘出地貌的平
面轮廓,也表示出地貌的起伏。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每条等南线都是闭合曲线。 
    ——在同一幅地图上或同一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
,山就低;凹地的等高线则表示深浅。 
    ——在同一幅地图上或同一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
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 
等高距的规定  等高距是相邻两个水平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参见图3—5)。等高
距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貌表示的详略,等高距越小,等高线越多,地
面表示就越详细;等高距越大,等高线越少,地貌表示得就越慨略。由于实地地
貌的起伏与切割程度的千差万别,适合显示平坦地区的等高距,在显示山区时就
可能会出现等高线密集甚至重合;反之,适合显示山区的等高距,在表示平坦地
区时又可能会出现等高线过于稀疏。同时,等高线的疏密还会影响到地图的清晰
性和易读性,因此,国际定联对越野图的等高距做出了专门规定,并要求将等高
距说明印制在每张越野图的显著位置上。例如,国际定联规定:定向越野地图的
标准比例尺为1:1.5万,等高距5米;当其他地物不多,地貌在较大的面积上便于
表示时,也可以来用2.5米的等高距,但不得在同一张图上使用两种等高距。假如
上述标准比例尺及其等高距的地图还不够详细,也可考虑使用1:1万比例尺和其他
等高距,但需经过国家定向运动协会的地图委员会批准。 
    ——基本等高线用O.1毫米的棕色线表示,并按规定的等高距显示地貌的基本
形态。 
    ——加粗等高线用O.25毫米的棕色线表示。它是为了便于计算高差,从平均
海水面起,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描绘一条的曲线,又称“计曲线”。 
    ——辅助等高线用0.1毫米粗的棕色虚线表示,它是按约1/2的等高距测绘的
曲线。它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地表形态的信息。 
示坡线  示坡线是顺着下坡方向绘制并与等高线垂直相交小短线。它通常绘在等
高线最有特征的弯曲上,如山顶、鞍部或凹地底部,以及在读图困难、有必要表
明下坡方向的地方。如 
地貌基本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  地貌的每一种形态都有一个独有的等高线图形。
等高线上任一微小的弯曲都可以象符号那样,向我们表明地貌的特征。图3—8表
示了越野图上常见的几种地貌基本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   
2.利用等高线研究地貌的方法 
地貌起伏的判定  学会判定地貌的起伏是对利用等高线研究地貌的最起码的要求
。判定地貌的起伏,也就是判定现地地貌的斜坡方向,因此,开始训练识别等高
线时,首先就应该注意学会利用示坡线、标高点、河流、等高线注记和图形等,
快速判明斜坡的升降方向。   
  ——利用示坡线判定:   
                                     顺示坡线方向,下坡; 
                                     逆示坡线方向,上坡。 
  ——利用河流谷地判定: 
      沿河流(谷地)方向时: 
                                           向河源,上坡; 
                                           背河源,下坡。 
    横向河流(谷地)方向时: 
                                           向河流,下坡; 
                                           背河流,上坡。 
  ——利用等高线注记: 
                                       朝字头方向,上坡; 
                                      朝字脚方向,下坡。 
    ——利用等高线图形: 
    山背、山垄等地貌隆起部分的等高线图形,其凸出的部分总是朝下坡方向;
而山谷、洼地等的图形则相反,总是朝向上坡方向。 
    另外,山的等高线图形,一般山脚处较疏,山的中上部则较密。因此,上坡
方向就是等高线图形由疏变密的方向,下坡方向就是等高线图形由密变疏的方向
。 
地貌结构的判定   
学会判定地貌的结构,也就是学会综合、完整地了解一定区域内地貌的相互关系
和位置的方法。地貌结构的判定不仅有利于确定站立点,而且还可以帮助运动员
在快速运动中保持清醒的方位意识,以便对整个比赛中的体能、技能的发挥做出
合理安排。 
判定地貌的结构,首先应利用图中明显的标高点、河流、谷地等,概略判明区域
的总的升降方向并弄清楚大的地貌的起伏、分布规律。然后,将主要注意力放到
弄清楚地貌的结构线、特征线和特征点(即山脊线、坡度变换线、山顶、鞍部等)
的平面位置和高度、坡度的比较上。 
    为了便于判定地貌,在时间、条件允许时,可以运用粗细不等的实线和虚线
、圆圈、“×”等,在图上分别标出大小等级不同的山脊(山背)、山谷、山顶和
鞍部,借此建立对地貌结构的基本概念,并由此做出对它们可能给运动带来的影
响的清醒估计。 
    高程和高差的判定  高程判定是判定地面上某点的海拔高度;高差判定是判
定地面上某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值。判定高程和高差,都要依靠图上的高程注记
和等高线。 
    高程判定: 
    ——某点在等高线上,它的高程就是该等高线的高程。如图3—9中的房屋,
高程为85米; 
    ——某点在两等高线之间约二分之一处,它的高程就等于下面那条等高线的
高程加上半个等高距。如图3—8中的大石块“点”,高程约为137.5米。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估算出位于两等高线之间约三分之一、五分之一或其他
位置上的任意点的高程。 
    高差判定: 
    学会了上述判定高程的方法,判定高差就变得较容易了。 
    ——当两个点位于同一斜面上时,只要数一下等高线的间隔 
数量(乘上等高距),并加上余高,即可求出两点间的高差。如图3—9中的房屋至
大石块之间的高差,约为52.5米; 
    ——当两个点不在同一斜面上时,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高程,然后用大数减
去小数,也就求出了两点间的高差。如图3—9中的房屋至岩坑之间的高差约为43
米。 
    斜面形状和坡度的判定  判定斜面形状和坡度在定向越野比赛中的作用,主
要是可以帮助运动员避开消耗体力过大的地形。同时,特征明显的地貌斜面形状
又是良好的行进参照物。 
    根据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目估法判定斜面形状和
坡度是可能的。 
    斜面形状可根据等高线图形的疏密变化直接判定,如图3—10所示: 
坡度要根据图上等高线间隔的大小判定。在1:1.5万,等高距为5米的标准定向越
野图上,可按下式求出斜面的概略坡度: 
                      α19°÷d 
    α=坡度       d=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间隔(单位:毫米) 
    几个常见尺寸相应实地的坡度(近似值): 
    2mm≈9.5°  1mm≈19°  0.5mm≈38° 
    注意:此方法在d值小于0.5毫米时不宜采用。因为d值较小,估算坡度的误差
就越大。 
                                 ——转载自《定向越野》,张晓威


----
X-game、定向越野、滑翔、跳伞、滑雪……

尽在——极限运动版极限运动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