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ppywang()
整理人: happywang(2000-01-17 15:14:08), 站内信件
|
背后意味着什么?
1998年中国电信从年初的降低专线资费,4月份与5家全国
规模的ISP商开放平台展开资源合作,到年底召开价格听证
会,中国电信改革的所谓“四分竖切”方案的浮出海面都充分
说明:打破垄断实施竞争从本质上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健
企业自身肌体,为迎接海外电信巨头更大规模市场挑战作好精
神物质准备。1999年3月1日,信息产业部终于发布关于电信资
费下调的通知,其中针对个人用户的互联网自费下调尤其显
著,但降价的背后孕育着深刻的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背景。
国际并轨 大势所趋
9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日益商业化,打破
电信市场的垄断,降低电信资费已成了普遍趋势。1997年初,
WTO成员国签定了引起巨大反响的《2000年全球电讯市场自由
化经营协议》。协议签定之后,许多缔约国纷纷拿出了本国的
电讯开放时间表,许多缔约国选择在1998年之前全部或部分地
开放本国的电讯市场。仅在1998年,世界上将有56个国家一举
打开本国电信市场开放的闸门。
在亚洲,新加坡、香港当时也允诺2000年同时开放电讯市
场。多数国家答应尽快开放。
没有参与该协议的主要国家,是尚未成为WTO成员国的中
国和俄国。
在全球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前提下,加速与国际市场
的并轨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电信成为尚未开放的最大的垄断
性市场。
新技术打破垄断
但世界电信巨头们是不会放过中国这块市场的。90年代以
来,国际长途“回叫”业务在全世界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估计已经形成20多亿美元的市场。如今,美国有300多家经
营“回叫”业务的电信公司,服务覆盖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
区,大量当地电信收入变成美国电信企业的盈利。1997年按时
间计算,“回叫”业务占亚洲打到美国的国际长途电话业务量
地22%,占中国打到美国的国际长途(按时间计)的8.5%;从
某种意义上“回叫”已经成了中外争夺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电信主管部门都宣传电话回叫为非法业
务,并通过立法、减价或技术手段来制止这种业务,但收效甚
微。尽管香港地区视电话回叫为非法,但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
的电话回叫市场之一。
ITU(国际电信联盟)报告认为,“电话回叫”和“国家
直拨”是结算费率制产生市场扭曲的直接后果。不论发展中国
家还是发达国家,结算费率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尽管受到国
际社会的广泛抵制,美国FCC还是在1997年8月通过了美国与全
球各地国际电话结算的分帐制度,单方面调低国际电话结算费
率。美国众议院商业委员会还要求FCC把接受新的结算方法作
为外国电信营运者进入美国电信市场的前提条件。FCC还规定
了该制度的生效时间,依收入水平的不同,各国将有1至5年的
过渡时间。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墨西哥,其次是中国。
早在1997年夏天,《深圳晚报》就报道过深圳经营“回
叫”业务的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首先由该公司为客户提供一
个黑匣子,如果客户打国际长途黑匣子就将电话转接到该公司
的机房,先拨通香港电话,再经过香港把电话转到客户要通达
的地方,深圳到香港的资费是2.4元,当时香港长途电话最贵
到南非也不过4港币,也就是说成本加起来最高只有6.8元人
民币,相比电信收费便宜1/3左右,而从深圳直播世界各地长
途最便宜也要10多元,显然其中有巨大的价差。有关报道指出
该公司非法经营电信业务以“牟取暴利”,可电信收费比之更
高,这岂不是电信局在牟取更高的“暴利”?笔者记得当时深
圳BBS上就此问题有过相当激烈的争论,电信一方也作过解释
但显然缺乏说服力。再对比1999年初发生在福州的有关陈氏兄
弟的Iphone官司,更让人感到新技术的进步最终将成为冲破垄
断的有力武器。
毫无疑问,新技术的迅速应用有可能引发整个电讯产业深
刻的结构性变化——由于竞争必然导致价格的下降,垄断的市
场将逐步分崩离析。
降价刺激互联网市场发展
春风送暖打破坚冰,此次资费调整必将对国内的互联网络
服务的壮大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用户规模将会在比较短的
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据悉北京电信自3月1日起,每日的新注
册INTERNET用户均有一百多人,连创最高记录。预计99年的网
络用户增长完全有可能突破97、98两年的水平。特别是这次资
费调整特点,对京、沪、穗、深等网络用户比例较高的地区影
响较大(因这些地方原来的资费较高),而对内地大部分地区
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小(因其目前用户数量较少,且目前的资费
标准大部分已经比较低)。煎熬了多年的众多ISP服务商们终
于等到了云开雾散的时候,虽然ISP的收入在表面看来由于降
价将会有较大的减少,但伴随用户规模的较快增长会使信息增
值服务市场的前景广阔。
以国内著名的ISP瀛海威时空为例,其1997年全年总收入
为963万元,而成本支出中仅有关电信线路资费部分就超过
1400万,这个明显违反经济学原理的数字充分说明:如果电信
资费不下降,中国的ISP上就永远不会有生存空间;同理99年
初CNNIC的统计表明全国网民的平均消费时长每天不到1个小
时,显然价格成为制约网络服务发展的瓶颈。自98年5月以
来,中国电信与5家具有全国规模的信息服务商(包括瀛海
威)合作,大大缓解了资费压力,仅线路费用就可下降70%左
右。对中国电信来说,暂时的让利实质上能够帮助民族ISP产
业的形成,对电信自己更可以扩大用户上网规模延长使用时
间,使其已投资数百亿的电信基础设施得以更充分的利用。比
如自90年代以来邮电独立推广数据业务可到98年底也只有几十
万用户,相反自95年以来邮电开放电信增值业务,到98年底中
国大陆手机用户超过2000多万、互联网用户达到210万,可见
打破垄断开放竞争是加速市场成熟的有效手段。
当然,网络服务的壮大和发展也不是完全取决于资费标准
的高低,是否有实质性的网上应用才应该是最根本的。在可以
预见的未来中,随着ISP接入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纯粹的上
网接入(Access)价格还会直线下降,以后就如同有线电视收
费一样越来越便宜,而且统一包费,对ISP服务商来说接入的
利润会越来越低,加强信息的增值开发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
提供适合企业需要的网络应用与服务将会演变为未来ISP生存
的利润来源。所以降价也给ISP(ICP)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加大市场力度,与电信形成有序的产业分工链条(比如此
次对于上网电话费优惠的问题,还需要各地的电信部门,特别
是电话部门能对ISP们给以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很难实现
实际的优惠。),作出切合人们实际需求的有效信息,才能留
住广大网友,促进网络消费,加快中文网络大环境向着良性健
康的方向发展。随着99年政府上网活动的开展,一个企业上
网、全民上网的高潮即将到来。
-- ※ 修改:.happywang 于 Sep 5 08:31:37 修改本文.[FROM: 202.99.34.20]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1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