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y268(松下山人)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2 12:58:45), 站内信件
|
话说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欲行那“为政以德”的仁道。遭受了无数的颠沛磨难,结果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不能够实行。众弟子大为孔子不平,私下里商议:“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以夫子之德,足可以领导天下,为民造福。弟兄们!昏君无道!我们“替天行道”,取而代之了吧!众皆赞同。
冉有便对子贡说:“不知夫子是否想做卫国的君王”?子贡说:“好!我去问一下。”子贡走进孔子房内,问孔子曰:“先生!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他们互相推辞王位,后来有怨吗?”孔子说:“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他们所求的是仁,既已求仁得仁,还有什么可怨的!”
子贡告辞而出,对大家说:“夫子是不会赞同我们篡位的。”子路心有不甘地对子贡说:“你这样转弯抹角去问,怎么知道夫子的心思?还是我去问。”子路见了孔子便问:“先生!如果卫国的君王让您来做,您认为应将什么放在最先?”孔子说:“必须先正名啊!”子路说:“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道理,夫子太迂了!人家的君王还都不是抢来的,有什么名好正的!”孔子一听气骂道:“子路你真够野的!君子对于自已所不知的,应该存而不论,而不应该乱说。你可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百姓无所适从,就会造成动乱。所以君子的言行必须名符其实,才能够实行。君子对于自已的言行,是不能够苟且的。”
孔子真是仁者!真是智者!目睹动荡的世界局势,究其原因?诚如孔子所言!“上梁不正下梁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