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nmyzhangjia(慕容小芽)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9-24 03:07:00), 站内信件
|
关于前段时间对国学的讨论
我看到了这篇文章
转过来大家一起探讨:)
【博讯8月30日消息】 近年来看到的一些有关中华文化的讨论中,整体给笔者的印象,可以用下面四句话概括: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事前无所事事,事後牵强附会。总而言之一句话—夸夸其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方面只知道把历史上诸子百家的“陈芝麻烂谷子”成篇累犊地翻出来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发挥注释,似乎以为只要将这些东西“入宪”,中国就有希望了。而另一方面,却一个劲地要贬低汉字,拿它来充当国家落後的“替罪羊”,包括西方汉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居然看不出汉字和汉语,正是中华文化的基础核心精华之一,完全不知道“文化为心,文字为相,相由心生,心由相表”的道理,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是非黑白大颠倒”。难怪至今没有人概括得出那种文化的精华要义来了。
所以,汉字乃中华文化之“相”(此“相”类似“相术”中的“相”,请勿简单地和可以直接拿来卖钱的,秦桧、汪精卫、胡长清之流也照样擅长的“书法艺术”连在一起),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外在体现。不认识这一点的,不能真正去研究中华文化,或者说肯定研究不出什麽大名堂来。而要想西化或破坏中华文化的,只有想法彻底取消汉字,就保证一定成功,否则就算免费向全中国人供应汉堡包、可乐、美国大片,甚至无偿帮他们将头染黄、皮肤漂百也是白搭,最多象在“咸菜缸”里倒进外国“芥末、蕃茄酱”—五味俱呈却难以入口罢了。
今天的世界各地,普遍有社会越来越不稳定的忧患,却看不到社会学家拿得出一个一致和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释,当然也就更不要指望能有什麽克服之道了。最後只能象医术不怎样的医生,把找不出病因的病状一律以“病毒感染”来搪塞一样,将之说成是什麽“发展的趋势”,甚至听任社会上形成一种将其说成是“进步的潮流”的观点,反而让一些看出问题严重性的人,因为怕当赶不上潮流的“保守派”而投鼠忌器地噤声了。而那种社会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被商业误导的“潮流”,要是真能代表进步,那猴子早就“进步”到人前面去了(比如当今女服装的趋势是用料越来越少或透明,但是母猴子早已经达到少和透明的“顶峰”—一丝不挂了)。可以认为,人和动物世界分道扬镳的起点,就是人开始懂得接受宗教、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从想做什麽做什麽改变成“有所为而有所不能为”,才得以将个体的力量整合到基本一致的方向,从而可以叠加和积累,终于有了後来的飞跃进步、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在汉字中,由特定地域范围和生活在其上的族群人口组成的社会,将其管理和代表的实体,称之为“国家”,是极为形象和准确的。基本化学知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物质都由一百多种化学元素分别结合组成。这些元素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氧原子、碳原子),但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由这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成的“分子”组成(比如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水分子”),它们已经具备和原子本身完全不同的形态和性能。
其实,人类社会也类似上面的化学结构(这也是符合“天人合一”的观点的)。可以把个体的人当成是“原子”,而由两个以上“人原子”组成的家(庭)才是最小的“社会分子”,国家就是由那个特定地域范围内所有的“家”—最小的“社会分子”组成,那个社会里普遍的家庭观念和形态,就是那个国家的缩影:国家鼠目寸光,家庭急功近利;国家贪污腐败,家庭见利忘义;国家乱象丛生,家庭结构一定不稳定;……;总而言之“一叶知秋”。
当人以“原子”状态生活时,往往是才脱离家庭依赖、开始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涉世不深、没有身外负担和要对他人负责的体会、年富力强、自我感觉良好、可以抱“天涯海角任我行”的理想,所以社会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提供施展“拳脚”的空间环境,很难马上建立起“社会品质发展和自己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和责任心,这也是中国历来一些不计後果的社会行为,总是由年轻人当先锋打头阵的原因。也可以用来作为大文豪萧伯纳对“凡杰出人物年轻时代一定相信社会主义,……”名言的原因解释。
但是当人一组成家庭,就完全不一样了。夫妻双方接受了一份共同的承诺,开始希望社会提供这种承诺的保障,让自己营建一个稳定而能不断提升的生活环境,尤其当生了孩子以後,出于爱自己孩子的天性,必然要关心他们未来的生活、教育、安全和前途,这时才真正意识到对社会的依赖,而产生认真参与的愿望和懂得要承担後果的责任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会成为国家各级政府的官员和大部分工作人员,其观念和行事风格,当然也就脱离不了在家庭中长期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影响,由这样人为多数组成的团队,想要变都难,除非出了毛泽东、李登辉那样的强势领袖,但作用也只不过象“止痛片”,是治不了本的。
用这样的观点,很容易解释为什麽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政体从王朝、民国到人民共和国,制度从封建、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改变实在不可谓不大、不彻底。但是所有被垢病的“积弊”,几乎一件也没有改掉,最多象偶尔被割一刀的韭菜,很快又出长出来了。其原因就是因为从来没有对“社会分子”—家庭的品质予以重视,进行过真正的提升或“去粗存精”的改造,整体根本没有正经贯彻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确思想。要是不产生现在这种“殊途同归”的结果,才是比上帝“显灵”更不可思议的“奇迹”了!
这种观点用到认识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问题,也是完全准确的。西方的汉学家们,你们同意吗? _(博讯记者:自由发稿人) (博讯boxu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