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ibetprincess(小T)
整理人: tibetprincess(2001-08-31 02:58:13), 站内信件
|
昨天上午,中央三台《音韵》栏目里播了一个节目,观后颇有感触和启发。
这个栏目是我一向都很喜欢欣赏的,采取的是把一些经典的文学小品和器乐
演奏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节目编排方式。有文学大师和音乐家现场讲解、
评说。很有特色。
昨天上午播出的是“配乐朗诵”鲁迅大师《野草》文集的序。这篇序相信不
用我多解释和说明了,确是经典中的经典。朗诵者濮存昕。现场的器乐演奏
是即兴的,两个人,两件民族乐器,一是埙,一是大鼓。三个人一式的“民
族打扮,玩鼓那人穿着民国时期最流行的“中山服”,另两人则是青衣长衫。
开始只觉得好,没想的更多。后来,作曲配器的音乐家和某文学家当场评说,
听后始有顿悟的感觉。大师毕竟是大师,想法果有一般人难以启及之深度和
高度。
之所以用埙这一乐器和鼓配合,而后即兴演奏,很多原因是根据那篇《序》
的意境和涵义来确定的。音乐家有这么一句话:埙来源于大地,纯粹泥土烧
制而成,历史渊源;而鼓的历史更长,历来代表某种希望和对图腾的崇拜……
真是“道可道,非常道”……
很多时候,顿悟的感觉非常奇妙,但又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罗罗索索写了这
么一大篇,心里的话却一句也没写出来,呵呵,文字功底还是太差啊……
惭愧惭愧。
---- 快三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