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电脑技术>>● MAC>>◣苹果探讨◥>>苹果:回首来时路

主题:苹果:回首来时路
发信人: mac_user(废人废语)
整理人: mac_user(2001-09-03 09:05:03), 站内信件
转贴自http://www.chinabyte.com/

1976-1981

  当Steven Wozniak和 Steven Jobs还是在高中时就已经成了好朋友,他们都对电子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都被认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人,其痴迷的程度令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在毕业后仍然保持着联系并且都在硅谷的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Woz在惠普公司,乔布斯在Atari公司) 

  Wozniak一直在计算机设计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并且在1976年设计出了后来被称为Apple I的计算机。具有远见卓识的乔布斯坚持自己和Wozniak试着去出售这种机器,1976年4月1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诞生了。

  起初,Apple I并没有引起电脑爱好者的兴趣,这种状况直到1977年Apple II在一次本地电脑商业展示会上诞生时才有所改观并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Apple II 作为第一款安装在塑料容器中,包括可以支持显示彩色图形的个人电脑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苹果电脑推出后订单源源不断地增加了好几次。并且,在1978年初苹果又推出了一款在当时最便宜的,容易使用的软驱,苹果的销量更上了一层楼。

  苹果的销量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公司的规模也自然而然的扩大了,并且到1980年苹果推出W Apple III 时,苹果的员工已经达到了几千名,它的产品也开始销往世界各地。当时苹果雇用了许多更有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几个新的投资者开始出现在苹果公司的董事会。这些年长的,更保守的新董事确信苹果应该成为一家“真正的公司”,这在许多苹果公司原雇员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在1981年,事情却变得更加困难,市场的饱和使销售计算机也变得更加困难,这样,在2月份苹果公司不得不宣布裁员40名。祸不单行的是,Wozniak 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受了伤,他只好离开公司去修养并且只能暂时回来一段时间。3月,乔布斯成为了苹果公司的总裁。 

1981-1983

  在1979年的一次历史性访问中,乔布斯和其他几个工程师参观了施乐公司的PARC试验室,此后他们开始开发可以重新定义个人电脑的Lisa技术。然而,事实证明乔布斯是一个蹩脚的计划管理人员,他的Lisa计划被当时的苹果公司总裁Mike Markkula和主要的股东之一取消了。在苹果公司中仅仅拥有11%股权的乔布斯决定接管其他人的计划,并且开始对只有500美元的个人电脑Macintosh情有独钟,乔布斯确信它将大有可为。

  在1981年,IBM推出了它的第一款PC机。随后它又推出了强大的Big Blue电脑,PC兼容机很快占领了广大的市场。乔布斯的团队意识到如果想要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与IBM竞争的话,他们必需加快前进的步伐。乔布斯此时开始意识到苹果必须成为一家“成熟的”公司,并且他也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

  在1983年初,乔布斯开始聘请百事可乐公司当时的总裁John Sculley,在4月他成功地说服了对方,Sculley顺利地出任苹果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相信Sculley将帮助苹果“枯木逢春”,但是他也并不清楚他的这个决定有多正确。最后,它付出了失去自己的工作的代价。

1983-1985

  虽然Sculley 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事实证明他对计算机行业并不了解。他和乔布斯几乎立即产生了严重的争执。随着Macintosh 正式推出的日子的临近,乔布斯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向为即将推出的新机型开发更新的软件,他十分努力地让开发者书写新的程序-乔布斯已经意识到苹果电脑的成败在于软件工业。

  1984年1月22日,苹果公司公开展示了它的Macintosh的60秒(13.4 MB)商业介绍片。由Ridley Scott执导的这部短剧描写了IBM将被一种新机器打败的情景。最初,苹果电脑的销量确实很好,但是到了1984年圣诞节时,人们就开始对它内存太小和没有硬盘感到不满了。

  大约是在1985年初,乔布斯和Sculley 开始激烈的争论。Sculley认为乔布斯是一个危险的而且是不受控制的人;乔布斯认为Sculley对计算机行业一窍不通,并且没有努力去学习。1985年5月,乔布斯决定进行一次赌博来重新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他诱使Sculley去中国参加一个会议并且乘他不在时策划一场政变。然而,在最后时刻有人将消息泄漏给Sculley,他决定与乔布斯进行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在两人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董事会进行了投票表决以决定两人的去留,最后一致通过留下Sculley。乔布斯在当天黯然辞职,Sculley最终完全控制了苹果公司。

1985-1993

  Sculley在1985年5月成为了苹果公司的事实领导人。在接下去的几个月中 苹果被迫解雇了五分之一的员工,有1,200名职员被辞退。苹果公司也第一次宣布它的季度亏损。所有这些以及乔布斯的辞职都使Sculley作为苹果首席执行官的能力逐渐受到质疑。 

