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gu(活着便精彩~`)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1-09-06 12:01:00), 站内信件
|
曾经一度,人们把互联网企业经营艰难归咎于长久以来的“免费”原则,但是,当今天中国第一大网新浪准备突破这一原则的时候,却在这里遭受了其对手搜狐、中国雅虎最有力的空袭。
“免费是等死,收费是找死。”这句从一开始就道破玄机的无奈格言依然有效,新浪的对手们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攻击时刻,并争相在新浪的上空投下致命的炸弹。
新浪要改变亏损形象,就无法抗拒由收费邮件带来的每财季8000万美金潜在收入的诱惑。而本着互联网“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原则,新浪的对手们也不可能不在此时对新浪痛下杀手
8月2日,一则启事出现在每个用户的新浪邮箱里,启事中声明:新浪网决定将现有的免费邮箱容量从50M缩减到5M,并建议用户接受“功能更强大,速度更快,带宽有保证,并有安全防护和备份机制,同时包括个人主页、网上相册等功能的邮件收费服务。”
这则不足千字的启事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在中国互联网以后的发展历史中会逐渐显露出来,因为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收费时代就此开端。虽然此刻免费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为了生存,新浪决定动用其强大的品牌力量去摧毁传统免费帝国的根基。
以往一些网站在推出收费服务的时候,大都保证原先免费服务的固有承诺。但此次新浪在推出收费邮箱的同时,将原先的免费邮箱的容积缩小了90%,这无疑是在“迫使”用户接受收费邮箱。
新浪解释说,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使用免费邮箱超过5M的,只占用户总数的2%,因此将免费邮箱的容积缩减至5M对大部分用户是没有影响的。
然而从8月2日的启事刊出之后,新浪免费邮箱的问题接踵而至,甚至一度瘫痪,尽管新浪方面解释说这些问题纯属技术故障,与正在升级的收费邮箱没有关系,但用户还是明显感觉到:新浪的免费邮箱正在下逐客令。
8月16日,新浪的收费邮箱正式推出。这一天,每个新浪用户都收到新浪总裁汪延的一封信,信中陈述中国互联网市场进入严冬,新浪也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境地,本着先生存,再回馈的原则,汪延呼吁,每个新浪用户每月花10元钱买10M的信箱,就能帮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走出低谷。
该日新浪方面的媒体吹风会上,新浪方面表示,门户网站在没有正常收入预期的时候,不可能对邮箱系统无限期地投入。新浪用户已经超过2200万名,新浪在未来两年内要维护邮箱系统要进行上亿元的投入,“如果免费,所有的门户网站到最后都会负担不起。”
在被问及收费邮箱所带来的预期收入时,新浪方面比较委婉地回答:邮件收费应该占门户网站收入的很大比重。
这一表态的确令人吃惊,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哪家门户网站把主要收入定位在邮件收费上。但如果我们算一笔账,就知道新浪的表态并非没有根据:目前新浪用户是2200万人,如果全部转用收费邮箱,每人每月付10元钱,新浪每个季度的收入就是6.6亿元人民币,约合8200万美金。如果有一半用户接受收费服务,每个季度的收入就有4000万美金。即使只有10%的用户接受收费服务,每个季度的收入也有800万美金,而新浪上一财季的全部收入是580万美金,只相当于这个数字的72%。
再看新浪的财务状况,新浪2001财年第四季度(2001年4月——6月)的收入是560万美金,较上一财季继续下滑5.7%。而亏损则达到820万美金。今年6月4日,新浪董事会以“只会花钱、不会赚钱”为由,开除了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在网络界掀起轩然大波,并被视为互联网大震荡的开端。新管理层要显示出和王志东不一样的地方,当然首先就要实现创收,否则对董事会、对新浪员工、甚至对社会舆论都很难做出交代。在这样的压力下,新浪试图以邮件收费为突破口,打开创收困局的苦心就不难理解了。
但如果免费规则可以轻易打破,王志东也不会笨到等着别人来开除自己,互联网也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应声倒地。在缺乏行业整体协作的背景下,在免费的大环境里单独实现收费,其风险程度可想而知。
就在新浪推出收费邮箱的第二天,即8月17日,宿敌搜狐发动闪电战。
对新浪只能彻底消灭,而非仅仅击败,否则对于搜狐毫无意义。门户网站是座独木桥,只能有一家走过去,所以搜狐争的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8月17日,北京长城饭店,搜狐宣布正式推出全新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搜狐闪电邮件”。这种邮件不但将内存扩大到20M,而且在访问速度、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上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同时,搜狐强调,“搜狐闪电邮件继续免费”。
搜狐解释说“闪电邮件”的含义是:“速度提升,快如闪电”,但由于推出时间恰好是新浪推出收费邮件的第二日,所以似乎更可以理解成是攻击新浪的闪电战术。
搜狐以“网民依旧坐享免费大餐”为题在媒体上大面积宣传其免费邮件。几天后,北京街头的路牌广告上出现搜狐的“闪电邮件”广告,上面赫然标识:“我们不要钱!”
