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inaweiming(微明)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2 13:12:12), 站内信件
|
浅说对联
对联据考春秋战国时便以出现,但最早的记载是在唐代。对联的前身是桃符,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两神名,用以驱鬼辟邪。在着之后,桃符上面开始出现诗句。对联的鼎盛时期是在轻代,对联的那个时候已经很丰富了。
关于写对联的的要求,要注意三点,第一是词性。第二是虚实。
第三是平仄。词性要求上下联所对的词词性要相同,例如:“日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日”对“云”皆为名词,“来”对“起”皆为动词。第二虚实,就是虚对虚,实对实,意思同上。第三是平仄相对,既平对仄,仄对平,上联的结尾音必须是仄声,下联的则要以平声结尾。例如“辩见还参柏,徵心欲剥蕉”按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但不是每字必对,有时只有关键词对上即可。
以上的相对结构叫做对联的正格,其外还有变格,变格就是对联的上下两对各自成对或每对两边各自成对。这种各自成对,没有很多相对限制,可以是整联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整个句子各自成对,只要注意结构相同即可,这种称为宽对。局部的成对可以是联中的一个句子,或是联中的一部分。例如“喜茫茫空阔无边,叹滚滚英雄谁在”在正格中“空阔”与“英雄”一是形容词,一是名词,前者“虚”,后者“实”,不能算工整,但由于“空”与“阔”是同类词,“英”与“雄”也是同类词,依两边各自成对的原则,这也是成立的,且很工整。
我们作联,不要拘泥于正格,非要把联对的工整无比,这样有时反而会影响对联的艺术效果,一定要考虑它的变化,抓住它变化的规律。现在有些人写对联只注重怪、难,根本不注重他的艺术性,我个人认为这样会把对联引向歧途,写对联首先还是要注重对联的艺术性,这才是对联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