  同时,Sculley开始紧紧盯住微软的Bill Gates不放,与Bill Gates就微软推出的Windows 1.0中有许多类似苹果图形用户界面的地方而大打官司。Gates最后同意签署协议微软以后不再在Windows 1.0中使用苹果技术-它只字未提在以后的版本中用不用这种图形用户界面,Gates的律师们确信它是无懈可击的。苹果实际上失去了它的界面设计的专有权利。而且在两大公司后来的官司中这个档案为微软在后续的WINDOWS版本中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找到了很好的借口。

  使苹果走出困境的是苹果电脑上第一款消费型的PostScript激光打印机LaserWriter系列以及第一款桌面出版软件PageMaker的推出。这一前一后推出的两种产品使得苹果电脑在廉价的出版领域成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苹果再一次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在198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其Mac II。由于Mac II采用了可扩充式的设计制造工艺,使得苹果电脑产品成为功能强大的家用计算机。Mac II的月销量更是达到5万台,苹果再次成了“华尔街的宠儿”。看起来Windows在1989年将开始尝到失败的滋味,而苹果电脑将在下一个十年里迈向辉煌。

  然而它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到1990年,市场上的PC兼容机开始大行其道,而苹果公司仍然是唯一一家出售苹果机的公司。在5月底,微软公司正式推出Windows 3.0,并且开始可以运行在大多数的兼容机上,苹果公司又一次险入了深深的危机中。

  苹果公司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将Mac OS进行授权。虽然许多人认为这将会减弱苹果机的质量或者甚至它可能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然而越来越明显的是苹果公司不能提供硬件和软件来推动这个产业。同时也有评论认为苹果公司应该将操作系统转为可以运行在基于英特尔公司的电脑上。苹果公司的新COO Michael Spindler表示现在进行授权已经太晚了,因而拒绝了这样的建议,这大大束缚了它的发展。这曾经非常成功的市场策略,现在却让它吃尽了苦头,微软的操作系统很快占领了广大的市场。

  在随后的1991年末,苹果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PowerBooks,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苹果公司开始对一种新类型的电脑DD个人数字助理(PDA)进行开发,苹果公司将其称为Newton。Sculley立即对Newton产生了兴趣并且在1993年8月正式推出。第一代Newton的手写识别能力(2.1 MB)非常不理想并且其销路没有想像的那么好。

  Sculley也开始对苹果公司日复一日的经营操作失去了兴趣。最后,公司董事会终于对其彻底的失望了。1993年6月他们解除了Scully的CEO职务并另外聘请了Spindler。Sculley继续在公司的出席职位上待了几个月后正式离职。 

1993-1996

  据大家所说Spindler并不适合这个工作。Spindler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的办公室几乎不可能进入。然而,在Spindler担任CEO的两年半时间里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业绩。

  199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PowerMac系列家用电脑,这是第一台由 IBM和Motorola合作开发的苹果电脑,它具有基于PowerPC芯片的高速处理器。PowerPC处理器在许多方面可以和同时期的 INTEL处理器进行竞争甚至超越它们

  Spindler也设法将Mac OS授权给了几家公司,其中包括有最成功的苹果电脑克隆制造商之一Power Computing公司。但是许多人认为苹果公司在它的授权协议上有太多的限制性条款,并且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得到了Mac OS技术许可。

  但是苹果最糟的问题并不是是销售电脑而是制造它们。到1995年六月为止,苹果公司已经有了10亿美元的订单,可是它却没有零件来生产它们。夏季末微软公司模仿苹果图形用户界面更为出色的Windows '95的发布更是使苹果公司雪上加霜。

  在1995-96年冬季苹果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苹果公司大举推出廉价的Performas来取代中等消费的PowerMacs,并且它也根本没有获得利润。在那个季度苹果公司亏损了6800万美元。1996年1月,Spindler被要求辞去CEO的职务,接替他的则是前国家半导体公司的总裁Gil Amelio,。

1996-1997

  Amelio做了大量的努力来使苹果公司重新步入正轨,然而事实证明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Amelio作为苹果CEO的第100天, 他不得不宣布对公司进行结构重组。苹果公司被分割为7家子公司并且各自自负盈亏。他也努力使开发者和顾客更好的了解公司日常的事务。虽然1996年第一季度公司还是亏损了7.4亿美元,但是在第二季度他们将亏损减少到了3300万美元,这使那些最好的金融专家大跌眼镜。在第三季度苹果公司甚至还盈利了接近3000万美元,又一次使金融专家们大吃一惊,他们曾经预言苹果将会亏损这么多(苹果在第四季度亏损得更多)。

