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世界名车>>汽车发展史>>转:世界汽车与零部件厂商协作关系分析

主题:转:世界汽车与零部件厂商协作关系分析
发信人: xa_khs(日月)
整理人: lee2519(2003-10-17 06:47:50), 站内信件
转自东方汽车网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一直滞后于整车,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指出国家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汽车零部件工业。为了迎接“最佳全球采购”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从战略角度调整“整零”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外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组织关系分析 

1.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兴衰 

汽车生产垂直分工体系越发达,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就越发达。对一个汽车整车厂商来说,如何获得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无外乎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制,二是外购。影响这种决策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要落实到成本上。下表列出了整车厂自制或外购时的主要因素。 在世界汽车工业50~70年代大发展时期,企业为更快地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了纵向一体化战略,整车厂商向零部件厂商延伸,零部件厂商积极主动地挂靠整车厂商,并获得相当一部分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包括合并作业、内部控制和协调、信息、回避市场风险以及稳定购销关系等方面的经济利益);合作技术、开发产品利益。但是,任何一种战略和制度都有其不完善的方面,尤其是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战略更需要作适时调整。纵观90年以来世界汽车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的兼并重组过程可以看出,几乎都有强强联合式的横向兼并,纵向一体化的案例很少。与此同时,倒是不少大的汽车厂商不断剥离零部件制造部门或业务,这说明在90年代以后,纵向一体化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将零部件分部从母体剥离,面向全球市场组织运作,更名为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 

2.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传统模式(以欧美汽车厂商为例) 

比较各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经验,整车零部件厂商关系赖以形成的机制来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传统模式,它是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协作方式;二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尤其是日本的企业运用得较为成功。下面,重点分析第一种形式。 

在传统的协作模式下,整车厂商与零部件厂商(也称配套厂)虽然有协作关系,但它们代表不同的利益。整车厂商在选择协作伙伴时,主要考虑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能否得到保证。整车厂商通常采用招标的形式来最终确定某一零部件厂商为其协作厂商,而面对来自汽车的市场竞争,整车厂商会想方设法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协作厂,从而会产生一种促使协作厂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而协作厂为了竞争而亏本投标,成功后因独立或少数几家供应而有提价的倾向。故整车厂商一般同时选择几个协作厂供应同一零部件,而协作厂为了在供应订单竞争方面有优势,不得不加大库存,满足整车厂商的需求,导致零部件成本上升,最终反映在零部件产品价格上。总之,协作双方都存在行为短期化的问题,最终是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一般情况下,整车厂商与零部件厂商资产上是各自独立,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全可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整车厂商一般不会向零部件厂商直接投资,同时一般不会派人员对零部件厂商进行技术指导,仅仅是通过质量检测、质量论证来保证零部件质量。整零厂商关系的维系绝大多数是通过合同、契约,它们更多地注重商业利益,没有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竞争,产品制造工艺以及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不断改进,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整零组织模式发生了变革。欧美的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向机构精简、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独立出来,整车厂商实施精简机构、调整人员改革及采用了“紧压式”管理(Lean and Mean Philosophy)模式。这样,整车厂商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也愈加依赖于外部独立的零部件配套厂。零部件厂商不再是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而要承担产品、设计、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部责任。同时,整车厂逐步压缩直接供应源,即尽可能减少直接交易的配套厂,形成了“宝塔”形供货体系。一级配套厂向整车厂提供系统服务,以总成供货的形式,不再提供单个的零部件,同时,分担以往整车厂一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管理、协调二级、三级协作厂商。 

3.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 

日本汽车整车厂商较高的外购率,即较低的纵向一体化。70年代以后,日本整车厂家的外购比率平均在70%以上,与美国等国家的汽车厂家相比,这一比率是比较高的。并且从60~70年代前半期的汽车迅速普及时期,这一比率呈不断增长趋势。日本汽车工业的协作关系具体如图所示。 

4.两种模式的融合 

通过以上两种模式特点的分析可看出,今日的欧美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厂商的协作关系与昔日纯粹以竞争为基础的供应模式有了较大的改进,而改进的方向就是日本的转包型式,减少一级零部件供应数目,减少管理职能,在保持竞争性的同时,兼顾合作。合作的方式有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相互持股等方式。日本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保留了其合作的特点,并不断地加入竞争的机制。各零部件生产体系间可相互供货而形成的网络结构,也有利于提高竞争程度。总之,整零厂商之间的组织关系越来越趋向合作竞争,提高组织效率,发挥整车和零部件厂商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
畅游奔驰,感受完美!北京社区奔驰版@@!
世界名车,放眼天下!广州社区世界名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