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心情)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9 17:57:59), 站内信件
|
王朔的确是鬼聪明,算不算大聪明,肯定其说不一。他在文坛上所以引人注目,根本在于他对事物的感觉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话语方式,从来不入常规不落旧套。独一无二或别具一格的种种“说法”,总让你感到尖刻的新鲜。别的就不说了,本文只想说说王朔评说徐志摩的诗。
王朔的确对徐志摩了解不多。他也不会喜欢见了漂亮女人就骨头发软的酸诗人。所以在他骂过的人中,这是唯一他骂过后又觉得心里发虚,赶紧作些软弱无力的辩解,却还是让人抓了小辫子的。
最早的说法是“王朔又骂徐志摩了”,他说徐诗“只算歌词”。然后又传出王朔的辩解,说他只“说了徐的《莎扬娜拉》那首诗,写得不像诗,倒像是歌词”。有人马上发表文章,题目叫《歌词与诗》,其中旁征博引借古说今地论述了歌词与诗本是“两位一体”。还挺吓人地说:“常识告诉我们:诗歌也叫歌诗,歌就是诗,诗就是歌。从三颂、二雅、十五国风到屈宋楚辞,从唐诗、宋词到元人散曲,无不是有曲有调可配乐唱吟的歌词……”总之是太博学了,这么大学问跟王朔这样的无知者论战也太屈才了不是?
要我说,王朔对自己的说法根本没必要缩头。说徐诗像歌词怎么了在王朔的整个的“江湖”生涯中,也许就这么一个守势,把一贯风格给栽了大半。能看出徐诗像歌词,也要足够的智商。其实徐诗何止这道《莎扬娜拉》像歌词呢?那些最流行的如《快乐的雪花》等,比歌词好得了多少?没完没了地只是“飞扬——飞扬——飞扬——”,这叫诗吗?就甭说里边的基本意象(“雪花”)的幼稚单调和肤浅了?
话一从王朔嘴里说出来,很多人就觉得有热闹可看了。媒体们更巴不得王朔多制造点热闹呢?因为王朔每骂一个人,都有好多人围上来辩驳。有的是因为触犯了他们的偶像,有的是因为冲撞了神圣的大师。这次本来不疼不痒地对徐一句批评,又引来捍卫者齐声讨伐。我真不明白了,徐志摩也成碰不得的人物了!
其实,《歌词与诗》的作者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论述从古以来“歌就是诗,诗就是歌”什么的,因为王朔的本意根本就不是说徐的诗虽不是好诗,却是好歌词;而是说那不是好诗,也同样不是好词。王朔就要人明白,徐诗根本不是好东西,不是好诗,更不是好词。哪像《歌词与诗》作者理解那样,说徐诗像歌词,就跟没说似的,因为歌词与诗本就一回事嘛?
紧接着,《歌词与诗》中还非常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对王朔辈教训道:“诗与歌词没有本质不同,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徐志摩的白话诗《莎扬娜拉》,作为诗,放在唐诗宋词的佳作中也不逊色,而它的音乐美更使它超越了一般文人的案头诗作……”这可了不得了!现代诗中终于发现了比唐诗宋词中的经典作品还要高的大诗篇了?这不是逗闷子吧?
再说了,就算是从古以来诗歌一体,可现在那些歌,能算诗吗?什么“亲个够”“抱一抱……”“大哥好……”按诗歌一体理论,这些歌词都算好诗了?这能不让人骂娘?如果承认徐诗是歌词,就是这样的歌词而已,这还用王朔再说一遍吗?况且徐诗中那词句的贫乏,搭配的粗糙,意象的单薄,只要稍认真一读就会感觉出来的。对这些蒙了人们多年的假经典,还真得王朔这样的眼光敏锐者来说破一下。
---- 帅哥为何哭泣?
凉夏扁过的痕迹~
欢迎光临广州地区寻亲访友我们的大学 凉夏笑迎
人文艺术之中国文化版 看家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