同时,搜狐合作伙伴肯德基展开针对“闪电邮件”的大型促销活动。
既然有了20M的免费邮箱,用户为什么还要去选择10M的收费邮箱呢?搜狐的攻击不但迅速,而且致命。
针对邮件收费与免费的争议,搜狐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周云帆先生对《金周刊》记者解释说:“根据国内发展现状,我认为电子邮件收费还为时过早。从国内邮件用户使用习惯来看,网民上网浏览的目的多数是为了收发邮件、聊天、阅读信息,那么网站在制定邮件服务策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目前条件下的使用习惯和接受心理。对于一般大众的网民,目前的邮件收费很难增值,而与此相比,免费邮件的推广与普及对网民的整体增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现实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权益保障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问题,由此导致邮件收费依据模糊,价格与服务不成比例,支付问题和邮件屏蔽问题也很突出,等等。另外,国外众多知名网站的品牌度极佳的邮件服务,诸如HOTMAIL,YAHOO邮件等,迄今为止他们都采取不收费的策略,就是充分关注用户、了解市场的很好的例证。”
负责此次邮件系统开发的搜狐公司首席技术官杨宁则更有针对性的表示,搜狐任何产品的发展都将考虑到用户的终极利益,而不会单方面以牺牲忠实用户既得利益和使用意愿为手段。
长久以来,搜狐与新浪一直处在胶着的竞争状态之中,搜狐对新浪公认的老大地位一直不屑一顾,并以各种国外调查数据证明自己才是国内互联网的老大,只是几乎找不到认同者。
今年第一季度,新浪收入大幅下滑,而搜狐收入大幅提升,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季度,新浪收入继续下滑,而搜狐则继续提升,且广告收入比例已下降至77%,运营状态趋于良性。
6月以来,新浪、网易发生高层震荡,网易、中华网在纳斯达克焦头烂额,只有搜狐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搜狐总裁张朝阳在公开场合表示:谁优谁劣大家现在应该看得很清楚了。
此次新浪兵行险路,希望通过邮件收费来打开创收困境,却恰好进入了搜狐的狙击点:邮箱作为提供给用户的交流工具,是吸引用户上网以及培养用户忠诚度的最有力的手段。此次搜狐借助免费邮箱,不仅可以打击新浪的用户群,而且可以将更多网民固定为自己的用户,从而树立自己在业界的权威。
目前网易为了“报假事件”疲于奔命,中华网忙于应付纽约的官司,无暇东顾,所以搜狐发动的这场攻击搜狐的战役,显然是想一战溃敌,以树立自己领袖群伦的地位。
现在大家都明白,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现实市场,最终能够被接纳的门户网站只能有一家,事关存亡,因此攻击起来自然不遗余力。
雅虎中国的参战不像是为了成就鼎足之势,而更像是联手击垮一方,毕竟,在今天的环境下,消灭一家比救助一家更有意义。
就在新浪、搜狐打得火热之际,雅虎中国突然宣布加入战局。
这一次,雅虎中国加入的是免费战队,为了增加优势,雅虎中国干脆把电邮服务器搬入中国。据透露,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落地的国际型网站的邮件服务器。
雅虎将邮件服务器搬至中国不仅增加了雅虎中国免费邮件的稳定性,同时使中国用户能够体会到最优化的收发邮件的速度和全面的服务。在遭受了搜狐20M免费邮箱的空袭之后,又要面对雅虎重型杀伤武器的进攻,新浪的困境可想而知。
雅虎,尤其是中文雅虎是中国网民最早接触的门户网站,其内容设置以及赢利模式也成为后来中国门户网站起家时的模仿标准。但在三大门户崛起之后,雅虎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影响迅速跌落,后来虽然建立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的雅虎中国,但其发展也一直低调,一直在旁观望。去年冬天以来中国互联网市场大萧条,雅虎也并未乘势而入整合市场,而是等待更好的时机。
6月震荡之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式微,新浪因推行邮箱收费而遭搜狐攻击,雅虎正可乘虚而入,与搜狐一起攻击新浪,并瓜分一直被新浪垄断的用户群。如果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新浪就此一蹶不振,那么雅虎接下来争夺中国互联网的战争将会打得轻松得多。在提到雅虎中国对邮件服务的大力推广时,雅虎北亚区资深总监卢大为先生说:“雅虎长久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市场,此次将邮件服务器落地中国正是我们大力开拓中国市场,不断增加投入的例证。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引领者,雅虎拥有长期服务全球用户的经验,我们非常谨慎的对待收费电邮等增值服务的推出。无论是雅虎为全球大量用户长期提供6M的免费空间,还是在美国市场提供的邮箱增值服务,都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细致、全面的考察,同时也是雅虎能够长久向用户承诺的。而基于对中国市场的考查,雅虎认为目前采取邮件收费的条件尚不成熟,我们在近期不会推出邮件的收费项目。雅虎的宗旨是服务于用户,而不会将任何服务强加于用户。”
国际品牌的保证使雅虎的电邮用户数量飞速增长。上个财季,全球每月有1.92亿不重复用户访问雅虎,3个月后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亿。按此推算,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用户数量增长了八百多万,每天以近十万的数量递增。面对中国用户,雅虎中国依然提供了免费的优质服务。
雅虎与搜狐的夹击显然使新浪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放弃邮箱收费,扭亏目标难以实现,为实现邮箱收费而投入的巨大资金也要付诸东流。如果坚持迎战,则势必造成用户群的大量流失,进而伤及根本。面对漫天飞落的炸弹,新浪此役胜算极小,它在下一步如何扭转战局,并寻找到自己的“中途岛”,人们仍拭目以待。(中国经营报金周刊记者于东辉)
---- BEYOND的本义就是超越
不必和别人作较量
却总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要比昨天活得更精彩
多少年来 用音乐代替空言
像世界上许多人一样 他们深信
BEYOND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