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性本恶也──初悟儒经(2)

主题:性本恶也──初悟儒经(2)
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0:03), 站内信件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
【释义】人性本来是恶的,而所谓善是人为干预或加工的结果。(这个“伪”
字千万不可望文生义而应作本意理解──九歌注)
【解读】人的天性是“好利”、“疾恶”、“好声色”。这让我想起不久前见
过的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叫“战争的起源”,画面上两个小孩拔河似地抓
住一盒饼干,一个为凶狠状,一个作大哭状。荀子针对孟子的天赋道德性善论
首次建立性、伪这一对立统一的范畴,以此来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关
系。荀子强调“性、伪之分”,反对反对把人的自然本性道德化,认为人的自
然本性是基于人的生理机能而产生的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先天的,而社会形成
的道德规范是对这种欲求的限制和调节,两者是一种对立关系。让人吃惊地是
荀子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本性,就用不着社会道德的人为加工;没有人为的加
工,则人性就不能自发地由恶变善,性与伪是对立而统一着的。哈哈,这完全
是辩证唯物主义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荀子着重强调了对人性的改造,提出
了“化性而起伪”的观点,“涂之人可以为禹”,因此人人都有改变本性而成
为圣人的可能。我不知道佛教里的人人都可以成佛是不是打这儿来的,真的是
十分可疑!荀子进一步指出理想人格的形成是“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
这就是说要从改变自然本性开始,不断努力地进行伦理道德的实践。
【集评】性恶说是看到了性善说的弱点而提出的,由于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
发,因此深刻地将性与伪的本质揭露了出来。从方法上看,有朴素的辩证法作
指导,因此性恶说更具说服力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从而影响也更为深刻和直
接,特别是在发展上升期的社会时期。其它的我们的十祖已说得很透彻了,这
里我就不再画蛇添足。
【现实意义】我们的社会一方面需要法制来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伦理道德来
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性恶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人如果不加强
学习和改造,人性中的恶就会恶性膨胀,腐败就来了,社会风气就恶化了,因
此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用道德与法来约束自己,特别是要约束那些手中有权
的人,咱们敬爱的核心不是有“七一讲话”吗?可用来修理那些干部!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生物天地 

如果你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请来网易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