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sywts(大隋宇文太师)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3 14:22:33), 站内信件
|
嵩阳书院原址为嵩岳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无484年)。隋代改为嵩阳观。唐代武则天封嵩山时,曾以这里为行宫。唐玄宗则多次来此游玩。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嵩阳观圣德感应碑》,高达9米,宽2米余,为嵩山地区最大的石碑。五代后周时,始将这里改为书院,使之成为培育人才的地方。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定名为嵩阳书院。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和司马光、范仲淹等都在这里讲过学,使该院成为嵩山地区儒教的活动中心。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嵩阳书院兴盛之时,各地学子慕名而来,书声琅琅,弦歌不绝,在周围的佛道寺观之中,自然别有一番韵味。院内原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碑一座,刻有他所题的一首七律《嵩阳书院》。诗中说:“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以菁莪育俊英。”嘲讽唐朝皇帝在这里建立奉天宫,祈求长生不老,虚妄荒谬,不如后人将道观改为书院,培育青年。
嵩阳书院古朴雅致,前后共五进,有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先圣殿、先贤祠、三贤祠、道统祠、丽泽堂、藏书楼等,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 帅哥为何哭泣?
凉夏扁过的痕迹~
欢迎光临广州地区寻亲访友我们的大学 凉夏笑迎
人文艺术之中国文化版 版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