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light911(辛勤工作)
整理人: lanyu111(2003-10-13 20:40:30), 站内信件
|
2001-9-14 10:56:35 新华网)
日前,记者到一些国有企业调研时发现,在营销环节,大家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对自己的产品缺乏广告宣传意识。有关专家指出,这种不良倾向不扭转,在经营实践中是很危险的。
在某知名企业,积压的产品堆满了仓库。工人们对此疑惑不解:我们用的是同样的生产工艺,生产同样质量的产品,为什么以前产品供不应求,而现在却堆积如山?一位经理分析说,造成产品积压的原因,是南方一些有实力的私营企业,采用非正常手段竞争所致。
据记者了解,这种所谓的“非正常手段”,主要指那些私营企业把大量资金用在了广告宣传上。
在调研中,记者看到有不少国有企业,尤其是轻工、日化和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正在或已经从“重生产,轻研发和销售”的棒槌型企业运行结构,向“重生产,更重研发和销售”的哑铃型企业运行结构转变。但是具体到销售环节,普遍的做法是多派销售人员上门推销,或在异地设立办事处。一家国有上市企业的老总倒出了心里话:“钱是国家和股民的,建销售点和办事处,大家能看得见;如果花在广告上,如果效果不好,大家有意见。”
在某国有洗涤剂生产企业,一位科研人员惋惜地说,别人在广告中又是宣传新产品,又是宣传新概念,还有的通过很感人的情景小品,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我们生产的同类产品,工艺更新,种类更多,质量更高,但人们不了解,也就没有购买欲。去年该厂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而今年已萎缩了一半。“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用极具煽情力的广告赢得了消费者,打败了我们。”
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既有短缺经济时“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作祟,也有怕承担风险的“明哲保身”思想作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有企业,尤其是决策层的抱残守缺,或是因循守旧,都是非常危险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多分析市场,学习现代化的营销策略。才能对国有企业来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结束了,加强产品广告宣传势在必行!
----
海外华人 精美图库
欢 迎 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