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网络专区>>● 中国电信>>新闻,旧闻>>1999年内的新闻>>手机“零入网费”不切实际

主题:手机“零入网费”不切实际
发信人: dnlm()
整理人: happywang(2000-01-16 22:10:32), 站内信件
电信业内人士认为———手机“零入网费”不切实际

  本报讯 近来,手机入网费接连下滑,离“零入网费”已
仅剩一步之遥。市场期望和导向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致使越来
越多的城市实行了变相“零入网费”的做法。


  对出现这种做法的原因,国家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认为,
除了联通与电信之间的价格竞争造成入网费的较劲降价外,各
地本地通以低廉资费干扰手机入网费正常价格体系也是一个重
要因素。现在信息产业部已明令禁止本地通业务,因此资费之
争会暂告一段落。


  据中国联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700元的入网费及其它各项
费用已是底线。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零入网费”不等
于实际入网费用为零。一些实施“零入网费”的城市,都要收
取一定数额的通话保证金,如天津收1800元的保证金。而在酝
酿中的“无话费手机”也并非真正无需用户掏钱,4000元的押
金不是个小数目。再以广州为例,要想得到该市新近推出的00
7手机(入网费为零、月租费为零、通话费0.7元/分钟)仍要
交纳645元O低的社会信用保证水平每天都在产生大
量的欠费用户。深圳联通平均每月有1万名用户欠费,深圳电信
的欠费用户比这一数字更高得多。据称,国家电信总局已要求
逐步采用预付话费的办法来解决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一些城
市的运营商也在采取措施补救,如规定信用限额和积极推行预
付费卡等,以补用户利息损失。


  据了解,国内用户对入网费趋零的期待很大部分原因是受
到欧美国家“零入网费”和象征性收费的影响。但是事实上,
欧美国家的信用保证体系非常健全,用户的黑色纪录将引起连
锁性的信用麻烦。国内运营商难以照搬国外做法,这就决定了
入网费或通话保证金的收取是不可绕过去的。


  按照国际电联的调查,中国手机基本通话费在国际上属于
较低水平。据此,有人认为,可向西方模式靠拢,取消入网费
门槛而提高通话标准。但反对的意见认为,国内用户的消费观
念是最大障碍,人们不愿意预付甚至超支消费,而对于后续支
出更是以避之为尚。由于用户存在这种消费观念,可以预见,
中国未来移动通信资费模式仍将基本维持现状。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2.7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