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涩女郎)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9-25 14:04:25), 站内信件
|
中国的文化陷入了无想象的境地,功利欲望主义猛烈抬头,冲击着古色古香的技艺文化氛围。心灵诚挚的生存者便胸怀天下,自己可以去追求失去的韵味而忘我,痛苦地被现实折磨着。散文之文体俯拾即是,余秋雨当属吹响号角的风骚者,以沉重的笔调,沧桑哀求唤起泯灭的灵性,显露出作为一个文人的锋芒,去抗击遍地的污浊,甚至呼号、痛哭,对刽子手下跪,“王朝的背影”仍在,凝神深思,用卑微的身躯填满淌着血的沟壑。
充满着诱惑的笔调描绘着鄙下情节,激起被扭曲的欲望,犹如用心良苦地奉献出精致的鸦片,构筑金碧辉煌的地狱,谁究竟能给这些人一个定论,批判地论证“存在即合理”的另一面?谁都不希望中国文坛再陷入孤寂,犹如一潭散发着肉腥味的兼及铜臭味的死水。面对红绿的夜市,纷繁的酒楼,到了非得理念中存在悲剧意识了,否然,紧接的就是场被清醒的无奈者们预言的悲剧。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得到,而背离初始的人性。它才是真正不能缺少的至品。那怕是一瞬间,都不能忘记“何以为人”,况且人终究是人,绝对不同于林间撒野性的疯猪之类。
人赤裸裸地来,不能再赤裸裸地走向坟墓!“生同心,死共穴”的千古爱情,步入了真正的坟墓,用《简爱》的现实,以《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心境,爱一个爱而承重的《茶花女》,此即为某种程度上的“屠格涅夫式”的爱恋,而又恰如我的文化追求,永无止境。“我宁肯殉葬于流冰的伊犁河上,化作铮然的长长绿藤。”
追求,未必都能如愿,只是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