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lxlxy(冰霜)
整理人: kaiyun.lin(2001-09-02 14:50:08), 站内信件
|
偶遇旧日书友,穿一件半旧汗衫,很随便的夏装短裤,脚上趿拖鞋,揣着一叠广告设计稿,坐在小凳上与刻字店的老板讨价还价。
问他现在做什么,他慌慌的扬了扬手中的图说:就做这。又问:自己做吗?他闪烁其词:公家的。我明白了,没有继续说下去。三十多岁了还打小工,可见境况并不好。
因年纪有差异,与他接触不多,交往仅限于那段时间每个星期的书法小组活动。其人言语不多,但在众书友当中口碑不错,据说挺聪明却有点过份老实。
也许这个社会原本就不是老实人的社会。
可是,我们从小受到的品格教育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人,诚实善良,真诚待人,为人要有正义感,要有骨气。相信这些话都是学子时代老师们曾经孜孜不倦的教诲。这方面,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宁可站着死不要跪着吃。可以说是拒绝“嗟来之食”的白话版。于是,我们在不断的“教育”下慢慢收起野性,慢慢习惯了服从,习惯了循规蹈矩。用坦诚的心去对待每个人,鄙视奴颜婢相,崇尚人格与尊严,崇敬品格高洁的人。至始至终,我们都处于成人们竭力营造出来的人性完美的伊甸园里。
终于有一天我们跨出了校门,走进成人世界,在碰得头破血流后开始明白,曾经在心中筑起的人格偶像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是那么的可笑。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开始不得不去面对,在各种压力下开始尝试去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真正含义,开始让自己接受“适应社会其实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说法,也竭力让自己明白:自我生存都存在危机的人,是不可能奢谈尊严的。
于是,我们开始在原则与适应之间寻找平衡,寻找相交点,在原则与适应之间不断的尝试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慢慢的,也许原则在寻找中逐渐褪色,逐渐变异,而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似乎在逐渐加强。当有一天,你发觉自己已不再矛盾,不再需要艰难地选择,而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时候,也许,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是不是,这也算是一种成熟?
只是,有的人永远也达不到这一步,永远都活在自己筑就的世界里。
---- 朝 饮 木 兰 之 坠 露 兮 夕 餐 秋 菊 之 落 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