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家山万里梦依稀——历史文化 ◆>>云南文化之最

主题:云南文化之最
发信人: kmzyh(PLA)
整理人: clarafire(2001-09-16 21:29:41), 站内信件
   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之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曲,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 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内臣。 

   世界最古老的铜鼓--万家坝铜鼓 楚雄彝族自治州出土有世界最古老的铜鼓七件和珍贵的青铜编钟一套。这些铜鼓和编钟是1975年在距楚雄市政府驻地两公里处的万家坝发现的。经专家鉴定,万家坝铜鼓是公元前六至四世纪的铜鼓实物,比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还要古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铜鼓。对于研究古代1982年全国首次论证会认为楚雄地区为世界铜鼓中心,铜鼓从楚雄地区呈散射状向世界各地流传达室。楚雄万家坝出土的铜鼓和编钟,冶炼铸造技术,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研究我国古代云南的文化、音乐提供了依据。 

   最大的铜钟--金殿铜钟 在金殿后山的望海楼三楼上,高挂着一口纯铜铸的圆形铜钟。此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钟壁厚约20厘米,重达14吨,是云南最大的铜钟,在全国居第三位。此钟上铸的字是"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的癸卯吉日仲春造"。永乐二十一年是公元1423年,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多年。这口钟原来是挂在近日楼西南面的城楼--丽正门宣化楼上,1953年拆宣化楼时,被移至状元楼外古幢公园,随后又移至金殿。当时铸造此钟,主要用于报时、报警、大铜钟能传达室音20里。这口大钟反映了明初云南冶炼铸造水平,特别是铸铜工艺的高度发展。

  中国最早的铜棺--石头山铜棺 1964年,在祥云县大波那村的石头山发现了一具铜棺。铜棺似干栏式房屋,呈人字坡顶,棺长2米、宽0.62米,边高0.45米,顶高0.64米。棺顶用两块铜板斗合,棺底为一块铜板,整个铜棺用7块铜板斗合,可以拆卸。棺盖面布满三角形双线图案,棺身两壁外表铸有鹰、燕、虎、豹、野猪、鹿、马、水鸟等动物图形,整个铜棺达到了铸造与雕刻工艺的统一。 197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这具铜棺进行放射性炭素鉴定,其年代距今有2350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铜棺。 

  世界最大最重的古币--嘉靖通宝 《中国文物古迹集萃》一书中介绍:"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钱币属江苏省江阴县的咸丰重宝,其直径22厘米,厚1.2厘米,重2.9公斤。"其实,云南省会泽县铅锌矿档案馆保存的明代"嘉靖通宝"钱币才是真正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 "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郭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袋子公斤,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该币经会泽铅锌矿质量检验科1990年6月27日取样分析化验,该钱含铜90.81%,铝0.584%,锌0.532%,铁3%,银每吨含640克。经专家鉴定属纪念性质,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海埂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与云南民族村相邻。场馆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展馆设计采用院落式平面布局穿榫式框架结构,体现了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的不同类型所共有的发展趋势和工艺特点。展馆分为展示区、收藏区和科研办公区。馆内有16个展室,展现面积达6000平方米。还有设施齐全的报告厅、会议室、接待室等。 现展区推出八个专题的陈列展览内容: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这个展区共殿出26个民族头像,是云南各民族风采的体现。二、云南民族服饰与纺织工艺。这个展区的服饰,载现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从树皮到现代盛装的历史轨迹。三、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与乐器。这个展区的音乐、舞蹈器具共700余件、图片近400幅。能提供专业人士了解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状况。四、云南少民族民间美术。所展的吞口面具、神兽偶像、甲马等文物,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独特,有较强的乡干气息。对促进海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五、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所展出的弓、弩、箭、猎枪、猎网、渔捞等工具,是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生态状况和生产情况的活教材。六、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所展文献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揭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字信息传达室载形式。七、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所展竹器、土陶品、木器、铜器、银器、棉织品等手工艺实物1000余件,观赏者可领略到各民族器具的原始美。八、奇石珍宝展。所展奇石包括我国奇石分类中的景点、类石、晶石、化石、琼石和禅石六个大类,共1800多件展品,令人大开眼界,平添知识。 全部展览内容,比较系统地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普及民族学与民俗学知识的课堂,也是宣传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 云南民族博物馆自1995年11月9日建成开馆以来,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旅游者到此游览。 

  中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腾冲县和顺图书馆于1928年由旅缅华侨捐资兴建。建筑群古色古香,藏书达6万多册,辟有6个阅览资料室。其中还许多孤本、珍本。馆匾为廖承志手书。图书馆历来被誉为"文化之津",是全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 

  世界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 东巴文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 

  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 在丽江县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纳西古有三个特点:一是曲目(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但近年也有少数青年知识分子热衷于纳西古乐)。听过这种三老古乐的人们不仅会感到纳西古东的古老和文明,而且还能体味到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纳西古乐虽然古老,但500多年来却久盛不衰。其原因是它庄重黄雅,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对此,它不仅深受纳西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1995年10月,丽江纳西古乐队应邀赴美国、比利时、荷兰访问演出,一度轰动了西欧,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其广播公司在黄金时间大量播放了丽江纳西古乐;荷兰、日本等国专家或考察团还专程到丽江考察古乐,并著有专著。 

  中国最大的玉佛--保山玉卧佛 在保山市卧佛寺,有一尊长1.8丈(约6米)的纯白玉卧佛,重量达9.5吨,造型精巧,是中国最大的玉卧佛。保山坝子内,有10多个佛寺供奉着大大小小释迦牟尼、滴水观音、弥勒、卧佛等50多尊玉佛。数量之多,造型之精巧,价值之昂贵,堪称中国的玉佛之最。


----

▇▇▇▇▇▇▇▇
▇广州虚拟社区▇
▇  P.L.A     ▇
▇之私人专用印▇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