  1996年12月底,苹果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声明说它将收购NeXT公司,并且斯蒂夫乔布斯将重返公司。这次的合并主要是为了获得以后成为苹果的下一代Rhapsody 操作系统基础的NeXTstep,新的操作系统预定在1998年推出。 

  Newton部门则被分割出去成立了一家全资的公司Newton公司。

  1997年7月初,苹果公司在另一次亏损了数百万美元的季度后又宣布免去了Gil Amelio的职位。这样的决定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而且此时新的CEO还没被公布。据传闻说执行董事会认为Amelio已经尽了他的全力,虽然他已经使苹果有了许多的进步,然而他对接下去的工作已经无能为力了。在这期间,苹果公司的CFO Fred Anderson暂时维持日常的工作,而斯蒂夫乔布斯则担负起苹果临时的 “发展顾问”角色。

1997-至今 

  乔布斯的存在马上象NeXT被收购一样迅速传开。乔布斯的“发展顾问”身份很快人尽皆知。 在公司缺少CEO并且股票降到5年来的最低点的情况下,有许多的决定需要有人做出决策,但是时间却所剩无几。乔布斯开始对公司的结构进行大张旗鼓的改革,包括取消Newton的让产易股计划。(几个月后Newton计划被中止了。)

  在众多昔日同事的支持下,他开始在公司中起作用,成为事实上的领导人,被称为"过渡总裁"。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未来发展做了主题演讲,并且谈到了公司即将来临的大规模广告战役,即将来临的新苹果电脑和Rhapsody。他也宣布了一个几乎全新的董事会名单,包括了Oracle的CEO Larry Ellison。但是他把最好的留在了最后。乔布斯出乎意料的宣布与宿敌微软公司进行合作。在用苹果的1.5亿美元股票的交换后,微软和苹果达成了一个互相使用专利许可的5年协议,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决定最终解决了在图形用户界面上正在进行的争论。微软同意支付一定数额的附加资金来平息它在设计Windows OS时盗窃了苹果的知识产权的指控。通过合作苹果公司不仅得到了微软资金上的支持,而且还将得到微软在应用软件方面的大力支持,微软表示在不久之后就将它广受欢迎的办公软件Office '98移植到苹果机上,这为苹果的复苏奠定了基础。当然精明的微软也得到了实惠,而且还名正言顺的获得了苹果公司在图形用户界面领域的技术许可,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官司,可谓精彩的双赢策略。这也能看出Jobs的务实风格。

  这些决定使苹果公司获得了新生,但是乔布斯并没有停下脚步,现在还有一个更大的障碍需要解决:克隆。乔布斯感觉到象Power Computing这样的克隆产品销售商蚕食了苹果获得最丰厚利润的高端市场。克隆产品并没有有效地扩大MacOS市场,相反使客户纷纷远离苹果。乔布斯开始对这个明显的失败进行补救。在1997年秋,苹果公司宣布它计划出钱使Power Computing放弃它的MacOS授权以及它的许多的工程技术人员。Power在几个月后放弃了这项业务,同时苹果公司接管可它的产品支持服务。苹果公司也开始从摩托罗拉公司和IBM公司处出钱赎回它的MacOS授权。Umax被允许可以继续进行经营,但是默许它只能补充1000美元以下的低端市场。Umax出售它剩余的苹果电脑存货并且现在也开始出售的是“Wintel”机型。

  1997年11月10日,苹果公司举行了另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这次会议上乔布斯公布了苹果公司更进一步的战略改变。苹果宣布会象Power Computing在过去做得非常出色的电话和网络直销一样也将涉足这一领域,乔布斯紧接着又推出了两款新机型:PowerMac G3和PowerBook G3。

  苹果商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到一星期内就成为了第三大电子商务网站。在1月举行的旧金山MacWorld展览会上,乔布斯宣布在不止1年后第一次取得了4400万美元的盈利。这大大超过了分析家的预测。1998年4月,乔布斯宣布了又一个令几乎所有人惊讶的盈利季度(5700万美元)的到来。Jobs继续着他的复苏计划并且在5月初推出了新款PowerBook G3,教育苹果网站和真正的划时代苹果产品:iMac。IMac是苹果公司对低端用户需求的回答,具有强有力的计算能力,集成了多种强大功能,能满足家用电脑的各种需求,而且价格完全可以让消费者接受。其新颖的外观也是一次个人计算机革命,市场销售火暴,苹果终于重现昔日风采,开始大大的赢利,库存时间缩短到几天。这个月末,乔布斯在WWDC的主题发言中宣布将在操作系统方面为用户带来激动人心的礼物。Mac OS X将结合OS 8 和苹果即将来临的NeXTStep版本 Rhapsody而成为一个全面的操作系统,具有了现代的操作系统所应该具有的所有功能和对大部分OS 8应用软件的向后兼容性。

