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nyjchuhong(楚泓)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1-10-12 08:50:46), 站内信件
|
互联网上的信息化模型由四部分组成:界面服务、数据服务、应用服务、接入服务。其中数据服务和应用服务是关键。
企业里任何一种数据服务,实际上都可以认为是一个三维的组合体,即组织架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比如,我们接收到一个采购定单,这个定单就包括三维的信息。组织架构,即这张定单是由哪个部门哪个人做的,产品是哪个公司生产的,它生产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组织架构解决的是数据来源问题;静态数据,也只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数据,即该定单是买什么产品,客户是谁。至于该次定单买多少,价格是多少就是动态数据了。实际上,任何企业的数据都包含 这样的三维概念。如果数据不是以三维的方式去架构,再简单的业务,计算机也得不到最终结果,比如某一类产品在哪个销售机构,什么时间,卖了多少。
大家知道,在企业运营里有“BOM”的概念,也就是物料清单。传统的物料清单,实际上是一种树状结构的物料清单,但实际在企业里面,单纯树状结构的数据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网状结构数据。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摩托罗拉A1688手机,如果按传统的“BOM”来架构的话,就是一根天线、一个翻板、一个夜光显示屏和一个电池,但是这是一种非常静态的构成法。因因为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它有很多变化,就A1688里面配的软件来说,在中国内地卖的和在香港卖的就不一样,也即其内部某些芯片是不一样的。另外,颜色上也有灰色、黑色或者其它颜色之分。如果这个时候,还用那种树状结构的BOM,问题就大了。
笔者曾经用静态的“BOM”方式,来架构“尼桑”汽车。把它所有的车型、变化,全部考虑在一起,标识出来以后,整个数据项有400万条。也就是说,即使把它做出来,以后也不可能再变了。因为,你每次变化都是从几何基础往上提升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必须要用一种网状的结构模式来替代原有的树状结构模式。
网状结构模式其实就是用一维体现出它的一些主要元器件;另外一维,体现出它的不同的最终销售模式;那么可能还有第三维、第四维、第五维,最终的产品结构是立体的。这样,每次变化的时候,相关的元素都自行地随之而变。如果,还拿刚才“尼桑”车的构架模式来讲,原来400万个RT项,用这种变视的方式进行改造以后,就是4万项。尼桑的任何一款车,都是一张图,几百上千万个不同的变式,都在网络结构里,体现的是多维的配制模式。
企业的应用服务模型,从商务运作角度去考虑,其实就是企业到底在与谁进行交互。比如,一种是和消费市场交互,就是把产品卖掉;一种是和供应市场交互,就是去购买一些原材料;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交互,就是跟资本市场交互和跟知识市场交互。这四种交互的事件构成了企业的应用服务。
完成以上四项交互的前提,是企业内部可实现自身的交互。这种企业应用服务,有人称MRP,也有人称MRP II,现在又叫ERP。但不管怎么叫,它覆盖的就是三个范围。一个是供应过程,比如说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分销和质量管理等;第二个,就是财务过程,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会计核算,一个是财务控制,讲求的是从价值的角度去控制企业。第三个,是人力资源,它是企业应用服务的核心。
与以上四种市场进行交互,就形成了电子商务。再分得细一点就是CRM(客户关系管理),包括销售、市场、服务,直接把内部和外部的消费市场整个连接在一起。以及SCM(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市场交互,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采购,或者进行协同供应、协同计划等。
---- ------------------------------------------------------------
欢迎来IT人的ITman版交流。ITman版会和我们一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