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nguowang(若寒)
整理人: moonjj(2001-08-22 12:22:01), 站内信件
|
淮南,一座横跨淮河两岸的城市,拥有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潘集区和淮河以南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2121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淮河,几千年来,不仅养育了淮河两岸的人民,而且也托起了坐落在它岸边的古老城池,让这些城池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今天,这条河也将淮南与其他城市缠绕在一起,上游系着文化名城寿县,下游串连着淮上明珠蚌埠;东与凤阳、定远毗邻,南与长丰接壤。
淮河是条神厅的河--由于它的存在,黄河和长江出现了不同的区域文化、气候特征,北方人和南方人也便有了不同的性格特征、风俗习惯;由于它的存在,北方诸候和南方列国的战争才有回旋、拉锯之地,统一或鼎立才有了屏障和依托;由于它的存在,南、北各民族才得以沟通、交流;由于它的存在,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才能够融会贯通。
淮南,被淮河以51公里流长穿市而过的时候,淮河的魅力便施向这座城市了;在地貌上,淮河南岸是丘陵地带,淮河北岸是平原地带;地壤和植被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里有着宜人的气候。地理学上的南北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干燥、寒冷;以长江为界,以南,湿润、温暖。处在江淮之间的淮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5℃,年平均降雨量969毫米,温湿宜人。这里是南北方作物的汇集生长地,阳光、雨露,大地兼容并蓄,北方的大豆、小麦,南方的水稻、果树,一年四季,轮换生长,大地郁郁苍苍,更兼有四时蔬菜瓜果、鱼蟹虾蚌,四时繁盛。蔬菜品种繁多,水产养殖丰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江淮大地骄子的淮南人,既有北方人的豪放粗犷,又不失南方人的婉约细腻,能文能武、能直能曲、刚柔相济、阴阳互补。这里的风光景物既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意境,又没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画面,这里的景物秀丽而非壮观,美好而非娇媚,如同女人,既非悍妇又不是媚娘,而是一个清清爽爽、娟秀美好、落落大方的好女子,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吸一口北来的风,沐一次南来的雨;学几句侉言,说几句蛮语。南北的交融使她出落得内聪而外颖,秀外而慧中!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
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
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辖市。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
由于淮南是个工矿城市,它的城市格局是点多线长,东部以田家庵为主体,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西部以潘集袁庄为中心,是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区;一条条宽广的道路,犹如彩带串珠一般把各个区联成一体。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业淮南的交通就很便利。一条淮河波浪翻,舟楫往来航运忙。淮河虽然是淮南几千年主要的交通航道,但这里还拥有过世界历史上最早有明确、系统、完整文字记载的陆路交通线--鄂君启节大道,它比著名的公元前321年修建的古罗马亚平大道还早11年。
1957年4月,在寿县东津乡出土的鄂君启节,是战国时楚怀王发给他的至亲在这条路上的通行符节(通行证件),持此符节,不仅可以免税,还可享受沿途的接待。"鄂"是楚国的代称,楚在迁都寿春之前在湖北。鄂君启节大道从今天的凤台河东经寿唐关、郝家圩孜然后进入淮南,经李郢孜、园艺场入长丰到合肥。
如今,淮南的陆路交通线四通八达;铁路建设始于21世纪30年代淮南煤矿开采期间,1936年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的建志通车,成为沟通淮河与长江之间陆路运输的最便捷形式。50年代,淮南的铁路建设发展很快,建成了贯通全市东西的大(通)八(公山)线,全线设立了10座火车站(如今已发展为16座火车站)。70年代,随着阜(阳)淮(南)铁路的兴建,一座气势雄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横跨淮河,成为千里淮河第一桥。
公路也是淮南也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其中206国道是皖西地区去蚌埠、南京等地必经之 路,也是淮南东部城市的主干道。纵横交织的公路网,把淮南和祖国的每一个城市都联系起来。
---- 假如我是沙漠,那你就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有了你,才使我的生命而更加精彩! |
|