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旅游感怀>>经历天葬

主题:经历天葬
发信人: winggie(winggie)
整理人: dannylu(2001-11-02 02:42:27), 站内信件

五点十五分起床,摸黑上甘肃郎木寺。跟随念经的声音,来到一个雄伟大殿,这时是六点三十分。大殿色彩明丽,装饰宏伟。八只麒麟在横梁俯视,楼梯上有规律的金属半圆突出。里面有十来个喇嘛在低头念经。从门口看去,见一高大的喇嘛正披着大红披风,肩膀有七八十厘米宽,背上的装饰象是银子做的,从肩膀一直垂落到地上,感觉非常威严庄重。
我们大着胆子上前问大师,原来这寺院有8个主持,3个驻地。正在大经堂内念经的是大主持,他是值班的驻地。出家18年了,早上需5:30分起床。这些小喇嘛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这儿,他们得学十一年。
殿内金碧辉煌,藏民献奉的哈达挂了一墙,殿内的装饰挺新的,据说只有十年的历史。在寺外我们与驻地照了张相片。
很幸运,驻地让我们跟随他去天葬前的念经。离寺院百来米,驻地率领喇嘛们坐成三角形念经,旁边停着一辆大卡车,车上有一条裹着东西的席子,看来应该是尸体。
十来分钟后,两个喇嘛和五六个藏民上了大卡车,我们则准备徒步登上天葬台,(相距此地两公里)。雾气很大,肉眼能见度大概只有几十米,我们跟随卡车的轮痕,沿泥泞的山路翻山。
半山上有一“游客须知”:不许用三脚架和闪光灯,以免惊吓神鹰。两个小尼姑住在帐篷里买门票,7元一张。我们跟他们讲价至5元,他们倒肯让我们上去,但说什么也不肯给我们门票作为纪念。
我们继续沿路前行。谁知走着走着又走回尼姑的帐篷。那尼姑倒还有点良心,带领我们在雾气中走上天葬台。这时差不多8点了。在山顶极目,我们象在蒸笼里面,四周除了白雾,什么也看不见,这蒸笼却能把人蒸得双脚直发抖。
在一团白雾中,我们只能朦胧看见前面几十米处,有几支彩色的经幡在飘动,还有一团浓烟从小树丛里腾起,但要不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边,那浓烟会静悄悄地溶入白雾之中的。四周有三四个晃动的人影,不时发出几声象鹰的嘶叫声,在迷雾中听着,让人感觉发寒。这浓烟和嘶叫声都是用来诱导神鹰啄食的。
我们在冷风中等待了差不多一小时,白雾逐渐散去,天葬台的全貌已能看清了。依山插着许多经幡,前面较多彩色的幡,顺着山势往上插白幡,成为一个三角形,前面有一片平平的草地,用木头架成一个4平方米左右大小的地方。
这时有神鹰陆续从四面八方飞来,最大的翅膀张开有一米半左右。他们停留在插着经幡的山腰上。
我们等了很久,没有一只神鹰飞下来啄食尸体。这时一个头领模样的人走来,与我们后边两个架起三脚架和相机的人谈了一会儿,他们就下山往回走了。
头领转向我们,指手画脚地说了一番,问:“你们有刀子吗?”原来他说让我们手执刀子,把尸体的肉割下来,扔向神鹰,以此引他们飞下来啄食尸体。要是我们敢,就能过去拍照,否则就得立即下山。我们听了一呆,六眼互望,等我们明白过来后,阿姨立即摇手,“哦,我不行!”
我们则问,“只割一块就行了吗?”
“是的。”
“是你们先割,再到我们吗?”
“不是,你们先割。”
佩听明白后,一拍心口,说“我敢,我去!”,一副舍我其谁,慷慨就义的模样。我强止着双脚的颤抖,“反正都上来了,决不能空手回去!不去白不去!”,于是与佩携手走近那尸体。
头领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塑料袋,套在佩的手上,示意她一手拿刀,一手按着尸体。正当我们缓步走向尸体时,一只神鹰率先扑下,其余几十只神鹰张开巨大的翅膀跟着直扑向尸体。场面之壮观,我们都忘记了举起相机。头领这时止步,示意我们不必向前走,然后脱下佩的手套,告诉我们能拍照了。我们松了口寒气,举起相机捕捉神鹰争食嘶咬尸体的情形。
我们站在距离放尸体的地方大约十米,看到了他的脑袋和身体。一只神鹰把头钻进身体下端看似屁眼的地方,叼出内脏与其他神鹰分食。他们吃了一阵子,渐渐停了下来。
头领又让我们带上塑料袋子,用斧头砍肉引鹰。我们重新紧了紧衣服,又准备上前。谁知我们走了几步,头领又说不必了。看他们的眼神似乎有点笑意,也有点赞赏。
这时被赶的两人,可能见我们能拍照,于是也上来凑热闹。他们问,“为什么他们能让你们拍照?”我们则讥笑他们无胆,“为什么他们不让你们拍照?”
头领走向他们,递上袋子和斧头。可能因为被我们讥笑过,他们犹豫了一会儿,套上了袋子,其中一个还真的拿起斧头朝尸体走去。
只见他一只手吊起斧子,脸朝外,尽量不去看那尸体,斧子轻轻地锄在地上。看着他姐手姐脚的样子,喇嘛和我们在一旁都笑弯了腰,好象忘记了刚才我们也是颤抖着过来的。
头号下山的时候与我们走在一起,象和我们很熟的样子,把我们的袋子由里至外翻了一遍。终于看到了我的瓶子,非常的感兴趣,拿在手上把玩。
天啊,他可是头号的啊,他的手到底沾过多少人血多少尸体,竟在把弄我喝水的瓶子,大惊!他喜欢得不得了,要我把瓶子送给他,我们不舍,但一想到他的手,还是顺理成章地大方地赠与他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