  1998年7月,乔布斯宣布苹果公司连续三个季度获得了盈利,达1.01亿美元。这使苹果公司的股票在短短的几天内达到了52周以来的最高点。在整个秋季iMac电脑是美国国内最好销的计算机并且它苹果的销量之好超出了所有的预测。在秋季,乔布斯宣布另一个盈利的季度,使其全年都保持了盈利。1999年1月,乔布斯宣布苹果连续5个季度盈利,实现了跨年度增长,同时还推出了时髦的新PowerMac G3。 

  1999年7月,当斯蒂夫乔布斯在推出了消费型手提电脑iBook 后填满了“苹果产品矩阵”中的最后一个象限。与1年前热销的iMac 的原理一样,iBook为低端手提电脑市场带来了时尚。7个月后,乔布斯又推出了一款意义重大的新专业桌上电脑PowerMac G4。苹果公司的股票上升了整个夏季,并且在9月中旬创造了空前的交易价格。

  2000年1月,乔布斯在旧金山的MacWorld展览会上公布了苹果的新互联网战略:iTools新型互联网服务以及与互联网接入供应商EarthLink网络公司(ELNK)联手向美国的Macintosh用户提供ISP服务。根据两家公司签订的协议,苹果电脑将向EarthLink投资2亿美元,在其董事会中占有一个席位。EarthLink将成为苹果电脑的互联网设置软件的专营ISP,所有在美国销售的Macintosh电脑中都装有该软件。反过来,苹果电脑也将从每一个登录EarthLink的Macintosh机新用户中获取一笔收益。苹果的iTools是苹果公司网站的的一项服务。在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建和贮存网页及以网络为基础的数据储存服务。乔布斯也宣布他将摘掉他的“临时”头衔而成为苹果的正式CEO。苹果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同时它的股票也在3月时达到了130的高价。

  2000年7月,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机型,其中包括了PowerMac G4 Cube 。Cube是苹果公司对那些希望一台没有显示器的iMac用户的回答,它同时也是对计算机业在继续缩小电脑的大小而增加视觉吸引力方面的挑战。它被包容在一个 20 厘米见方小盒子里、并且悬浮在一个晶莹剔透的透明机壳之中。虽然它的体积只有大多数一般 PC 的四分之一,但是 G4 Cube 的速度表现却远超过它们。内建极速引擎(Velocity Engine)多媒体核心的 PowerPC G4 处理器,可以达到每秒钟 10 亿次运算的超高速度,连速度最快的 Pentium III 处理器也要甘拜下风。无论您从事的是桌上出版或制作数码影片、玩超写实的 3D 游戏或欣赏最新的 DVD 电影,Power PC G4 处理器都能够提供足够的马力,协助您征服最需要处理速度的应用方式。

  2000年下半年的苹果是步履蹒跚的。趋缓的销量(不仅是苹果公司而且是整个工业)和对消费者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了苹果公司3年来的首次亏损。这次下滑的因素之一是G4 Cube ,由于比苹果其他产品更为昂贵使Cube的销量十分的不理想。另一个因素是苹果公司没有提供任何带有CD-RW驱动器的电脑。公司虽然提供了可读DVD光驱,但是它价格昂贵,而且DVD光盘不能在普通的CD唱机中使用。虽然消费者也可以单独为苹果机购买一个独立的CD-RW驱动器,但是这要额外的一笔开支,而且就把苹果电脑分成了两部分。结果,苹果错过了向那些希望刻录自己CD的消费者出售产品的时机。在2000年末苹果公司开始通过降低全部PowerMac产品线来纠正这些问题。2001年1月苹果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推出了具有CD-RW驱动器或者可以读和写CD以及DVD的新“SuperDrive”的PowerMac电脑。苹果同时还推出了两款新的应用软件:一个DVD制作软件iDVD和允许用户编码以及收听MP3歌曲并刻录到CD上的软件iTunes。所有这些都是苹果公司新战略的一部分。苹果将利用CD播放器,MP3播放器,数字相机,DVD播放器等个人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机会来开发苹果机应用软件为这些设备增添功能。正象iMovie极大得为数字相机增加了功能,iDVD将为数字相机及DVD播放器增加功能,而iTunes将为CD和MP3播放器增加功能。苹果公司希望苹果机将在新的“数字生活方式”中成为“数字中心”,这将有助于恢复苹果的销量和公司长期的稳定。

  苹果公司是以能力和创新来征服客户和投资者的,他们能够突破自己的技术并拥有超酷的产品。这种提高总是那样的大步伐,往往使得苹果总是在关键时刻起死回生甚至风靡世界。但是,每一次产品的失败我们更需要牢记在心,比如Newton。当然成功也值得骄傲,比如iMac。曾经主导20世纪个人电脑业界、尤其是多媒体领域的Apple能否在21世纪继续居于主导地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