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教育·文化 ☆>>文字>>新文学

主题:新文学
发信人: fwkswxjl()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2 12:57:54), 站内信件
《围城》的产生并不偶然,新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这样的作品是很自然的
,它反映了文学自身的要求,思想上的简单说教,文学语言上的造作粗糙,作为
典型的新文艺腔特征已让大家忍无可忍。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时的作品有着明
显的艺术进步,这种进步既意味着巴金从《家》过渡到了《寒夜》,也意味着《
围城》这类作品对新文学阵营的介入。不仅是思想主题,在语言艺术上也发生一
系列质的变化,仍然是泛泛而谈,“五四”时期的白话文最弱,那个时代的作品
我们今天读起来,语感方面总觉得有些别扭,到30年代,语言有明显的进步,而
到40年代,就表现为一种普遍的进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历来是美文的代表,如
果谈影响和知名度,他的散文名篇都集中在前期,但是如果比较语言变化,读者
将发现后期的文字更好,更接近口语。摸索现代汉语的写作是朱先生毕生探索的
一个课题,虽然读者忽视了他的这种努力,然而这种努力本身,对语言革命所做
的贡献不应该一笔抹杀。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很不当回事地评价新文学作家,说他们在1949年以后,
什么像样的东西都没写出来,说他们修改自己的作品,越改越糟糕,越改越不像
话。有些现成话已经用不着再说,存在的事情都有其合理的原因,但是,太多的
强调外部原因,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而且也可能把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弄复杂
化。福克纳曾经说过,真正的作家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影响到他的写作。这也是一
句现成话,反对者可能会说,把福克纳揪到中国来。如果要抬杠子,许多话题就
扯不清楚,不过福克纳的话确实值得中国作家扪心自问,而且也用不着搬出外国
的作家来吓唬人。同样处于厄运的曹雪芹能写,为什么20世纪的几代知识分子却
诞生不了一部《红楼梦》。能否在显然的外部原因之外,再往前探索一步,说一
说作家自身的不足。根源于我们作家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动机,是不是出了什
么问题。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7.2.3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