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讽刺区>>热点讨论>>一个民族的记性

主题:一个民族的记性
发信人: 83187(只爱陈超嫦)
整理人: yerk(2001-11-10 11:37:27), 站内信件
国人总喜欢寻根问祖,因此有了传世家谱,为了让后人纪念祖宗的恩德,祖宗姓甚名什是绝对不能忘记的,否则便是数典忘祖,便是不孝。祖宗牌位既不能忘,以此类推,那么,如果祖上不幸,为外人所欺辱,这事儿也必定要耿耿于怀的。

  
  翻开人类欺人史,倒在地上还被踏上一只脚的鼻青脸肿者多为弱者。国家如人,国强,则可守尊严,但是当文明之光逐渐暗淡下来时,势为其它强国或蛮国所欺辱。中国的耻辱史自近代就开始了,酸腐的子曰诗云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火炮鸦片的双重进攻,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最受到震撼的莫过于一个文明的崩溃过程,这种耻辱感可一直沉淀在一个社会记忆的底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从隔壁电视里再一次响起悲愤的歌声,此刻,不知道隔海的始作俑者的日本国是否也同样地记忆起九月十八日这一天,记忆起芦沟桥上的枪声,记忆起南京城的三十万被屠杀的人......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他们写有这一章的历史教科书却被阴谋篡改,给社会的记忆粉上一层“禁止记忆”的字样。这是一种可怕的强制遗忘,这是一种洗黑钱似的遗忘!靖国神社依然还在,首相们半推半就的每年例行一次的参谒罪恶的亡灵,都在强烈的提醒我们:有人在遗忘历史!所以,韩国人在神社前切指,中国人在神社前怒书,无非是在帮助一个健忘的民族苏醒记忆。歪曲历史的民族可能也会歪曲将来,切指者与怒书者这记耳光打得正是时候!记得抗战时有个著名的街头剧叫《好一记鞭子》,我称他们为“好一记耳光”,估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种遗忘更可怕,那是国人的记性问题。国人未必个个就见的是贵人,然健忘者多矣。数年前南京某烈士纪念馆有关人士竟将展览馆出租做宠物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今天可以为眼前的经济利益出让纪念馆,明天也许可能为经济利益出租芦沟桥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将一个民族的耻辱载体变为热门的旅游点,这同样是一种遗忘!这种遗忘可能会冲淡社会的记忆,乃至慢慢淡化国家的耻辱感,最后堕落成一个健忘的阿Q民族。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记忆,也就失去了历史,成为无根的民族,没有记性的民族,受人欺辱而不警觉,是永远也不会强健起来的。

  翻开厚厚的日历,你会看到许多节日,从第一天的元旦,到中秋、国庆,从劳动节到伟人、教师节纪念日,从整个人类共同的假日具体到一个人,唯独没有一个国耻纪念日。从鸦片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从十年文革到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再到远华走私大案,血的素材还少吗?然而365天当中就是容不下一个耻辱日!倘若一个学生只知道日历上红色的纪念日那天意味着欢乐与放假,再想想那段的耻辱史,面对我们的后代,我们一定会尴尬万分的。所以何不从中挑个不堪回首之史实,设一个黑色的耻辱纪念日,一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莫忘国耻,莫忘强大,二来也可以当个镜子告诉世界上的某些人:为了世界的和平,我们警醒着呢!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