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han(笑流)
整理人: ashleyliu(2001-12-01 14:09:48), 站内信件
|
位于广东省粤北地区的仁化县,古称仁阳。这个方圆不过一千八百二十一平方公里的山区小县,却遗留了为数不少的古塔,连丹霞山的墓塔在内,全县共有古塔一十六座,是广东省古塔最多的一个县份,堪称古塔之乡。
在那众多的古塔之中,比较著名的有云龙寺塔、澌溪寺塔(又名秀宝塔)、腾凤塔、文峰塔、文明峰塔、华表峰塔、华林寺塔、扶溪水口塔(又名白塔)和石塘水口塔九座古塔。这些古塔多建于明朝,也有建于唐朝和明末清初的,不仅造型优美,气势雄伟,而且艺术风格各异,建筑无一雷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仁化最古老的塔,是董塘的云龙寺塔。据明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重建西山寺碑》记载:“宝塔巍峨,上载乾宁之号,断碑始迹,中书光化之年”。塔下曾出土唐代青灰色滴水和莲花瓣瓦当,可见此塔乃唐代乾宁至光化年间(即公元594-901年)所建,距今约1100年,是一座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晚唐古塔。云龙寺塔原名西山寺塔。塔东南50米外原有寺庙一座,旧称西山寺,清代重修时更名为云龙寺,西山寺塔也因此更名。云龙寺塔为四角五层斗拱檐平座楼阁式实心砖塔,外形完好,高10.44米,塔身等边2×2米,各层之间每面均设有一个壶形龛门(假壶门),排列于正中成一直线。相传,董塘的云龙寺塔和澌溪寺塔为姊妹塔。古时有姊妹二仙女分别在安岗和澌溪山造塔,为较量各自的本领,她们同时开工,并约定以鸡啼时为限,谁先造好谁赢。于是二仙女各施仙法造塔。到临鸡啼之时,造澌溪寺塔的仙女眼见西山寺塔已经建好,而自己所造之塔还差塔刹,于是心生一计,遂用仙法将西山寺塔塔刹移来用作澌溪寺塔塔刹。待鸡啼时,澌溪寺塔已经造成,而造龙方寿塔后仙女也就因此告负。故龙云寿塔无塔刹。表面残存的灰沙批荡乃明代重修时加饰,外形粗犷古朴,造形独特,保留着晚唐方形砖塔的特色和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唐代仁化先民高超的建筑技艺。1979年,云龙寺塔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现存的十六座古塔中,最高的塔则是位于仁化县城南0.5公里处的文峰塔了。该塔为明代建筑。清同治《仁化县志》载:“明万历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知县高应选建,未竟。知县胡京球成之”。距今387年。据传,造此塔之目的,乃为仁化能多出人才。在塔东面的东门岭顶,有三峰,形似笔架,所缺者,乃犀利之笔也。时人以为,若在城南筑塔则夕阳西射之际,塔影恰如一支巨笔落在在东门岭的“笔架”之上,是以将此塔命名为文峰塔。高31米,八角九层。第一层的门楣之上还有石刻匾额一块,上刻“文笔冲宵”四个大字。若拾级而登塔顶揽胜,近可揽仁化县城全景,远可眺四周山乡烟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仁化的古塔已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风雨的洗礼,但它们仍然牢固地屹立在仁化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过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石砌文化艺术。这些古塔已成为仁化县研究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亮点 。
---- 想认识我吗?快到http://danhan.51.net/来吧!!!
——找我吧http://go6.163.com/danhan1/介绍FLASH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