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广告原动力>>相关报道>>中国为什么就出不了国际性的大品牌 —— 中国品牌少见探因

主题:中国为什么就出不了国际性的大品牌 —— 中国品牌少见探因
发信人: winterlight911( )
整理人: winterlight911(2001-09-22 00:17:31), 站内信件
  首先,中国企业缺乏生产大规模有价值品牌所必备的技术与资金来源。中国企业正在加速为单纯利益、即商品的利润利益所驱动的进程。


  比如,中国是生产家俱、食用油、煤炭、橡胶和制碱的大国,这些产品的利润,有套期市场维护。因此,只要是该项产品的消费者,就可以参与价格和品牌的竞争。当中国在为扭亏和赢利而改造基础构造的时候,却把宝贵的资源付之东流。改革20年来,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预期。中国又没有一个像样子的期货市场,就很难与国际知名品牌产生联想,也没有联想的必要。


  当中国卖报纸的老太太都满口布轮特石油的时候,中国的上海光明是什么含义?是西红柿还是马铃薯?答案也可能是一家电影院。


  第二,在于汉字的形象与组合结构。当企业和商品数量超过40万种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办法为新出生的商品找到一个适当的名称或者汉字词组了。有一个生产名牌理发推子的企业,已经创造了一个销售量全球第一的实际品牌,但是名字非常难产。最后,这个产品起了一个恐怖的名字:纵横国际。客户全吓坏了,品牌自然也就形成不起来。如果当时采用其它符号作为商品名称,效果肯定不同。我们的汉字太像是一种图案了。有效的组合少,也是不能成长为品牌的原因之一。在当今消费品的种类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可以断言,像什么“两面派”、“三种人”之类的商品名称,将会大行其道。你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我们的语汇发展已经跟不上了!在今后,如果对于商品的命名不做出相应的条码识别,就会出现非名词和非汉字的商品名称。


  第三,海外品牌的捷足先登也导致了中国难以出现大品牌。这种超前和领先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品牌的生存和打造的信念,却不足为外人所觉察。在一个长距离的竞技比赛中,如果参赛的是个被落下了整整一圈的同步者,你能用奖牌来激励我吗?这种比赛只是一次假竞争,想越过极限吗?就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第四,产品结构与企业结构的类似与雷同。中国的特定的发展历程与市场环境只允许一种类型的企业和商品能够壮大和发展,这就导致了一卵多生的近似。比如像我们所熟知的长虹与海尔,在中国消费者行为的调查之中,相信你根本就区分不了这两个品牌的区别。它们实在是太像了,像得你可以叫它们“长尔”,叫它们“海虹”,那还谈什么品牌?


  第五,中国没有品牌高投入的稳压器。创造品牌与维护品牌,需要真实的投入,持续的投入,员工感情的投入。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而持久的投入就是品牌的稳压器。我们的电光源有两种形式,其中白炽灯不需要启动电压,电压低的时候,它也亮,只不过看上去昏昏乎乎的。电压越高就越亮,直到焚毁。而高压钠灯就不同,没有一定的电压,它就不亮。但是它发光的效率高,节能安全,抗高压,寿命极长。钠灯有太多的白炽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就是给它配上一个稳压器,我们也愿意使用钠灯。品牌是钠灯,问题是没有稳压器的钠灯有什么用处?不能亮的钠灯还不如白炽灯!而中国的稳压器害怕风险,投入时断时续,在骨子里就不信钠灯是比白炽灯更好的电光源,并且还以责备白炽灯的理由责备钠灯,以限制白炽灯的法则限制钠灯,那么,结果就是天下有电,世上无灯。没有品牌稳压器的配置,哪里来品牌的光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